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赤水河流域泸州段红色音乐文化艺术特征

2021-09-10谢云秀李博

科技研究 2021年7期

谢云秀 李博

基金项目:2020年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川黔赤水河流域泸州段红色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LZ20A188)

摘要:红色音乐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文化,它以独特的韵味文化和时代特征,成为爱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本文就以红军四渡赤水中在石厢子、太平二郎滩等的红军歌曲的旋律、歌词中进行梳理阐释其音乐艺术特点。

关键词:红色音乐文化;旋律特点;歌词特点

一、红色音乐文化

红色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寓意喜庆、吉祥、幸福、积极乐观向上。何为红色音乐归结为广义和狭义的意思。广义,凡积极健康符合社会发展进步思想的音乐作品都属于红色音乐范畴;狭义,是指一定地域、戰争历史时期以鼓励和唤醒广大人民斗志的音乐作品。李诗源在《红色音乐研究的学科理论与问题框架》一文中提出“红色音乐文化研究应是一种军事政治视野下基于具体问题框架和研究选项的文化研究”[1],湖南科技大学熊晓辉教授《在方法论与看中国音乐文化研究》一文中提到“中国红色音乐文化的划分是以时间为纬线,以地域为经线,主要包括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红色音乐文化、苏区红色音乐文化、红军长征音乐文化,延安红色音乐文化,西柏坡红色音乐文化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的音乐文化” [2]。赤水河流域红色音乐文化就是红军长征音乐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农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争艰难岁月的精神文化反映。在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的历史时代的特征,沉淀凝聚了红军在赤水河流域转战“鸡鸣三省会议 ”“太平渡”“游击纵队”等艰难岁月的精神文化,呈现出广大百姓对红军战士的真实情感,抒发了军民之间的革命豪情,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英勇善战,老百姓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心声,渴望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红色音乐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文化,她以独特的韵味文化和时代特征成为爱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是我们今天文化自信的精神财富。

二、赤水河流域石厢子流传红军歌曲渊源

(一)历史背景

位于四川省叙永县石坝彝族乡的石厢子场,在1935年2月3至5日,中央红军长征机关在 “鸡鸣三省”的石厢子,驻节休整,红军没收了土豪劣绅的粮食和财物,并在街上召开了群众大会(2月4日是正月初一)分粮分物给穷苦老百姓,杀了肥猪与当地老百姓一起过节,并将那天作为“开心年”。历史上的“鸡鸣三省”会议内容是中央总的责任由洛浦(张闻天)接替博古(秦邦宪)毛主席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的帮助者;二是讨论苏区中央分局今后的行为方针等,决定坚持游击战和成立中华军委中央苏区分会;三是研究中央红军新的进军方向,决定向云南扎西集结,“鸡鸣三省”会议完成了遵义会议未来得及完成的中央领导权的交接和毛泽东军事指挥权的确定,重新确定了红军的行动方针在中共党史,军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性的重要意义。对当时流传的红色的音乐更具有研究价值。

(二)石厢子流传音乐旋律特征

红色音乐旋律优美,它源于民歌又超越了民歌,唱起来朗朗上口,富于情感的表现,用歌唱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情感,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艺术本能,所以,石厢子红色歌曲更容易激发老百姓的爱国情感和更容易传播。

1.歌曲《红军胜利万岁》

这是一首五声徵调式歌曲,四四拍,这首民歌音乐旋律平稳,附点八分音符节奏表现红军战士们以少胜多,消灭敌军的喜悦心情,音程最大的跳动是10小节和11小节,在第一小节内,有一个五度的跳动,表现了红军战士们的高昂气势。

2.歌曲《红军处处受欢迎》

这是一首加清角的六声C宫调式,四二拍,旋律在第一小节和十五到十六小节有一个五度的音程跳动,二至三小节有个八度的大跳,其余旋律进行都比较平稳。在四小节、十二小节、十八小节、二十小节有附点八分音符;十三小节有附点四分音符,表现红军战士和百姓亲如一家的情感。

3.歌曲《共产兴中华》

这是一首四二拍五声C徵调式歌曲,节奏工整进行曲风格,第一乐句1—8小节,上下行进行流动的旋律,表现红军英勇善战的情绪;第二乐句9—16小节是歌曲的高潮,表现军民勇敢抗击敌军的决心和斗志;第三乐句17—33小节,对未来美好的期盼和向往。

3.歌曲《当兵就要当红军》

这是一首C宫五声调式歌曲,四二拍,整首歌曲八小节,在二、三、五、六、七小节都有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歌曲旋律平稳,二三度上下进行比较多,旋律短小流畅,热情。

(三)石厢子流传红色歌曲歌词特征

红色歌曲能激发爱国情怀,振奋精神,尤其在战火纷纷的战争年代,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凝聚一种意志和力量,是奋勇前进的号角。红色歌曲的歌词语言精练,根植于民间,朴实易懂,是平民百姓的真实情感写照。

1.以少胜多善战勇敢的红军战士

歌曲《红军胜利万岁》歌词简单易懂,表达了红军战士们以少胜多消灭敌人打胜仗的喜悦心情。歌曲这样唱到:“红军战士们好英勇,消灭敌人几师兵,俘虏万余众,得到(土话:意思是取得了)空前伟大光荣的胜利,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的统治,革命历史上写了辉煌灿烂的一页,(白)红军胜利万万岁。

2.纪律严明处处受欢迎的红军战士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赤水河流域后,为了取得群众的信任,粉碎国民党对红军的造谣,在歌曲《红军处处受欢迎》中的歌词唱到:“红军四处追敌兵,群众爱我们,处处受欢迎,公买卖不相欺,处处要留情,讲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工农如兄弟,劳苦更相亲,无产阶级劳苦群众个个都欢迎”。歌词通俗易懂,简单朴实,表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三、古蔺太平二郎红色花灯音乐

悠悠赤水河酿造出享誉中外,堪称“酱香典范的贵州的茅台、四川的郎酒”,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二郎滩头”、“太平渡口”、“红军树”下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史,镌刻着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红色印记。

古蔺花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一种集民俗歌舞杂技,纸扎艺术为一体的民间民俗表演艺术,从正月初一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具有“要唱要跳,要拽要闹的民间歌舞”小戏。法国作曲家弗德雷里克柏辽兹曾表示:“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像化学那样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 [3]

(一)古蔺太平花灯红色歌曲《郎酒送红军》旋律特征

1.红色音乐歌曲《郎酒送红军》共分三部分,第一部部分音乐旋律表现老百姓正月初一过年欢迎红军战士来到太平镇的喜悦心情。

12小节前奏,以四个十六分节奏一拍和五拍的长音构成3个小句,其中心音在分别在5-2-2上面,形成引入。并且在长音部分加入锣鼓的鼓点,热闹而欢快。其中旋律分别才有325;352;612的三音核心旋律(五声性三音列)。

13小节开始进入演唱部分 以6小节形成一句 325的三音列构成主要旋律材料,并形成不变的变换。19-22小节 四小节为一句,则是以 612转615的旋律进行,并引入偏音4。

2.第二部分音乐旋律采用卡农的形式相互交替进行,表现百姓送郎酒的过程,并形成了前赴后继热闹的场面。

3.第三部分音乐旋律表现老百姓送郎酒红军战士们的军民情深,期盼战士们多打胜战,穷人当家作主的美好未来。

旋律的最后的高潮部分则是 5-6-2 的三音列转6-1-2接4-5-6-5的收尾句。

此曲的旋律是以五声兴三音列构成了主要材料,并且不断的转化三音列的内容构成了旋律的逻辑结构,其中接456-5的收尾句,456-5形成了由456-5构成的一个特定终止式的结构。

(二)古蔺太平红色花灯音乐歌曲《郎酒送红军》歌词特征

歌曲《郎酒送红军》以郎酒为“情媒”表达老百姓对红军的拥戴,送酒即送情,鼓励支持红军战士的英勇杀敌,多打胜仗,酒还可以为受伤的红军战士消毒疗伤,为疲惫的红军战士驱寒,为上战场的红军战士壮胆。

1.歌词第一部分表现红军到二郎老百姓的喜悦心情。

唱到:“正月里来是新春,唱起花灯欢迎红军”灯首念白:“锣鼓打得闹喧天,红军来到二郎滩。唱起花灯欢迎你,山也笑来水也欢”。

男青年念白:“甲戌乙亥春,到处闹红军。红军到二郎,穷人好开心。红军为民众,开仓把盐分。人人都说红军好,个个都把拇指抻。”

2. 歌词第二部分表现军民鱼水深情。歌中女唱:“一唱红军来,鲜花遍地开,红军本是为穷人,万众喜心怀,红军长征历尽艰辛,英雄的业绩传天外。”

男唱:“二唱红军好,劳苦功勋高,好似神兵从天降,个个是英雄,打的白军胆战心惊,丢下了烟枪把命逃。

红军和人民本是一条心,军民鱼水情谊深,郎酒送红军略表我们一片心,红军哥哥你喝了酒,行军打仗有精神”。

3. 歌词第三部分表现老百姓期盼郎酒助红军多打胜的美好愿望的情感。歌中唱到“郎泉水荡清波,为我红军解饥渴,为我洗净风尘苦,为我濯脚除污龊。好郎酒真不错,治病医伤来做药,喝口郎酒精神爽,革命路上除腐恶。郎酒送红军,军民情意深,红军天天打胜仗,多多地传喜讯。郎酒送红军,穷人要翻身,但愿早把那乾坤转,神州永是春。”

红色音乐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在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集中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征。

四、结语

毛主席在雪地讲话中说到:“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们用脚步走了十一个省,367天。长征精神光照千古。长征中的红色音乐文化是革命与历史的积淀,是现阶段社会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时代精神。红色音乐作品表现种类虽然各异,但表达的内容都是乐观向上,启人心智,净化心灵,体现了爱国伟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实事求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等优秀品质和光荣传统。

通过对石厢子流传的红色歌曲和古蔺花灯音乐的旋律,就歌曲分析,我们能充分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革命豪情和老百姓之间非常浓烈的情感,优美流畅的旋律给人一种心灵的感动,具有一种非常强大的磁场正能量。

指出:“我们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4]研究挖掘赤水河流域泸州段—红色音乐文化就是为了响应习近平号召,为了不断传承创新,为了更丰富中国红色音乐文化库,为了建设发展成渝经济圈提供精神粮食,利用好红色音乐文化。因为红色音乐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面貌,蕴含着浓烈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要充分发挥红色音乐文化在扶贫攻坚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诗原.红色音乐研究的学科理论与问题框架——音乐学术研究的反思与探讨(四)[J].音乐研究,2020(02):86-97.

[2]熊曉辉.从方法论看中国红色音乐文化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20(04):52-57

[3]冯诚纯.红色音乐文化及其时代价值[J].党政论坛,2020(11):44-48.

[4]白艳.红色音乐文化的意蕴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09):94-96.

作者简介:谢云秀(1963—),女,四川合江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李博(1994—),男,重庆万州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泸州 64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