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久久为功”载体的构想
2021-09-10关萍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在发展中历经了诸多阶段。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整体文化建设及综合国力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大关键在于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传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久久为功”的平台和载体,可以助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载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搭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久久为功”载体尤为重要。
一、搭建公共文化服务载体
1、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支持
(1)政府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资助力度
加大对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政府资助力度。加大对优秀公共文化项目的资助、采购力度,充分体现政府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務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政府应站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对那些既能极大传播民族传统价值观念,又面临严重生存危机的艺术形式予以特殊的财政扶持。
(2)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以兴建剧场、文化馆为着力点,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体系的终端,基层的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应当建有均质化的小型剧场设施。这不仅能使以京剧为代表的精致化的舞台艺术具备城乡一体的覆盖条件,从而让城乡群众享受到更多均质化的演出服务,也能为各类群众性演出活动的组织提供硬件保障。
(3)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在具有影响的媒体上设立传统文化论坛,研究和梳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陶冶性情,凝聚人心。利用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端午、教师节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和文物进行民族精神和思想施行教育。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发扬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同时不断赋予时代精神,改进过节方式,使它们更加适应现代生活,吸引未成年人。积极扶持民间组织和单位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弘扬和宣传,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传统文化教育。
二、搭建教育载体
1、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构中华道德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
(1)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构中华道德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学校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各级学校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从美德教育入手,以孝敬父母、立志勤学、勤劳俭学、爱国爱民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形成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道德讲堂”要把传统文化价值标准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融入到城乡居民的血液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居民素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为“建设美好家园、打造幸福平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关键作用
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关键性作用,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将其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之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优秀传统文化。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组织专家学者著文讲解优秀传统文化,并在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定期刊播。要把中华文化的丰厚资源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网络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各类大众传媒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落到实处。
(3)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纳于日常生活之中
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纳于日常生活之中。建议政府划拨专项经费,支持街道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社区内家长,从弘扬优秀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角度入手,定期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如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借此来增强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以达到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的目的。
三、搭建拓展载体
1、广泛开展传统节庆活动
广泛开展传统节庆活动。积极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宣传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科学阐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改造提升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礼仪,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保持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文化传承。
2、大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大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规划指导、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企业、机关、社区、家庭。搞好统筹协调,在各类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有组织地展示传统文化,扩大舆论空间。引导各基层单位广泛开展诵诗读经、戏曲演唱、书画比赛等活动,推动形成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3、推动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推动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深入推进公办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化馆、少年宫、烈士陵园等免费开放,逐步把民办类博物馆(院)纳入免费开放范围,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展示表演活动。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建设文化项目,保护传播传统文化。
4、搭建地方高校服务载体
发挥地方高校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文化传承是全方位的,而大学工作的重心必定聚焦于人才培养。为此,我们倡议,大学教师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面向学生的文化传承活动,通过切实的示范和引导,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学生心灵。
建议地方高校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学生活动等方面,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已有的安排,进行适当而富有成效的调整。要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素质的高度,从深化教育改革的角度,看待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这方面的调整落到实处。
我们倡议,从现在开始,将“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论坛的举办常态化,使一年一度的论坛成为讨论有关问题,交流经验,见贤思齐的开放性平台。
参考文献:
[1]孙守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J],人民网-人民日报2014.05.21
[2]石仲泉,习近平具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认知和情怀[J],天津日报,2015.01.05
[3]葛承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独特性和现实意义[J] ,深圳特区报 , 2014.05.06
作者简介:关萍,女,硕士,辽宁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