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思考
2021-09-10孙连国
孙连国
摘要: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等专业课程作为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小学高年级教育中必不可少,因为它对于引导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传播有着很大的意义和作用。因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应如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理念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当中,本文就如何把道德与法治教育理念融入中国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展开的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高年级;生活化理念
前言:
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而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收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教育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着巨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通常来源于学生周围的生活,与我们周围的事物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是分不开关系的。
一、运用生活化教育理念,使生活与课堂相结合
在小学的课堂中,老师可以对学生们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大多数老师只是站在讲台上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讲给学生们听,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处于一个懵懵懂懂,认知不清晰的阶段,光靠讲解理论知识是远远不能起到该有的作用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需要灵活地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帮助学生们理解,让知识与生活结合,使学生从生活中理解知识。
例如,在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第一单元是需要学生们理解如何安排课余生活的。在课本上有着大量的例子,介绍了各种情景,有自己一个人写作业的也有玩电子游戏的,也有和朋友们出去玩的。但是课余时间的安排却因人而异,书上的例子未必适合其他人,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抓着课本不放,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说是怎么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并且老师要根据他们回答的情况酌情评价,要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如何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二、运用生活化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良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尊老爱幼、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讲解理论知识,更要在课堂上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与再创造,要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老师要善于将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做到生活与教学相结合,鼓励儿童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鼓励他们主动动脑思考,让他们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参与到生活,通过老师的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们体会到解决问题之后的快乐,让他们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举个例子来讲,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非常重视,对自己的孩子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小学这个阶段,小孩子正到了贪玩的年级,不免要和自己的父母闹得不愉快。小学五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本上提到了这个环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家里的情况或者分享他们的不愉快,再进一步引导全班同学们对问题提出解决之法,动员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老师再给他们提出更好的解决策略,解决他们在生活中的不愉快,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懂得如何与长辈交流,使他们懂得尊老爱幼,礼貌做人,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运用生活化教育理念,对课本进行适当的扩充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本质就是以教育青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习惯为主要依据,以教育培养品德良好、尊老爱幼、热衷于生活的青少年儿童为主要教育目标。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更要在教学中通过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捕捉和再创设,要能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愉悦与美好,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一步一步的生活化,通过生动的例子,在以课本为基础,同时也不能太依赖课本的情况下,向学生传输生活化的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在道德的允许范围内,哪些事情是道德所不允许的,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
四、运用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到学生的生活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老师需要清晰认识到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形成过程,在教学时从学生的角度着手,要融入到学生的团体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伙伴。科学研究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是学生更加融入到生活当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念,要做到相信学生并且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在的学习能力。当老师融入到学生的团体之中时,学生更加容易对老师敞开心扉,跟老师分享他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把握机会,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并且对他们的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引导他们解决问题,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总结: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老师不仅要做到走进教材中,更是要学生们也可以走入到教材里。“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各个单元是具有通用性的,老师要选择那些与课本中的内容最适合的生活中的例子结合到教学当中,灵活运用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同时要注意尊重学生个人的思想,将自己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以一个亦师亦友的角色,帮助学生们解决他们在生活当中的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加強他们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以及人生观,培养他们尊老爱幼、文明有礼的性格,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同时增加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
参考文献:
[1]陶艳秋.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中国新通信,2020,22(4):201.
[2]徐艳玲.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3):96-98. DOI:10.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店子镇联合校 25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