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理论下解读《人性的污秽》中科尔曼·希尔克的身份危机

2021-09-10崔明凤

红豆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身份

【摘要】《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的代表作之一,1998年,美国白宫内克林顿和莫尼卡·莱温斯基发生丑闻,小说以此“拉链门”的丑闻事件为背景,以种族问题和谎言问题为小说切入点,不仅对历史进行类比,而且进一步反映出美国少数族裔作家生存的窘境及边缘化的压力。本文将从创伤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小说的主人公——非洲裔美国人科尔曼·希尔克的身份构建。

【关键词】创伤理论;《人性的污秽》;身份

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出生于犹太人家庭,《人性的污秽》不仅是其创作的长篇小说,更是一部美国关于种族身份的现实主义巨作。和其他关于种族歧视的小说相比较,该小说极力淡化种族身份,反而以普罗大众经常遇到的谎言问题为切入点,其对二十世纪后半期美国的学界和政界进行了全面透视,并再现了现代大学在种族、身份、性别、和表征政治等问题上的文化多元主义诉求。[1]该小说的深刻主旨反映了整个西方世界普通人的生存现状。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认为,一种经验如果在一个很短暂的时期内,使心灵受到一种最高度的刺激,以致不能用正常的方法谋求适应,从而使心灵有效能力的分配受到永久的扰乱,我们便称这种经验为创伤。[2]在本文中,以创伤理论为出发视角,对菲利普·罗斯的小说《人性的污秽》进行分析,探讨科尔曼·希尔克身心受创的创伤经历,进行身份构建的过程以及其走向死亡的原因。

一、身心受创致其逃避真实身份

科尔曼·希尔克出生于一个非裔家庭,他的父亲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作为黑人群体中的一员,他的父亲仍然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待遇,对发生的一切都是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并且逆来顺受。青年时期,科尔曼是一位出色且被人认可的拳击手,此时,他对自己的黑人身份并没有太多思考。但是,当他带着热恋中的女朋友回家时,其女友对科尔曼的黑人身份产生反感。他的父亲虽然在黑人群体中处于中上阶层,但是工作和生活中,仍然受到白人的歧视以及不平等的待遇。受到父亲和自己亲身经历的影响,科尔曼的性格由此开始发生扭曲,对自己的非裔身份也产生创伤感。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科尔曼选择悄悄的隐藏起自己的黑人身份,凭借自己的浅肤色而冒充犹太人生活。直到后来的工作中被人指为是种族歧视时,他努力为自己辩解,但仍被学校革职,妻子也因此突发心脏病而死亡。无疑,发生的一切事情给科尔曼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这不仅包括身体上的创伤,更包含了精神上的创伤。在一个白人主导的社会中,他一直以一种压抑且刻板的方式小心翼翼的生活。

科尔曼的创伤症状还表现在他否定黑人群体和黑人文化。科尔曼一直以白人的教育方式来对待他的孩子,不让自己的孩子和黑人小孩玩,他认为黑人的教育方式是粗俗且低級的。因为科尔曼目睹了自己的父母遭受的一切不公对待,“终于他看清了父亲所必须承受的一切,他也看清了父亲的无助。”[4]这种创伤留给科尔曼极大的阴影。因此,在科尔曼后来的生活中,他极力逃避自己的黑人身份。

二、重建身份的创伤致其走向毁灭

创伤的一个典型症候是麻木,情感上的麻木是患者对负性情感刺激常做出过度回避反应所致。[3]科尔曼看到了父亲受到的不公待遇,亲身经历了父亲的死亡,母亲兄弟离他而去以及妻子也离世的遭遇后,他对自己的黑人身份感到麻木且无力。特别是因为父亲的缘故,他开始质疑自己的身份。科尔曼在青年时期,遭遇女朋友的嫌弃,父亲的死亡以及工作和生活中受到的不公对待,便开始受到创伤,他对于自己所处的黑人环境产生反感,对于自己的黑人身份产生自卑心理。他渴望像白人一样获得平等的机遇和权利,便对自己黑人身份产生深深的怀疑和挫败,并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困惑。在经历了创伤之后,他选择隐藏自己的黑人身份,在自己浅色皮肤的掩盖之下,谎称自己是一名犹太人来重新建构了自己新的身份。舍弃黑人身份确实给科尔曼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拥有丰富学识的他顺利成为了大学的教授。

科尔曼对于他黑人身份的困惑,从青年时期埋下的谎言的种子,不仅让他产生了身份危机,也是造成了他晚年时期惨痛悲剧的发生。由于种族身份的创伤,即便科尔曼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仍然对自己的工作对周围的人和事兴趣大减。在他晚年时期71岁的课堂上,他将整个学期都未曾露面的学生称为“spook”,按照科尔曼的想法以及正常的考量,他采取的词义仅仅是“幽灵”一意,但是却被有心人污蔑为种族主义者,说他将黑人学生称为“黑鬼”。真实身份是黑人的科尔曼,在晚年时期却成了歧视黑人的种族主义者,但这发生的一切不仅无人替他辩解,他自己因为青年时期的谎言也无法为自己辩解。经历种族身份的创伤,科尔曼与清洁女工福妮娅开始偷情,两人在福妮娅前任—莱斯的暗算下走向了毁灭。

三、结语

种族歧视是美国存在已久的现象,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并没有简单的将眼光投射于种族之间相互歧视的局限现象,而是投射于美国的社会,把一切理论化的重新回到生活的层面上,把人性的污秽和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污秽鲜活的展现在人们眼前,并思考种族歧视现象给黑人带来的创伤。小说中的主人公科尔曼自幼时起就产生了种族意识下的文化和身份危机,由种族危机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精神创伤。科尔曼命运的变迁让读者更加审视人性的污秽,对当代人们的生存困境产生深思。

参考文献:

[1]“政治正确”之下的认同危机——《春季日语教程》和《人性的污秽》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2012-04-15.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李桂荣.创伤叙事:安东尼·伯吉斯创伤文学作品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29-31.

[4]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崔明凤(1996.12—),女,汉族,籍贯:山东昌乐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身份
Burst Your Bubble
假如你和孩子互换身份......
关于“take”的其中身份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鱼儿的身份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怎样防止身份盗用
刑法中的身份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