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赋能,为产业注智
2021-09-10张冠华
张冠华
深化产教融合是大势所趋,教育界必须转型,跳出教育看教育,变革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顺应时代潮流和产业需求。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教育培训模式 区域经济
产教融合改革已迈入“深水期”。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方案》提出的三大建设内容之一。这是国家推进产教融合战略的最新举措。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产教融合的政策措施,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然而,受多种因素掣肘,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仍然存在。近日在杭州举行的产教融合创新与实践长三角峰会聚焦“为教育赋能,为产业注智——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汇集众智,探究产教融合破题之道,为促进产教全面融合、提升人才发展水平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新的思考。
本次峰会是2021中国(浙江)技能培训教育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主办,《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承办,阿里巴巴集团协办。
“破圈”看教育与产教融合
在产教融合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它并更好地理解其内涵?“高校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产教融合和整个教育。”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田克美表示,国家政策的连续出台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对于教育、人力资源、产业和经济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意义: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层面,服务于数字中国、制造强国等战略目标,体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在人才培养层面,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也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坚持政府主导、产业主体、教育支撑的“三位一体”原则推进产教融合战略落地。
要深化产教融合,教育培训模式必须进行创新和变革。该如何看待产教融合路径与教育培训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田克美从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基础、保障和平台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首先,产教双方要实现发展战略、经营战略、人才战略等战略层面的融合,这是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其次,教育培训专业化体系建设是产教融合的基础。学校及培训机构要构建适应企业要求的教学创新体系。再次,以数字化建设保障教育培训质量和产教深度融合。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建教育培训大数据体系,形成基于企业组织学习的平台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基于大数据的质量提升与绩效提升解决方案,实现知识智能服务的整体方案。最后,要构建政校企开放融合的职业教育平台。
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实践
深化产教融合,既要做好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也要实现微观层面的具体落地。职业院校如何在微观层面实现产教融合的落地?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學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物产中大国际学院院长邵庆祥带来了产教融合系统性解决方案。“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必然要求”。他表示,过去20年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致经历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三个阶段,随着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这一定位的明确,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
基于类型教育的定位,结合该校实践,邵庆祥提出了“精准三定位、贯通三层次、强化五服务、优化两治理、融入一生态”的“33521”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系统性方案,即:走“专、精、高”发展道路;贯通供应链集成服务产业生态、嵌入式产业学院、教育服务供应链;强化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播、国际输出等五项服务;以党建为引领,实现精准管理、文化管理;融入供应链集成服务产学研生态。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在与物产中大集团共同创办企业大学——物产中大管理学院基础上,不断优化嵌入式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治理机制,引进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与物产中大集团三方共同出资,成立了混合所有制的物产中大国际学院,实现了从企业大学到混合所有制企业大学的迭代升级。关于未来,邵庆祥认为,职业院校要努力实现转变,融入产业生态,发展成为“无边界的共生性教育组织”。“融入生态是产教融合的最终实现形式”。
“鲁班工坊”是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国际品牌,其发展模式也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的重要作用。至今,我国已在全球17个国家建成了18个“鲁班工坊”。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与培训处处长马俊红表示,“鲁班工坊”主要采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创建模式,以开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形式走出国门,既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和培训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也为海外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人才人力支撑。近期,“鲁班工坊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联盟致力于探索深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企业海外发展、拓展学校合作空间”的“鲁班工坊”国际产教融合发展模式。
“四方联动”破解产教深度融合难题
如何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一直是个难题。传统的校企合作,高校往往难有设施条件“融教于产”,企业又没有能力和精力“寓产于教”,存在合作浅层化、形式化和短视化等问题。近年来,浙江省宁海县创造性推出“四方联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探索了一条新路。浙江汉峘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立新分享了这种模式。“四方联动”即由政府、学校、企业和第三方专业咨询服务机构打造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协作共同体”:政府搭建平台,出台政策,考核及奖励;企业安排岗位,提供实训,吸纳就业;学校改变教学模式,提供定制式生源学校;专业咨询机构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辅助高校针对产业特点设计“标准化”课程。
李立新表示,汉峘教育的方法是“利用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建设一条‘产业人才生产线’,在对岗位进行技能分析后设计研发相应的课程,为企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据悉,目前,已有20多所国内院校与宁海建立了合作培养关系,宁海企业与全国高校已建立93家实习基地。
校企平台协同育人 契合区域经济发展
高校的教学资源丰富,企业的市场需求实际,如何将两者更好对接,平台将在这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科技企业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多个业务板块涉及教育,如淘宝教育、阿里云全球培训中心、阿里巴巴国际站、菜鸟网络校园驿站、1688等,能整合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为办学企业提供市场所需。近年来,上述业务板块与各级各类高校、企业加强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共同培养信息技术、新商科、智慧物流等新兴专业人才,合作内容涵盖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库建设、师资研修、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孵化、开展“1+X”技能等级认证和校企人才双选等广泛领域,打造了校企平台合作协同育人的新范式。阿里巴巴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面向区域发展需求、契合区域经济发展是产教融合的题中应有之义。长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协同开放、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具有先天优势,加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策加持,该地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长三角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陈衍指出,长三角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呈现出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院校规模结构和办学条件不断优化、产教融合政策较为完善等特点,但仍存在行政壁垒有待打破、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不一致、协同发展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他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加强机制创新,统筹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二是发挥长三角资源优势,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三是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
“产教融合的路还很长,任务很艰巨。”与会代表普遍感到,深化产教融合是大势所趋,教育界必须转型,变革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顺应时代潮流和产业需求;组织和员工都必须不断更新迭代知识,建立赋能体系;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在专业、教学资源、教师培训乃至共建产业学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继续教育更应借助产教融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赋能;职业院校、企业和电商平台间开展合作,不仅可带来企业的转型升级,更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周淼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