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取向的师范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行动研究

2021-09-10贺珊刚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行动研究教学改革

贺珊刚

摘  要:本研究以实践取向为理念依据、以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情感诉求为研究价值,以行动研究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引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环境要求,探索基于行动研究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课程模式,从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方面探究该体系的建立方法。

关键词:行动研究;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小学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7164(2021)23-0102-03

加强基础教育水平,建设社会认可的教育体系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师团队的素质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教育也备受社会重视。培养实力强、适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准教师人才也成为当前师范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探索实践取向下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的课程改革方向,以期行动研究法能够发挥科学性和有效性,有效指引教学改革工作。

一、行动研究概述

行动研究是一种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具体指在社会情境(包括小学教育情境)中进行以优化实践效果、增强实践理解、融入实践者所属的社会情境为基本方法、以自主考察为根本目标的研究方法。当前较为常见的研究模式为凯米斯(Kemmis.S)的行动研究模式,在这一模式中,行动研究法体现为螺旋式的上升发展趋势,即整个过程在四项基本步骤间循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行动质量,形成螺旋上升结构。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建立实际的教育场景,在场景中采集资料与数据,通过数据资料分析的方式探究课题的研究内容。行动研究法应具备阶段性,即得到某阶段的研究成果后,便对这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

(一)计划。计划阶段需要经历“确定研究问题——查阅中外文献——界定与提出研究假设——形成行动方案”的过程,因此需要确定教师教育模式在实践取向下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目的。需提前设计在能力培训过程中教师应总结的问题,具备厘清问题涉及范围和背后原因的责任。计划阶段是对整个行为研究阶段的指引,要为其他环节做好准备。

(二)行动。行动阶段需将计划阶段中制定的计划付诸实践,需注意行动过程中的实际行为是否能与计划过程中设定的内容相符合,并记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后续的观察与总结环节提供参考。

(三)观察。观察阶段主要包括记录与访谈过程,前者主要在行动阶段时进行,后者在行动结束后进行。这两环节能为研究者提供关键的资料与数据,为研究内容提供数据依据,保证资料的有效性,强调客观性在观察阶段的作用,为整个研究过程提供较为全面的分析与判断依据。

(四)反思。反思阶段的研究对象为计划、行动、观察三个阶段中的实施效果与计划合理性。反思环节应以前三个环节的资料与数据为实践依据,通过资料与数据分析行动阶段的实际效果,从而判定行动过程的合理性、发现前置过程中的问题,并在下一轮的计划设计中予以改正[1]。

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行动研究

为顺应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行动研究应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性技能、培养课堂教学能力与职业态度,点明教师的职业理念,使师范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社会价值与教育功能持有较高认同。例如在校就读的师范生大二时并不明确区分学习方向,学习内容以综合性知识为主,步入大三之后,才会着重学习小学教育相关的专业性内容,针对性培养其在小学教育中的专业能力。其中,“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和“汉字基础与识字写字教学”是最典型的两门专业课程,是大三学生提升其小学教育能力的重要渠道。

教学改革后,这两门课程被安排在学生的第四和第五学期,师范生在这一阶段已学习了较为丰富的教育通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学习难度较深的专业性科目打下了基础。此外,这两门课程是小学教育师范生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用到的,能够有效培养教师的核心教学素养,帮助师范生提高其走入工作岗位后的基本功水平[2]。

三、基于行动研究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

(一)计划

1. 校内实训设置。校内实训设置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师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知识讲解能力,更集中于课堂中的应用能力。这类能力可根据教学能力的标准化要求与反复的模拟训练获得,学院应以学期为单位,细化每个学期内容的校内实训内容,据此制定计划。

2. 校外实践设置。校外实践设置以校外实习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实践单位不同,培训效果自然不同,应针对各地实际情况对计划做针对性调整,时间覆盖第二至第六学期。大体上可设置为以下内容:第二学期应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为主,学校应将实践内容设计为对学校历史历程的了解、学校组织架构的认识、学校师资团队的介绍与学生基本情况的认知。师范生需根据实践学习过程与成果编著调查报告与总结报告,为后续的反思反馈环节提供参考。第三学期应以掌握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性质为主要内容,师范生通过参与学校早操、班会、家长会等活动了解工作性质,在结束后撰写实习手册。第四学期以了解小学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主抓授课方法、学生管理、分科教学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师范生在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与实习反思。第五学期主要以小学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师范生参与教师教学、帮助辅导学生作业、理解课堂性质与规则,据此撰写实习报告与实习反思。第六学期应以小学教育的学生管理为主要内容,师范生参与授课与教学管理活动,做与正常教师相似的工作,据此撰写实习报告与实习反思[3]。

(二)行动

1. 校内实训行动。高校应配备班级导师并落实培训义务。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班级导师扮演的角色是班级成员的心理辅导师,在本次行动研究中,班级导师应承担起向全班学生讲解培训目的、培训意义和培训内容的任务。应选择专业技能扎实、理论功底较强的教师作为导师,以确保师范生的学习效果。

分组学习。将班级内的师范生合理分组,以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将同组学生建为学习共同体,将组内成员设定为6~9人,在组内选出1名学习共同体的负责人,与班级导师共同负责组内的学习质量。

开展实践训练。实践训练是校内实训的重点,以计划环节设计的钢笔字练习、粉笔字练习、普通话练习、计算机技能练习、备课练习等内容为主,切实落实计划环节中每个学期制定的实践训练内容,保障训练效果。

2. 校外实训行动。应选择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单位。实训单位的选择应以本校学生的能力特性为根本标准,衡量实训基地(即小学)的办学水平、办学理念、师资力量与办学实力,选择具备创新性的学校作为实践基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观察

1. 校内实训观察。书法训练观察。师范生在书法训练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观念变化,最初仅凭借自身审美与习惯书写,经过培训后开始注重书写的规范性与美观度,从培训前后的书法效果也能看出书法训练的成果较好[4]。备课训练。备课训练以班级为单位,以展示模范教案、分组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模式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督促学习效果,在交流过程中巩固了书法训练的成果。

2. 校外实训观察。听课训练。听课训练是指聆听、记录与评审资历较深教师的课程,学习与总结教师的授课模式,在学习中摸索适合自身教学过程的方法,以听为学,旨在形成属于师范生自己的规范化教学方法。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均较为认真,从课堂笔记可知,不同学生接收课堂方法的效果各不相同,呈现出学习能力的差异化。授课训练。授课训练出现于行为后期,师范生需深入每个单位进行实践授课,真正走上讲台[5]。前期可以把资历较深的教师作为听讲者,考查师范生的教学水平,后期可走上课堂为学生讲课,教师在教室后排听讲,考验教师的授课能力与控场能力。学生在授课训练中应展示出不同的教学风格,确保总体能力大体符合教学要求。

(四)反思

通过分析本研究的教学资料可知,本研究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计较为复杂,实践取向下的实践性内容较为多样,通过行动研究法探究教学改革环境下的小学教育专业培训体系。在计划、行动与观察环节中可知本次研究的效果较好,但仍需进行训练,改正本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行动研究法要求教育设计者将教学实训设定为计划、行动、观察与反思等内容,确保教学计划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教学观察实施的精准性与教学反思的深刻性。由结果可知,实践取向的案例教学要求较高,高校教学者需进一步提升培养师范生的质量水平,切实提升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发挥行为研究的先进性。

参考文獻:

[1] 李斌强,王慧珍. “知行融合”:师范生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J]. 教师教育学报,2020,7(05):39-46.

[2] 丁汝新. 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以“问题为导向”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小学教育学”教学模式改革为例[J]. 科教导刊,2019(29):129-130.

[3] 王吉春,陈寒. 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与困境——以绵阳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07):51-56,61.

[4] 张媛. 实践取向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 歌海,2020(03):74-76.

[5] 杨祖念,杨果仁. 高等师范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以“中学物理教学法”为例[J]. 物理教学探讨,2019,37(08):73-75.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专业行动研究教学改革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