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对支付结算风险的应对研究
2021-09-10毕婵
摘要:电子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逐渐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对金融领域的影响也在不断发展,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对支付结算的影响。“互联网”影响下,余额宝、京东白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支付逐渐代替传统的金融机构结算。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带来更多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风险。信息泄露、资金盗取等风险事件不断发生,有待积极的对策来应对相关发展带来的风险问题。本文结合以上的发展趋势,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支付结算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并就其风险提出相关的应对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银行;支付结算;风险
一、互联网环境下银行支付结算概述
金融机构中,支付结算的含义石通过银行账户来实现对资金的转账,使得资金在不同的交易主体之间流动。银行等机构依靠收取手续费的方式来获得收益,同时提供资金转换的平台和保证资金交易的安全。长期以来,支付结算业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得结算过程不仅仅依靠银行结算,而是通过电子互联网平台实现以上过程[1]。这一方式改变业务发生地点的固定性问题,也使得交易发生时间得到减少。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的支付结算是现如今使用的最为简便和普遍的结算方式,并且体现的形式也在逐渐的多样化。
二、互联网环境下银行结算的风险分析
(一)信息技术安全风险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实现结算支付功能需要通过信息系统的维护。网络要和计算机之间实现链接来实现上述功能。因此在此情境下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风险十分关键。首先,计算机的硬盘部分以及磁盘维护不佳,会导致银行实际的结算过程受到损害。其次,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各种病毒以及黑客的存在都会对支付结算过程产生干扰,引发客户资料的丢失以及相关资金信心的流失。最后,技术支持的更新不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支付结算的效率,导致交易传到过程受到影响甚至中断[2]。
(二)支付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也是现阶段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支付结算中的主要风险之一。由于交易的双方之间依靠网上结算方式进行交易,但是对于交易人员的资信评定做的并不如线下严谨。线上的结算支付的信用体系并未形成。对于交易人员的个人信息以及具体的企业信息依旧做不到相对的完全透明,使得结算支付中存在更多的信誉风险。在互联网金融实现交易结算支付中,两者之间的结算不会产生直接沟通,因此就具体违约问题依旧复杂多样化。
(三)法律法规风险
法律风险也是在支付结算中最重要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中实现支付结算的合法合规可以帮助结算体系完善。但是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的支付结算有关法律问题还在逐渐完善。由于网络的支付结算大多和电子商务发展有关,因此在该领域我国法律体系还在逐渐渗透强化。其次,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结算和支付有关的权力义务并不明确,使得有关的违法事件频发。最终在结算和支付中导致消费者蒙受损失。
(四)观念落后风险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支付结算要获得更多普及,才可以改变问题,完善体系。但是,现有的主要风险因素除却以上的分析以外,还涉及观念风险。互联网金融发展带动支付结算线上实现,也带来便利。但是更多的老年化群体知识更新不足,使得这一结算支付功能并没有实现完全的普及和应用。落后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使得老年人群体接触这一结算方式时引发支付风险。
三、完善互联网环境下银行支付结算的对策
(一)加快完善法律监管体系
为了应对上述中提及的风险要点。首先需要在法律层面进行完善和应对。强化互联网金融下支付结算涉及的法律问题的法律法规的建设。通过借鉴和参考已有国家的法律体系和问题的应对来规范完备我国类似的问题的处理。实现法律体系与国际接轨,从而降低有关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下,支付结算大多与电子商务联系较大,因此结合交易完善法律构建,从而规避忧患以及法律问题和风险的产生。
(二)强化信息维护和授信评级
首先,加强信息系统维护。支付结算中重要的部分就是结算中系统安全的使用。防止盗版系统软件、通讯设备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二,建立信用体系,完善信用制度,加强银行账户信用实名制建设,及時对信用情况及其恶劣的顾客进行曝光,提升社会信用水平。最后,通过政策优惠等一系列激励手段鼓励群众参与互联网环境下银行的支付结算活动,推动互联网金融向前发展。
(三)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互联网金融下的支付结算对金融机构冲击最大,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就要强化金融机构员工的工作,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强化银行内部的有关支付结算的管理体系。首先,在内部建立关于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的机制,做到内部管理统一规范,防止由于金融机构制度机制不完善导致支付结算有关风险。其次,提升内部职工对支付结算风险的重视程度。最后,及时向银监部门进行汇报沟通,有问题及时反映,双方协作共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
互联网金融下实现支付结算的完善还需要强化人力资源建设。对于复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时关键。实现支付结算的完善在于金融机构的人员的及时培养。首先,外部考虑后续对金融银行的招聘中集中招聘兼具金融和计算机知识的人才,重视专业技术计算机人才的引入。其次,对于员工的后续继续教育和培训中,强化各个岗位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强化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学习。最后,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如奖励、考核等提升职工对自身所欠缺知识的兴趣。通过人才培养引进,平衡银行的人力资本结构才能合理有效的针对银行的互联网业务进行风险规避。
参考文献:
[1]吴心弘,裴平.互联网支付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基于支付经济学视角的研究[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1,18
(01):78-89.
[2]孙茹亭.互联网环境下的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及对策[J].会计师,2019(17):58-59.
作者简介:毕婵(1987.4—),女,汉族,山东巨野,本科,无,莱商银行菏泽东明支行,研究方向:支付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