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研究

2021-09-10刘嘉月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7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

摘要:文旅融合的概念是當下旅游业界十分热门的话题,十四五期间国家更是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其进行了说明。文旅融合是大势所趋,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发深入。南宁作为广西重镇,是广西的政治经济中心,因此,在南宁地区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之道对于广西的发展有极大益处,地区政府也作出了一些努力,试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南宁本地唯一一条历史文化街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为了更好地推动其文旅融合发展,笔者为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及意见。

关键词:文旅融合;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

一、文旅融合的提出

(一)文旅融合概念的发展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天然的具有亲缘上的相似性,二者都聚焦于休闲娱乐方面,因此存在产生联系的可能性。文旅融合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18年,2018年3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标志着文旅融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截止当年年底,全国各省市已经完成了政府组织架构方面的名称变动,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尚待进一步探究。2019年5月,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论坛召开,各界人士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的变革之路,要努力实现从机构到场所、从业态到管理等多方面融合。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文旅融合发展又将迎来新的高潮,文件中指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国家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文旅融合推进奠定了基础,在官方文件指导下进行的相关举措便具备了极强的合理性,未来各地的文旅融合必将开花结果。

(二)文旅融合的基础

1.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联系密切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含义都十分宽广,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可以和文化建立联系,而旅游作为人类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求之后产生的高级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与人类物质条件的丰富,已经由阳春白雪变成下里巴人了。早期研究认为,旅游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异地性”和“流动性”,即人们无法在自己日常生活的小片区域内就完成旅游这一行为。当文化和旅游这两个名词组合在一起,产生了“文旅融合”这个新词后,就更引起学者们广泛的热切讨论了。有学者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基于寻求或分享新鲜而深刻文化体验的特殊兴趣旅游,不管这种体验是美学的、知识的、情感的,还是心理上的”,也就是说,文化旅游过程中的旅游是作为吸引物而存在的,这种形式的旅游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与核心。

2.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方式多样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求方式方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也不例外。传统的旅游产业融合方式主要发生于旅游产业内部,旅游六要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关系,传统的企业可能只会在食住行游购娱中只提供某一项服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者对于旅游企业也有了更高要求,在住酒店的时候想要享受美食产品、在景点游览结束后想要享受便捷交通服务,应运市场需求而产生的内容融合便适时出现了。以去哪儿这一平台为例,该平台整合了多项服务,消费者可以在上面进行酒店预订、机票预订、门票预订、旅游攻略查找等活动,一条龙服务便捷了旅游者的出行、提高了旅游者的满意度。

而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则因为推动力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模式。首先是基于利益驱动,产业链互动延伸,这是最常见的模式,常见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产业园、历史文化街区等均是此类的典范;其次是基于需求导向,产业链重组融合,常见的模式有资本重组、业态重组、结构重组、商业重组等,各类文化产业形态均可与旅游产业发生联系,迸发出新的活力,以音乐节为代表的音乐旅游、以马拉松赛事为代表的体育旅游、以黄金周为代表的节庆旅游等均是优秀范例;最后是基于科技发展,产业链渗透融合,可以根据主导产业不同细分为两类。如此多样的融合方式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

二、南宁文旅融合发展

(一)自然基础

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自然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要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南宁又称绿城,当地自然环境宜人、气候温暖,具备旅游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除了宜人的气候条件,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的地理条件也注定了南宁的旅游发展会令人刮目相看:与东南亚等国联合举办的东盟博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八年,积累了相当旺盛的人气;接壤越南等国的优势促进了边境旅游发展;承借粤港澳大湾区开发建设的东风,广州与港澳台的文化开始为南宁人民所接受,也为南宁带来了一批充满活力的游客。除此之外,南宁广袤的土地上也孕育了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48个少数民族居住于此,6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坐落于此,从刘三姐到大山壮歌,从民族美食到民族歌舞,从民俗文化到节庆文化,这些都为南宁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其他城市无法匹敌的优势。

(二)政策基础

为了深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提升文旅产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当地市政府于2020年6月出台了相关文件,对于南宁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期望在2025年,通过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促进产业规模扩大、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南宁市文旅融合发展的主题是“中国绿城壮美南宁”,目标是打造绿城生态游、养生休闲游、壮乡风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产品。文件中强调,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原点,构思各类文化创意设计产品及活动,把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夜间旅游经济集聚区。这为街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2020年以来,南宁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等共计7类、35个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400亿元,政策支撑为文旅融合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三)市场基础

文旅融合的发展除了要做好景区前期布置规划,更要注重从旅游者角度入手进行思考,只有充分激发旅游者的旅游热情,文旅融合发展才会不止于纸面上的空谈。因此,南宁市政府推出了“广西人游南宁”系列活动,以美丽南方·青瓦房古村落、三街两巷街区、青秀山等为代表的南宁特色景点景区吸引了不少关注。政府乘胜追击,助力“引客入邕”,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与邻近的五省八城达成合作,联动推广南宁文旅产业发展。

廣东、江西、贵州、云南等省和南宁地缘亲近,是十分重要的客源市场,因此,在当地召开南宁文旅推介暨产业招商活动,向当地居民讲解南宁市优美的旅游资源、向当地旅游企业介绍南宁优惠的文旅招商政策等,有助于吸引旅游者前来,拓展旅游市场。

三、三街两巷街区简介

(一)街区历史发展沿革

三街两巷街区坐落于南宁市繁华路段,其建造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它是南宁市区内屈指可数的留存了清代至民国居民群的街区,也是市区内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这其间承载的文化记忆自然相当厚重。一般意义上认为的三街两巷街区,涵盖了兴宁路、民生路和解放路三条街道及金狮巷、银狮巷两条古巷。古巷的名字来源于北宋年间的居民风俗,即过年期间要派出金银两狮进行舞狮表演、渲染热闹气氛,中华民族对于传统民俗的热爱使得此项风俗延续了下来,而两条老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2016年,南宁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三街两巷街区的开发与保护开始被提上议程。从促进文旅行业繁荣发展的基本理念出发,在分析了街区当地建筑、交通、民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了街区规划改造。2018年底,改造后的街区以全新面貌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里,改造并未放弃街区原有的建筑物外观特色,依然保持了青砖古瓦地墙体特征,并提供了便利的生活设施,大批商户入驻也为街区带来了新鲜活力。

(二)街区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为了更好地活化文化基因,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者们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想法。首先是建设各类博物展馆,如南宁建制博物馆、邓颖超纪念馆、苏缄事迹陈列展、旧裳新尚博物馆,在这些展览及会馆中,旅游者们可以追溯南宁城市的发展变化轨迹、回顾邓颖超先生的灿烂一生、了解苏缄勇敢保卫邕州的光辉事迹、欣赏精致细腻的民族特色服饰等,历史名人事迹串联起南宁的发展变革,将琐碎断层的历史排列组合成精美的画卷,在一件件实物的展览中,让旅游者们能真切地体会到南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次是发扬民俗文化。金狮巷民居群集中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岭南民居文化和老南宁的故事传说,作为南宁民谣的发源地之一,金狮巷的地位举足轻重,其间还保有金银手工饰品制作等传统工艺。为了不让传统民俗消散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政府也积极推进保护工作,为金银手工饰品制作艺人提供了专门的摊点,一方面,为手工艺人饰品制作提供了基础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旅游者近距离欣赏金银手工饰品制作这一传统工艺提供了渠道。当旅游者们亲手触摸到打制完成的银器,此时,穿越千百年的历史就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真实可感知的实体,只有这样,文旅融合才能不再只是一句空谈。

四、三街两巷街区文旅融合发展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做好建筑保护

文旅融合发展首先要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发历史文化街区,如西安的回民街、成都的宽窄巷子、重庆的磁器口等,早期开发的历史文化街区从商业繁荣中获得了巨大成功,但随着街区数量增多,街区开发同质化的现象变得愈发严重,带给旅游者的新鲜刺激减退。为了解决此种问题,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开发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是什么,围绕特色开展规划工作,厘清发展思路,打造鲜明主题。如这里的明清建筑群就是别的地区无法比拟的,因此需要对其做好保护工作,严厉惩罚在建筑外墙上涂画雕刻的现象。

(二)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地标

首先,可以在街区内部或附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在其内为非遗文化传承人等能工巧匠设计专属的工作厅,通过建设多个文化展厅,展出具有南宁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与手工艺人的工作过程等,让游客真切地感知过去的历史。其次,除了专门的展厅,街道两旁也要做好传统文化风貌保护,不因为规划发展而失去街区原本的特色。最后,充分结合中国传统节假日进程,组织策划如民族歌舞表演、文化创意市集等在内的文化活动,宣扬广西民族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南宁本土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

(三)延拓产业链条,建设全面体系

全面的产业链条构建是街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融合了各方智慧,打造创意街区综合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亮眼,才能俘获旅游者的芳心。因此,首先要探索途径对旅游、文化、创意、体验进行深度融合,潜心打造特色文旅IP,以文旅IP为核心,选定宣传吉祥物和宣传大使,推出系列周边产品,如金狮银狮造型的雪糕、博物馆造型的立体贺卡等,以精巧的设计吸引年轻人的眼球,也促进了产品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推广。其次要建立数字化文旅平台,拥抱互联网时代浪潮,如推出智能导游小程序、扫码VR导览等,促进旅游者对于街区历史文化的深度理解,提升旅游者游览满意度。最后,与旅行社等联手,探索发展新思路,如推出精品旅游路线,提供多种服务,讲好南宁故事。

参考文献:

[1]王关群,类淑桐.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服务于红色旅游研究[J].学理论,2019(11):118-119.

[2]张广瑞.文旅融合,不止文化和旅游[N].中国文化报,2019-05-25(007).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后脱贫时代”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路径与创新策略》;项目编号:YCSW2021013;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长寿文化与康养旅游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桂科协[2019]ZB-12。

作者简介:刘嘉月(1998.7-),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大学,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洛阳老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思考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