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学生伤害事故防范策略探讨
2021-09-10江智远
江智远
初中生的大部分课堂都是在班级当中進行的,而除了体育课程是一项课外活动。体育课程的运动,既能使学生的身体变得健康强健,能让学生的身体很少生病,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积极作用。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活动,还要重视体育活动的安全风险指数。初中体育教学中,要从体育安全的各个方面着重考虑,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总结,提高教学效率,保障学生安全。
1 体育老师要提高预见风险的能力
体育课堂是一门要求学生在户外进行运动的一节课,学生要想完全不出现伤害是不可能的。在体育课堂之上,既要让学生做体育课前的热身运动,活动开学生们的筋骨。也要让学生在进行奔跑或者跳跃的动作当中注意小心,比如说在奔跑过程当中,让学生保持一个均匀的速度前行,不要过于快,或者过于慢。过快的速度,会让有些学生来不及刹车,造成碰撞事故发生。而过于慢的速度,不利于学生的运动。忽慢忽快的速度,也会造成学生之间发生混乱。在学生进行跳跃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让学生小心脚下,不要造成扭伤。这些危害都是可以预见的,通过老师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都是可以避免的。并且在对学校的体育场地的利用以及体育用具的运用当中,老师也一定要提前给学生讲清利害关系。一些错误的使用方法会造成的危害,也要提前给学生讲清。对于个别班级,个别部分身体状况有危险的学生,应该提前建立档案,体育老师应提前熟悉这些学生的身体状况,适量的学生安排体育课程强度,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课。
2 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很多学生叛逆心理比较强,而体育教学大多又是室外教学,学生对教师产生叛逆心理后,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将会大大提升。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时候,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度,减少学生的排斥心理,通过这种方式来做好安全教育。例如,在热身运动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枯燥的热身方式,设计一些热身小游戏,类似“传球接力跑”“热身操”等,让学生更愿意自主热身,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再比如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安全伤害事故时,教师可以采取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伤害事故中的人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参与积极性更强,对体育伤害事故也会更加防范。
3 强化安全教育
学校要从安全教育抓起,只有保证学生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教育工作才可以顺利开展。初中教学中,学校要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实行严格管理,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多开展有关安全教育的讲座。体育老师在课上要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自救知识,讲解安全事故的有关案例,让学生对风险防范有更深刻的印象,告诉学生在锻炼时要懂得保护自己。比如,如果体育课碰上下雨天,那么老师应该进行室内授课,同时老师可以搜集一些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保护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加以警惕。
4 完善校园体育活动风险制度
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对学校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危险和伤害,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应当结合中学的实际情况,研究学校体育活动危险伤害事故的预防手段,事故的处理和事故责任的赔偿。这些法律法规是为了在学校的教学中制定更多的法律和标准,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真正让学校关心学生的安全,教育学生的安全预防和校园环境与平时的安全意识。学校的体育活动,特别是要外出的活动,涉及的风险较大,因此,应当事先对活动安全作出有效规划,对活动场所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时时要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避免学生身体状况不好,在体育活动中发生事故的风险。对这类事故,要随时检测,及时有效地调查处理。
5 完善体育设施
经过多年使用,校园内的一些设施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在运动时容易造成严重伤害事故。对于校园内体育场地、器材、设备设施等存在的安全问题,学校应在校园建设方面投入适当的资金,努力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建设有利于学生锻炼和娱乐的标准化运动场地。同时,还要定期检查、更换体育器材,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有保障的锻炼环境。让学生在保持体育热情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充分发挥体育潜能。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策略需要体育老师的传授和指导,通过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安全教育知识,让学生懂得珍爱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学会如何保护他人。因此,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通过重视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等方式,更好地完成安全防护,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