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路尽头 凿出最美幸福图景

2021-09-10向君玲

今日重庆 2021年6期
关键词:庄村黄梅绝壁

向君玲

六月一场薄雾缥缈的细雨中,我再次来到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

每次到下庄村,我都会参观下庄人事迹陈列室。每参观一次,我对下庄修路人的敬意就会增添几分。

大山锁住下庄村Xiazhuang Village Trapped in the Mountain

“悬崖成90度垂直,为了安全一般用藤条拴着钢圈套住脚,将身体固定后,才敢施展身手打炮眼;有时候甚至要吊着箩筐打炮眼,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峡谷……”走进陈列室大门,在讲解员黄梅的柔声细语里,我仿佛看见村民在绝壁上放炮的场景——炮声响彻山谷,烟雾夹杂着飞石袭来。村民或躲进岩洞,或爬在树上,或顺着山势往上跑……每一次放炮躲避飞石,都是一次生死时速。

陈列室一楼,有个小型会议室,可以观看下庄人事迹专题片《绝壁上的天路》。观看前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准备好纸巾,彻底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陈列室内,坐“井”苦熬、凿“井”战天、筑“井”群英、拓“井”攻坚、抚“井”追梦五个篇章,重现了下庄人的发展历程。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也晕。”黄梅说,下庄人曾用这样一首顺口溜形容从前闭塞的下庄。

黄梅介绍,当年唯一的出山路如同镶嵌在悬崖上,有的地方仅容得下一个脚掌,有的地方需要两人接力方能上下。在这条险象环生的山路上,有75人摔伤或致残,23人失去生命。

在这样的环境下,村民的生活极其艰难。肥猪只能宰杀成块,背出山外售卖,所需的生活物品也只能靠双肩背进大山。大山像一口“井”,把村民“锁”在山里。

下庄人做梦都想看看山外的世界。

绝壁上抠出天路Carving A Road on the Cliff

修路需要勘测线路。在悬崖绝壁上勘测线路是何等的艰险。有一张图片无声记录着村民配合技术人员在山顶上放红绳,然后下落到半山腰测量线路的场景。

1997年12月12日,下庄村后山的红岩弯里炮声隆隆,掀开了下庄人绝壁劈路的惊天之举。站着打炮眼,蹲着掀石头,坐着编撮箕……男女总动员,老少齐上阵,这是村民在岩壁上修路的情景。

上面是千仞绝壁,下面是万丈深渊。“鸡冠梁”,是全程最险的一段。近距离看照片,圆圈里三位修路的村民清晰可见。

黄梅告诉我,这是把照片像素放大处理后的效果。如果从山对面肉眼看,村民如同蚂蚁般大小。正是村民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让下庄路一点点向前延伸。

跟随黄梅的脚步上楼继续参观。墙壁是仿真山上的悬崖峭壁喷绘而成。只见挂在墙壁上的是村民修路用的绳子、锯子、钢钎、大锤、炮杆、锄头、铁锹、镰刀、斧头等工具。

一组组图,在墙壁上向前延伸,一幅幅修路场景出现在眼前:“吊着绳子打炮眼”的场面,不禁让人再次回忆起入口处的浮雕:村民们将绳子系在腰间,顺着山势滑落到半空中打炮眼。

这种高难度、高风险的高空作业,既需要胆大心细,也需要默契配合,看着都令人胆战心惊。

村民在悬崖上修路,既要提防山上岩石松动滚落,又要防止脚底打滑坠入深渊,他们每一次上工地都如同在悬崖上舞蹈一样,随时随地都充滿着危险。

“尽管努力做了一切可以做的安全措施,沈庆富、黄会元等六位勇士还是先后在绝壁上献出了年轻生命。”黄梅说,面对生离死别,村民们没有放弃,大家以“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接着修”的顽强斗志,一锤一凿地朝着梦想一点点靠近。

穷村率先脱贫摘帽Impoverished Village Took the Lead in Getting Rid of Poverty

经过六年艰苦奋战,2004年,这条8公里长、2米宽的出山路终于打通,几代人的梦想终成现实。修成的下庄路像是缠绕在山岩上的玉带,蜿蜒盘旋,惊险挂壁。下庄人在悬崖峭壁上留下一串串“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时代印记。

路通了,圆了下庄几代人的出行梦,也为下庄打开了一扇“致富窗”。他们发扬“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坚守初心、自强不息”的下庄精神,不等不靠,在致富路上奋勇前行。

在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柑橘)“三色”经济的推动下,下庄村人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下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4元,是修路前人均300多元的40多倍。

在陈列室,有一幅图充分展示了下庄的幸福图景:田园绿意盎然,公路绕田而过,楼房星罗棋布……这是下庄路通以后,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的巨大变化。

“近段时间以来,下庄人事迹陈列室每天接待观众300余人。为更好地弘扬和宣传下庄精神,我会下更多的功夫,讲好下庄人的故事。”黄梅说。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我们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抠出一条路来。”参观结束时,毛相林当年发动乡亲们修路说的这段话,又在耳边响起。

猜你喜欢

庄村黄梅绝壁
写给爬山虎
自然分娩产妇优质护理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价值探讨
烟台牟平区小红薯“烤”出好日子
在古石绝壁前
飞檐走壁
下庄村见闻
留德女博士向死而生:我曾像BUG一样存在
姚家庄村的幸福和烦恼
韦羌山
黄梅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