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探究分析
2021-09-10黄玉卿
黄玉卿
随着国内新课改的推进,小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整体提升,在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在培养小学生文化课的时候也不能让体育教育落后。在小学体育中,足球教育成为教学的必要课程。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实行足球教学进行探究分析。
为了响应国家新课改的要求,帮助学生提升整体学习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在小学体育足球教育中必须开展有增加趣味性,提升学生兴趣的探究和方法,因为足球课程在学生学习时间比例上所占比重较低,所以许多校园都面对着如何提升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的问题。
1 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
纵观当下小学体育足球教育的现况,大部分是在教学课程开展后无组织无纪律、课程教学散漫无章法,同时教师没有一套适合小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在足球课程中出现机械状态,教师发號指令而自己去完成即可,并不能体会到足球课程带来的快乐,无法激发兴趣就造成学生无法提高足球课程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授足球课程中,教师要结合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感知足球课程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各方面的角度入手高效的帮助学生提升足球课程的学习效率。在针对小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实施时,要对基础的知识和足球的操作方式进行详细地讲解,教师要积极地为同学做好示范并以身作则,适当的投入情感进行教学,实现有节奏、有章可循的教学手法。这些方法从总体来看,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做到实现是不容易的,且因为小学生具有好动、注意力不专注的特点,随意开展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是否能接受和接受程度都是未知的,就需要教师在足球教学中努力找寻学生关注点,引起学生对足球课程的兴趣,才能把教学质量实现最大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群体中每个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个人情况和教学实际现状,从不同的出发点引起学生注意,找到足球课程中符合个人关注点的内容,同时需要教师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思维,对所教授的学生群体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要提高自己的耐心程度,耐心细致的实施教学,提升学生对足球课程的兴趣和对足球的喜爱,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2 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特殊性,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好奇的状态,所以可以利用做游戏的教学手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穿插,让小学生们一边享受游戏带来的趣味和欢乐,一边接受教师足球教学的理论知识,增加足球的娱乐性,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足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统筹兼顾的教学模式。譬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足球课程前让学生用作游戏的方式进行热身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足球的课程的热情。但是需要注意因为小学生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师选择的游戏一定要简单可行,比较容易让学生做到。比如教师可以找来小鼓和足球,进行击鼓传球的游戏,由教师来击鼓,学生围着教师形成一个圈,开始击鼓后由学生在圈内把球传给另一个学生,击鼓完毕后球在哪个学生手里就由学生表演一个小动物的叫声或者讲一个小笑话,这样及增加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足球课程、喜欢上足球这项运动。
在教师进行足球课程时,可以进行分段式教学,比如上课前的热身、进行足球比赛时的注意要点、在踢足球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等,是不可或缺的理论知识,也是在小学生进行运动时必须掌握的知识。如踢足球前的热身运动,可以教导学生在比赛前用做操的形式热身或进行一小会的慢跑,使身体的各个环节通过热身具有一定的温度,让身体筋骨关节都放松舒展,从而达到运动效果的最大化,也可以帮助自己在运动的时候保护自身安全避免受到伤害。
3 提高师生亲密度,让学生喜欢足球
由于在小学阶段中,文化课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比较严苛,教育学生要尊师重道等把师生关系形容的比较严肃的词汇,所以造成教师在学生心里的形象过于严肃,甚至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小学阶段很多的学生对教师的形容词都是——恐怖、害怕等消极词汇。因为师生的关系对某一学科的学生学习兴趣及成绩都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环节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亲密度是刻不容缓的。教师要抛弃传统教学观念,在做到可以对学生实施足球游戏活动等娱乐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提升个人在学生当中的形象,改掉严肃、刻板的教师形象,营造轻松、健康、积极、活泼的个人形象,逐渐融入到学生当中,也许做不到让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程度,但是可以散发个人魅力做到让大部分小学生喜欢。从而增加教师足球课程学生的专注力、和注意力的提升。来侧面提升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足球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足球课堂当中尽快的融入进去。
4 结束语
那么结合全文来讲,在为了提升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问题当中,小学体育足球的教学受到了更多的人的关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向上,冷静分析问题并探究各种办法。提升教学趣味性,来激发学生自主能力的探究,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安溪县第十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