APP下载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2021-09-10李岐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纲领著作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晚年写的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同拉萨尔主义斗争的产物,马克思的这部著名的著作,批判了在哥达城拟定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是一部科学共产主义纲领文献,也是继《共产党宣言》以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纲领问题的重要著作,是反对修正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至今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起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哥达纲领批判》是一部以劳动问题为主线、聚焦劳动解放的政治哲学著作。人的劳动力本身也是一种自然力,不能把劳动说成"超自然的创造力",人为夸大劳动的作用,也不能離开现实社会空谈劳动创造财富,应从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上思考劳动解放的问题。劳动所得按照平等权利进行公平分配,这种主张的问题在于它否定了阶级存在的客观现实,否定了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差别,没有深入到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中,因而没有抓住现代平等、公平问题的根本。按需分配不是可以马上采取的行动,而是自然生成的历史结果,不能忽略作为其前提的"各尽所能"的深意。用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逐渐消除建立在阶级基础上的政治上和社会上的不平等,让每个人的自由和个性、天赋和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才是值得追求的公平正义社会目标。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资本主义后的社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共产主义低级阶段,这时“生产者的权利是与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这一阶段部承认任何阶级差别,但承认个人天赋的不同和工作能力的天然差异。第二阶段“在共产主义阶段,在迫使人民奴隶般的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然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可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随之增长了起来,才能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的前提是物质财富的涌流,只有在每个人除了自己消费外还有剩余,每个人都能毫无保留的为社会奉献出聪明才智,又不计较是非得失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马恩的社会理想是按需分配,但他们并不要求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强制实现,因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因此,我认为如果把将来要实现的公平理想勉强拿到现在来实现,那么非但不能实现公平,反而会导致新的不公平。

党纲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的指导作用,在革命时期它指导工人阶级推翻旧制度,建立新政权;在建设时期,为共产党更好的实现共产主义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它是一个政党的先行者,是一个国家的一面公开树立的旗帜。然而一部科学的党纲并不能一蹴而就,它的制定是一个不断批判、不断与各种机会主义思想斗争的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对新的德国工人党基本指导纲领即《哥达纲领》的批判是对这一论断最好的体现。马克思当时写《哥达纲领批判》就是在批判拉萨尔机会主义的同时,在德国工人党中树立原则,防止党越走越偏。《哥达纲领批判》的问世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最终被证明是一部科学的纲领,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哥达纲领批判》是继《共产党宣言》之后,又一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著作,曾为德国、俄国、中国寻求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良方。但现如今,德国成为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解体,只有中国依然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系统阐述按劳分配理论的经典著作。19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按劳分配纳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丰富和扩展。在本书中多次指出了劳动并非一切财富的唯一源泉,现实的常识告诉我们仅仅有劳动者而没有资本、土地等其他要素的参与,是不可能创造价值与财富的,在生产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对此马克思曾论述到:“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原材料。再有,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技术、信息和智力才能等过去不曾被重视的要素在现代的生产和经营中占取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他们也要求参与分配了,在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了,由于“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我认为应该答应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参与分配,这样有利于生产要素向有效的领域流动,有利于技术进步加快脚步,有利于我国生产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过这次阅读马克思著作,我对马克思也有了一个深刻的全新的认识,在以前对马克思的印象只停留在他是一位革命家、哲学家,但在实际的接触过他写的著作之后,我发现了很多曾经我尚未可知的知识,他不仅仅是一位哲学家更是一名战士,永远充满着斗志,在读著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思路很清晰,想到的问题也总会在文章的末篇解惑我的问题,阅读马克思的名著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放松,得到升华。

作者简介:李岐峰(1993.5.10-),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20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油画,研究方向:当代绘画语言与当代传播方式关系研究

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4

猜你喜欢

纲领著作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秒变戏精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试论儒家和道家著作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画家的数学著作
处理同事关系的九条“纲领”
浅析民国初期的工业政策施政纲领及实践
别开生面的描绘
毛主席著作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