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类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

2021-09-10张清云何涛

科技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科普新疆公众

张清云 何涛

摘要:网络社交平台的蓬勃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传播机制。面对科普信息化的新形势,中国科协提出了“互联网+科普”的口号,而在这期间迅速发展起来的科协组织微信公众号,成为科普信息化的重要实践内容之一。 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在用户关注数、推文频率、运营方式上具有科协组织微信公众号的典型性特征,从它的发展现状、推文特征、传播效果等方面出发,利用文本解读、统计数据以及个案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总结归纳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在的运营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有价值的参考建议,以提升科普类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水平。

关键词:科普信息化;微信公众号

2021年2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与此相对应,腾讯 2020年业绩报告显示,微信和 WeChat 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 12.25 亿。微信作为一款国民级社交软件,它的出现打破了过去传统媒介的传播模式,呈现出诸多独特的传播特征。

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以及传播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使科学传播变得高效、快捷、充满乐趣。科学传播应该顺应信息社会移动化、社交化等发展趋势,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实现从平面媒体到多媒体融合的转变。

中国科协2019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科协组织主办科普微信公众号1909个,关注数3853.5万个。

一、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

(一)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概况

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由新疆科协主办,新疆科协信息中心运营,兼具政务公开和科学传播的功能。目前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关注数已经超过10万。

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主要结果显示,2020 年东部、西部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分别为 13.27%和 8.44%,相差 4.83 个百分点。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地广人稀,社会经济基础欠发达,在科普场馆、设施、专职科普人员、科普经费方面都不具备优势。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普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西部科普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态。因此,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也是新疆科普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传播阵地。

(二)推文频率

2021年2月,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107篇。按照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则,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每天可发布信息1次,每次最多8条内容,理论推文上限为每月240篇。2020年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平均月发布文章120篇,一般每个工作日发布文章4到6篇,其他时间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发布。

(三)栏目设置

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将每天的推文以栏目的形式整合,许多公众号采用了这一形式。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兼具政务微信和科普类微信的功能和特征,栏目的设置可分为政务类和科普类两大类型。以下简要介绍部分科普类栏目。

(1)《天山论道》。《天山论道》是由新疆科协和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共同打造的新疆首档科学文化讲坛类节目,节目每周六20:00在新疆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每周日至周五20:00重播。首播后编辑针对微信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图文化适配。《天山论道》以科学文化为主线。每期邀请一名疆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科学公开课的形式,向公众讲述国内外科技前沿动态、回应公众关切的热点科学问题、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導科学方法。同时,通过开办《天山论道》,也为新疆乃至国内的科学家提供向社会展示科技工作者社会价值的平台,让科学成果更多地为公众所关注和吸纳,让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到公众的生活中去。

(2)《科学辟谣》。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触手可及,传播速度加快。科学方面的谣言如果不及时予以澄清,很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假借科学之名的流言时常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权威声音缺位,《科学辟谣》栏目正是为了补齐这一块拼图而出现。

(3)《科学实验室》。该栏目以科学实验的方式和广大青少年一起找出生活中每一个细节蕴含的学问,从生活点滴细节出发,一起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应用科学,在科学实验中收获快乐。

二、运营效果评价

(一)获得权威评价榜单认可

2020年,中国科协创建了中国科协网络宣传平台排行榜机制。榜单由总榜和分榜两部分构成。总榜从网站、微信、微博及其他平台3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榜对网站、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5个分平台进行评价。每季度发布一次全国排行情况。在2020年中国科协发布的网络平台宣传评价排行榜上,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在地方科协微信分榜中分别排名第七、第六、第九。

(二)提高科普资源利用效率

科普资源生产出来以后需要尽可能广泛地传播开来。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份存档文件。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凭借用户基数和影响力将各类科普资源分发传播,提高了科普资源利用效率。

(三)运营成本低廉

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已经建成的覆盖全国的传播网络,只需持续进行有效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即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目前公众号由2名工作人员进行维护,除编辑工具外无额外成本支出。

三、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互动生态

早期科学知识的传播主要由一些有专业素养的媒体制作人通过书籍、杂志、广播、 电视、电影等渠道传递给外行媒体消费者。 杜兰特将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方式称为科普的“缺失模型”(the deficit model),这一模型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它忽略了受众的参与,缺乏互动。在科普领域一般体现为科普工作者和科普资源在互动中处于施与者的姿态。这种模式并不适合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网络环境,会使得信息的传播效果受到影响。信息化的科普与传统科普一脉相承,难以迅速摆脱惯性。这在公众号运营中体现为读者评论数量较少,高质量评论则更为稀缺。此外,囿于运营团队成员往往并不是内容的直接生产者,也存在难以对评论中的问题作出权威解答的情况。

(二)微信端原创资源开发不足

资源大多并非针对微信端进行开发,部分推文的多媒体内容与文本内容的比例关系存在失调现象,与微信公众号的阅读特点并不能完全契合。大量内容基于转载或是对其他渠道已有资源的微信端阅读适配,为微信量身打造的原创资源还十分匮乏。

四、下一步发展方向

(一)加强科普信息化资源开发能力

发挥科协桥梁纽带作用,联系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创作,打造一批“科普网红”或“明星科学家”。2019年5月,新疆科协聘任了第一批46名自治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2021年,自治区科协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开展科普产品开发制作及传播活动,向社会提供精品科普资源。为做好相关工作,拟从自治区相关学会、高校、企业一线科技工作者中遴选一批专家学者,纳入“科普中国”科学传播专家库。随着相关举措的落地,科协组织微信公众号的网络传播内容质量将会大幅提高,传播力也会随之力必将有所增强。,

(二)提升运营质量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个网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与发布者。因此,未来的网络传播赛道上的竞争会愈演愈烈,这就要求公众号运营者必须不断提升运营质量,抢占先机。有调查结果显示,运营团队 ,投入成本 ,定位方向和运营时间等因素的差距,会使发布在不同公众号上的同一文章取得明显不同的阅读量。

(三)要善于讲好科学故事

科学故事不仅包括最新的科技成果进展的报道,更要有体现人文情怀的科学家故事,从而立体化地塑造我国科研机构的社会形象。可以借鉴“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这类的活动,针对网络环境开展线上的,適合微信端的传播活动,用鲜活的故事把学术性和大众性有机结合,让科学理念深入人心。

五、结语

在网络新媒体快速迭代的时代,公众倾向于选择能更快速、更便捷地获得更多、更新信息的渠道,微信公众平台为开展有效的 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分析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案例可以得出,优秀的科学传播公众号应该通过在资源开发、运营策略等各方面的努力,提升公众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2021-02-03.

[2]钟琦,王黎明,王艳丽,胡俊平.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2020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135.

[3]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课题组.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主要结果发布[J].科普研究,2021,16(1):94~95

[4]腾讯公布二零二零年第四季及全年业绩[EB/OL].https://www.tencent.com/zh-cn/investors/financial-news.html.

[5]中国科协2019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DB/OL].https://www.cast.org.cn/art/2020/6/19/art_97_125455.html.

新疆科技馆

猜你喜欢

科普新疆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新疆多怪
微科普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