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新加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综合环境比较
2021-09-10王兰凤
王兰凤
摘要:近年来我国上海和北京先后印发《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可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入驻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加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的先进经验为借鉴,总结影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选择的因素,以北京、上海两个重点城市为重点,通过PEST分析对三个地区的综合环境进行分析,发现新加坡和我国两城市的优劣势差异化明显,并针对我国实践对不断完善改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北京;上海;新加坡;跨国公司地区总部;PEST分析
研究背景和意义: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在海外设立当地事务管理中心的选择上至关重要。同时世界各国大企业都很重视亚太市场,并在亚太地区的重点城市设立了负责亚太事务的总部。过对北京、上海、新加坡三个地区的比较研究跨国公司在亚太地区总部选址的环境分析,有助于解释和揭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选址的特点,同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选址的影响因素。
研究内容:本文先对跨国公司在亚太地区总部的建立进行概述,以新加坡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成功经验为借鉴总结新加坡影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选择的因素,并通过对北京、上海、新加坡三个地区的比较,利用PEST分析法对当地综合环境进行分析,总结跨国公司总部选址的要求和主要影响因素。然后结合实践,对北京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设立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跨国公司在北京、上海、新加坡设立地区总部的现状概述
(一)跨国公司在我国(北京、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概述
由图1可看出,2018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我国城市设立地区总部高度集聚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以上海市最多,有10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北京次之,有7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
截止到2018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地区总部约889家,其中北京有171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入驻,大部分集中在朝阳区;上海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665家,其中亚太区总部85家,投资性公司360家,研发中心440家,且大部分企业集中在浦东新区。且入驻行业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金融和服务业以及制造业。
(二)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地区总部的概述
截至2018年,一共有26000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进行投资活动,并且有三分之一的《财富》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这些跨国公司所属的产业群主要有专业服务产业、传媒与娱乐产业、化工产业、医疗产业、海洋事务及离岸工程产业、消费品关联产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产业、电子产业、石化与天然气设备及服务、能源业、航空工程产业、资讯通信服务产业等行业。
二、新加坡、北京、上海综合环境比较的PEST分析
通过新加坡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成功经验为借鉴,通过PEST分析找出三个地区间的差异和我国地区在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战略上的不足。
(一)经济因素
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系统
新加坡的基础设施有三个“第一”,分别是“交通基础设施世界第一”、“科技准备程度世界第一”“数码基础设施亚洲第一”,不难看出新加坡最顶尖的数码基础设施和世界一流的交通体系的巨大优势。
由于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向世界范围内从陆运、海运和空运等方面的货物输送均可提供较便捷且高效的服务。新加坡作为世界有名的港口枢纽、航空枢纽之一,连接全球600多个港口,有200条航运线路经过,每年有超过13万艘船在此停靠。其中长期蝉联世界最佳机场的樟宜机场能提供100多条航线,飞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新加坡是全球通信网络覆盖范围最广的地区之一。新加坡拥有亚洲最高的网络普及率,具有完善的通讯基础设施,这使得新加坡在生活和工作方面都享有较为便捷的信息交流。
通过图2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公路、铁路、机场、通讯、等公共设施发展已经较为完善,但与新加坡相比还存在差距。从市场准入、过境管理、交通通信设施和经商环境等排名来看,中国也明显不及新加坡。
(二)政治因素
政策因素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通过经济和人力政策打造亲商的环境,与企业合作,推动新加坡高价值、实质性的经济活动。企业通过参与亲商的项目,可以为研发活动争取优惠政策和补助金,进而扩展业务、提高效率并实现员工技能升级。根据2019和2020年新加坡政府预算声明[2]显示了政府是如何通过政策扶持企业的:三年内投资83亿新币(约415亿人民币)加速经济转型和商业增长、为新公司(成立不超过5年)吸收银行贷款风险(最多70%)、为深科技初创企业提供3亿新币(约15亿人民幣)基金、为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其他机构引荐的大型高增长企业提供定制的协助。
为了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上海市和北京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上海市政府2008年7月出台了《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北京市政府于2009年5月发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相比起新加坡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上海和北京的政策缺乏灵活性、针对性,优惠政策也不如新加坡的有吸引力。
(三)社会环境因素——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一般包含当地市场监管水平、税率高低、经济自由度、进行商业交易的便利水平等。上面图三-2中也显示,在经商环境上,我国的世界排名远低于新加坡。
1.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关键指标。在这方面,新加坡在一整套知识产业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提供制度保障,并且已成为亚洲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一站式中心。
上海和北京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各地也进一步发布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虽然在实施上经验不及新加坡,但是总体来看上海和北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且条例不断完善。
2.税率
就企业所得税和最高个人所得税而言,新加坡远低于上海和北京,企业的税负成本自然也更低,对企业的吸引力更大。
3.商业交易便利程度
新加坡为了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把金融、科技以及物流方面的服务集中发展,入驻新加坡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往往能立足新加坡的本土优势,进行稳健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此外,新加坡为了使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具有更大的市场连接性,构建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并通过减少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提升城市的开放程度,使得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行使地区总部管理职能更加顺畅。
世界银行《2019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新加坡的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远远高于中国,显然在数据上新加坡对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吸引力更大。
(四)科技因素
科技人才
新加坡重视知识经济的发展,在招聘人才方面,新加坡制定了有效且灵活的税收制度和人力法规,以此吸引了大批拥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聚集。
上海和北京是我国重点高校的聚集地,在人才培养也具有集聚优势,虽然在国际顶尖人才的储备上不及新加坡,但是在中高层人才上拥有“性价比”优势。
上海尚有对跨国公司高层管理、研发人员在户口、个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而相比之下北京由于非本市户口在购房、购车、移动电话入网、贷款等多方面受到限制,使员工的生活极为不便,面临着人才外流的压力。
三、政策建议
根据PEST分析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两城市和新加坡的优劣势差异化明显。以上海和北京两城市为代表,我国虽然在中高层人才性价比和经济发展上优势明显,但是在基础设施、高精尖人才储备、营商环境、政策扶持等方面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吸引力不足。
(一)借鉴新加坡的政策经验,增强政策扶持优势
上海和北京可以借鉴新加坡政策扶持的经验,制定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扶持发展优势,针对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区的总部进行差异化税收优惠和其他政策。
(二)区域配套方面
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中心城市,要与其他区域内城市建立保持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域一体化进程,发挥区域互补的作用;
同样,北京应增强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发展,提高环渤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协调能力,加强配套区域条件建设。
(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建设
发挥5G先驱优势,提高数码基础设施来帮助企业业务保持竞争力,健全金融、商贸、信息等服务业基础设施。在商贸物流业基础设施方面,我国还需建立发达的现代化的仓储、货运代理市场和物流园区,要快速建成通往全国各地的公路、水路、铁路和空运等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在信息服务业基础设施方面,我国要利用全球化和信息化契机,加强信息流通的通讯、网络设施的建设。
交通设施建设上,要建立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系统,与周边城市功能、产业结合起来,逐步建成高效畅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
(四)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是地区营商环境的关键指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完善相关法例,执法监管要更严格,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有效震慑,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五)加强培养和引进国内外高精尖人才
我国在国际顶尖人才的储备上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在适应跨国公司需求的高质量高技术人才的要求上有所不足。所以我国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引进海内外人才,积极推进与跨国公司的人才联合培养。
四、结语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入驻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文献法作为主要方法,以新加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的先进经验为借鉴,发现新加坡和我国两城市的优劣势差异,为未来改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的战略提供理论参考。但本文还存在定量分析不足,比较数据统计口径不一等不严谨的地方,只是对现有理论知识的总结,创新性不足。
参考文献:
[1]黄鑫.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华选址研究 ——以北京为例[D],2019.
[2]彭羽,沈玉良.上海、香港、新加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综合环境比较——兼论上海营造总部经济环境的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12,33(4):5-12.
[3]成夏愉,任永菊.京津冀经济圈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6(12):19-19.
[4]郑京淑.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职能与亚洲地区总部的区位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2,11(1):8-14.
[5]林堯.北京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研究[D],2012.
[6]王书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华选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7]《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解读[J].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2019(17):34-35.
[8]姜怡.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相关政策解读[J].现代工商,2018(10):78-79.
[9]鲁学博.我国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存在的问题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3(6):98-99.
[10]鲁学博.完善我国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综合环境的研究[D],2013.
[11]赵峥.上海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激励政策研究[D],2011.
注释:
[1]数据来源为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的《2016年全球贸易报告(The Global Enabling Trade Report 2016)》
[2]新加坡财政部(MOF),2020年新加坡预算案,预算声明
[3] 图表来源世界银行《2019营商环境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