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训练英文授课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09-10毛毛刘俊义
毛毛 刘俊义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工程训练实践教育课程必然要主动融入国际化发展进程。针对外国留学生开展的工程训练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根据这门课程特点,开展英文(或双语)教学和训练,是相关教学人员应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依据自身的现实条件,开展了几批次外国留学生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工程训练;英文教学;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7-0108-03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全球经济融合发展的更高要求[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于2016年相继下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文件得到了不少高校积极响应[2],逐渐招收外国留学生学习高等教育课程。作为实践教学的工程训练,也就成为工科院校留学生们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一、大多数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开展现状与课程特点
近年来,国内的工程训练实践教育课程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教学设备、人才建设和场地条件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大进步,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突破[3]。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基础课,也是所有工科学生必须进行的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工程意、学习工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通过2—3周的实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该课程可培养、提高和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潜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
大多数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由于长期对国内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鲜有外语教学需求,所有项目的教学模式都是基于国内学生以汉语为基础而建立的,对实训教学指导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比较低。目前部分一线指导人员学历还处在本科及以下,并且有的高校仍然有一部分工勤人员参与实训教学[4],这都使得这些高校的工程训练在短时间内全面开展英文授课变得非常困难。
工程训练作为实践学习环节,区别于其他的文化类理论课程,有着鲜明的课程特征:
第一,工程训练课程的实训项目多,从传统制造技术到现代制造技术,从切削加工到特种加工,涉及车工、钳工、焊接、铸造、铣工、数控铣、数控车、电火花线切割、3D打印、激光内雕等,专业分类多,实训项目间跨度大,对专业外语的水平要求高。
第二,受专业分工的限制,每个专业的专业性都较强,指导人员的实训项目教学岗位相对固定,因此需要参与指导的人员较多,很难实现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外语水平较高的人员指导全部实训项目。
第三,课程开展借助大量的实训现场的机器设备进行,理论讲解较少,实际操作是课程的重点,学员有着更多的实际观察和体验的过程,有助于学员更好地理解相关教学内容,这也是该课程的优点所在。但与此同时,危险性也大大增加。
如何结合这些课程特点和实际情况,顺利安全地开展留学生的工程训练教学,使他们真的学有所得,成为需要相关教学人员积极探索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缺乏外国留学生指导经验的工程训练中心而言,这项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二、留学生工程训练实践探索
(一)南京工业大学首批留学生指导方案解析
目前来华的留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留学生仅会一些简单的日常交流,所以学校必须选择英文授课模式开展实训教学工作。该校在初次指导留学生时,配备了专业翻译人员,专业翻译人员为英语基础较好的(一至两名)相关专业课教师;将留学生学员(一个班级)编成一个单独小组,翻译老师全程陪同,并将实训指导人员的讲课内容实时翻译成英语。经过初次尝试发现,这种模式有很多缺陷,具体情况如下:由于实训门类较多、跨度大,对专业英语要求高,翻译老师的翻译难度大;现场翻译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时间拉长,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全程参与实训现场翻译教学,工作量较大,也容易与翻译老师自身的教学工作相冲突;容易造成工程训练指导人员的工作惰性,缺乏主动采用英文交流的热情。显然,依赖他人(翻译老师)的简单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的。
(二)教学方案改进
1. “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教学模式
思想上应高度重视留学生的工程训练,既不能依赖他人,更不能简单应付。该校结合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是开展留学生实训的重要途径[5]。该校动员中心员工,组织外语水平相对较高的指导老师成立专门教学工作指导小组,从教案设计、内容安排、讲课方式、实际训练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以“精讲多练”的基本原则,实行“多重演示、耐心指导”的教学模式。
2. 编写各类英文版教学资料
积极开展实训前期的各项工作,在教学资料的准备工作上应当“早動员,多协作”。由于缺乏相应的英文版工程训练指导教材,所以编写英文版(或双语版)学习资料是非常必要的。如条件允许,也可编写出符合自身课程开展模式的英文指导书。英文资料编写可以寻求其他专业机构的帮助,也可鼓励指导老师相互协作,自己编写。相关教学资料不仅是实训教学开展的指导性材料,更要印发给参加实训的留学生们作为实训学习的参考材料。由于指导人员英文水平存在差异,因此针对参与指导留学生的人员自身消化学习过程也是实训教学开展前一个重要的环节,高校应促进指导人员尽可能准确地进行相应专业词汇的表达,同时编写出英文讲课的讲稿和课件。
3. 灵活开展教学和训练
工程训练开展过程包含集中授课(示范)和实训操作两个环节,其中实训操作是重点。由于有些专业性较强的实训项目的专业名词较多,完全的英语教学短期内无法实现,因此教师要灵活调整授课模式,精讲多练,把理论穿插到示范操作中,让留学生有直观的视觉感受。英文基础较好的老师可将留学生作为单独一组,应用英文或双语讲解模式进行集中授课;英文较弱的老师可将国内学生和留学生混合编组,利用中文搭配英文模式开展教学(示范)。进入实训操作时则可将一名留学生搭配一名国内学生合作进行,这种“中外合作”开展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相对于留学生而言,国内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为透彻,可以弥补留学生在操作时的错误或不足,促进其掌握该实训内容,同时也降低了事故隐患。
因上课时间有限,指导老师有时无法解答所有留学生的问题,在课后,有意愿的学生可利用微信群随时和指导老师沟通交流。课后的实习报告也做了相应的改动,减少了统一答案的客观题,增加了开放性答案的主观题,促进学生多想多练,对于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效果评价
分析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实训操作组合的考核结果发现,显然利用全英语授课的学生对理论内容和示范性讲解理解较好;在实训操作环节,“中外合作”的训练模式效果较好,同时事故的隐患也较少。图1是对40名留学生在不同实训工种及不同教学和训练模式下的考核评价。
由于长期指导国内的学生,指导人员容易陷入单调重复而枯燥的工作状态,缺乏工作激情。而留学生的加入增添了工作的新鲜感,增加了师生的英语交流互动,增强了指导人员的自信心,也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英语口语能力。
三、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有更多的专业、学院招收留学生,那么留学生的工程训练实习也将成为常态。上述的实践探索可以总结出,在短时间不易改变实训指导人员结构的情况下,高校通过“早研究、早谋划,早准备”的思想指导,灵活实训安排,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实训开展方案,激发指导人员的工作热情,依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从长期的发展需要而言,相关教学人才的建设仍然是提高教学质量、使工程训练走向国际化教学的关键。
參考文献:
[1] 徐姗,薛洁.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模式与路径[J]. 高教论坛,2019(10):66-70.
[2] 韦相贵,唐高华,等. 国际化背景下工程训练全英文授课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 北部湾大学学报,2019,34(09):46-50+81.
[3] 申小平,徐建成. 全面深化工程训练课程改革[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06):70-75.
[4] 傅学强. 工程教育背景下工程训练师资模式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1):250-252.
[5] 刘翔,夏绪辉,龚园. 依托现代教育平台探索工程训练教学新模式[J]. 中国冶金教育,2017(03):71-75.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