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抱石美术史观研究

2021-09-10段雨晴

今古文创 2021年25期
关键词:傅抱石

【摘要】 傅抱石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先驱之一,作为20世纪研究中国美术史理论的第一人,他的成就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形式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美术史的发展。研究傅抱石的美术史观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中国美术史发展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挖掘其中的内在价值和规律,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其绘画风格的产生和影响。

【关键词】 傅抱石;美术史观;美术理论

【中图分类号】J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5-0086-03

一、引言

国人对于傅抱石的了解可能仅停留在他的现代国画作品上,不可否认的是,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使他闻名遐迩,但其美术史理论研究也有着能够举世闻名的成就,只是鲜有人关注到这一部分。傅抱石作为我国二十世纪中期研究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学者,在当时的美术史论作品相当匮乏的时代,他的作品填补了一大部分空缺。虽然国人对傅抱石的著作有很少了解,但只有肯定了傅抱石的理论研究才能够更好地解读其作品。

通过研究傅抱石的美术史论著作可以发现,他在对待美术史的观念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在日本留学以后,另一次是受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傅抱石年轻时的史学研究是富有一番民族自豪感的,这一思想在当时也带起了一代新风。年轻的傅抱石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非常的肯定,他的文化自豪感使他反感西方文化,也极力反对用西画的观点来审视中国画。日本留学的经历打开了傅抱石的眼界,新鲜的学习经历使他能够正确地看待跨文化交流,并且能够结合中西方的美术史论,此后发表的《中国绘画理论》就是一本用现代眼光所撰写出的美术史籍。在日本学习到的知识大大地提高了傅抱石的理论功底,使他的美术史研究更上一层楼。到了20世纪中期,当时的社会思潮在一些政治因素和艺术政策的变化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这样的社会主流思想也大大地影响了傅抱石的美术史著作的研究观念。

傅抱石的成就在美术史理论的研究上也有所体现。他对于中国美术发展脉络、思想内涵的梳理,以及如何看待中国美术的价值、发展;如何对待传统和创新等问题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并且这些方面的著作对研究中国美术都具有很大的贡献。

学习傅抱石的美术史理论可以使人们对中国美术的发展有更深的了解。他对美术史有独到的见解,以及具有现代性的治史方法都对人们的美术史研究有很大帮助。

二、傅抱石美术史观的变化

傅抱石作为20世纪“日本留学”派的代表,在日本学习了三年,之后发表了许多关于中国美术史的论文,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这些著作中能够看出,留日学习的经历使傅抱石对待美术史学研究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些变化都要从他的留日经历中探讨。

留日前,傅抱石对美术史地看待方式和观点在他的《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有集中体现。他认为,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是具有侵略倾向的,他在书中引言部分就曾表示:“隔壁老二虽多,日本是最厉害的一个!”日本对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可谓是超越了中国国人,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特征等方面了解得极为透彻,从大村西崖出版的《东洋绘画史》上可以看出,日本学者对中国艺术文化的研究远远超过了中国学者。因此,傅抱石认为,日本对中国艺术文化的透彻研究“是有力量注意,有力量侵略的”。

当中国学者意识到必须要进行中国美术研究时,日本已经接受了明治维新,一跃成为先进的“西式”国家。在盲目追求美术研究的过程中,中国学者坚持“唯新是尊”的原则,将西方文化视为变革的救世主。他们无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一味追求“西方文化”,大力研究日本。因此,20世纪学者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基本都是对日本学者作品直接或间接的转译。例如陈师曾的《中国绘画史》《文人画之价值》;潘天寿的《中国绘画史》等著作都是对日本学者大村西崖、中村不折和小鹿青云等人著作的转译和借鉴参照中来的。曾有中国学者将陈师曾的《中国绘画史》与大村西崖的《中国美术小史》放在一起比较,两本书的体例大致相同,其中对历史的分期也采用了相同处理方式,这明显是中国学者对日本东洋史学的方式的学习。这种情况不单单在几个艺术家身上体现,被当时时代背景所影响的一大批美术家都采用这样的方式来研究和革新中国美术,而这样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激起了青年傅抱石的愛国之情。年轻的傅抱石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并不主张甚至从来不承认中西融合,他认为“中国绘画实是中国的绘画……有特殊的民族性……中国绘画的一切,必须中国人来干。”留日后,随着他对日本与西方相融合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研究后,他的美术史观也逐渐发生转变。不得不承认日本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不容回避的焦点,傅抱石发现日本可以积极调节日本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更加独特的艺术风格。傅抱石认识到,变革中国美术的根本就是在不忘本的前提下吸取他国优秀文化。他开始更加客观地了解日本艺术的优势,他承认“日人如斯,悉心研究改良,宜乎国货之难与竞争也!” 在日本学习的三年中,傅抱石的艺术史观无疑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影响。他在留学期间发表了《中国绘画理论》《中国美术年表》等著作。这些都是在其导师金原省吾的引导和要求下完成的,在日本学习期间,他广泛阅读文献,摸清了中国美术发展脉络,夯实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在跨文化的交流中融汇西方文化,用新的方式和更为开阔的眼界去扩充自身的美术史观。从坚决反对学习外来文化到希望通过跨文化的交流革新中国美术,这是傅抱石留日后美术史观最大的改变。

三、傅抱石的美术史观及其更替

傅抱石在经历了留学之后,接触到了大量新鲜的治史方法,使他对美术史的研究有更加独特的见解,美术史观也发生了多次转变。

一是文化史观。文化史观的概念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在美术发展中,并且被纳入文明历史研究范畴。这种研究方法是21世纪上半叶研究新史学的最重要方法。傅抱石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也贯穿着文化史观的概念。中国画随中国文化发展变化的概念可以在他的书中都有体现。在留日前,其认识多为“中国绘画实是中国的绘画,中国有几千年悠长的史迹,民族性是更不可离开......所以中国的绘画,也有特殊的民族性,较别的民族的绘画,是迥不相同!”这就可以看出傅抱石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厌恶。在其留学归国后,这样的观点就有所变化了:“美术史一面社会的镜子,它的出现、成长、灭亡,都有背后的一切做主人,使它不得不同一进退。”然而傅抱石始终坚持美术的民族性及其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性质。他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和文化思想是影响美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批评的美术史观。20世纪中叶,中国美术史研究初步进入了现代阶段,最突出的表现是中国美术史料的系统化,使得美术史颇具叙述性的现代形态,并且传统的美术史多为照搬史料,而此时的美术史则增加了更多对史料的阐释。

傅抱石对于美术史的研究更加注重美术史的规律以及美术史发展的内在线索的梳理和归纳,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他的美术史多为批评的美术史。例如在《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他极力提倡南宗绘画,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意识。在留日后,他的美术史观也仍然含有批评的成分,他在《民国以来国画之史的观察》中,通篇表露了自己对于中国画缺乏创新、不随时代变化而变的不满,同时呼吁革新中国画,无疑是具有强烈个人观点的著作。

三是系统史观。系统史观在傅抱石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单从《国画源流》《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的题目安排中就可看出傅抱石治史的系统性。在《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的前言中,傅抱石就表示其治史的原则之一为“注意整个的系统”“轨道的研究中国绘画的不二法门”。但此时他的系统性并不完整,到了留日回国以后,他的系统性才更加客观和全面。在《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傅抱石以历史为背景,从社会环境、文化思想、政治体系等方面,对秦以前的绘画独立发展以及在道教思想和外来文化影响下的绘画发展有深入的研究,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注意到了系统性。

四是进化史观。进化理论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美术学界的,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国时期的一批美术史著作都采用了进化史的治史方法,例如陈师曾的《中国画是进步的》、滕固的《中国美术小史》,都采用了进化论,将美术的发展比作“生命”的生长进化,以此来体现美术的兴衰。傅抱石在治史方面注重美术的传承问题,关注美术沿革变迁的脉络以及且其中的历史背景。留日前,傅抱石的进化论体现在对文人画发展由发生到南宗绘画全盛的阐述。留日后,他的进化史观更为深入和全面,在《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一文中,他对中国山水画得出“中国的山水画,胚胎于汉魏,成立于东晋,发达于盛唐”[5]的含有进化意味的观点。在《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一书中,傅抱石以山水画是以发展和进步为基础,以现实主义为主线,阐述了人物画和山水画的发展与改革,这也体现了他的进化史观。

四、傅抱石的美术理论研究

傅抱石除了专门的美术史著作,在美术理论方面也发表了许多含有自身理论观点的文章。傅抱石的美术理论研究多集中于對中国美术思想、内涵的梳理以及对中国绘画新旧变革问题的探究。

我国的美术发展历史悠久,中国美术所含有的思想内涵是值得的研究和梳理的,这也是傅抱石一直感兴趣的问题。他留学日本时著有《中国国民性艺术思潮》一文,这篇文章以儒家、道家思想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美术的思想内涵。以哲学、美学角度进行分析中国美术的思想、本质、精神等是傅抱石善用的方法,在《中国绘画之精神》一文中,他从民族思想、文化以及中国传统的绘画材料等方面,对中国画的本质做了探讨,并与西洋绘画相比较,分析了两种绘画的差异以及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美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性一直是傅抱石关注的话题,他对中国美术的传统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20世纪初期,社会掀起了“中国画退步论、改良论”的思潮,这使傅抱石对此极为不满。因此在《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他提出“中国绘画实是中国的绘画,中国有几千年的史迹,民族性更是不可离开”的观点,这种对待民族文化被外来文化侵蚀时,能够用客观的民族文化角度看待美术的变化,显示了傅抱石对待艺术的独特观点和见解。

傅抱石对美术的见解,对中国美术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大量理论线索,也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美术的清晰认识,和对中西方艺术差异的深刻理解,他的众多理论著作都为后人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傅抱石生活在一个中国逐渐转变为现代社会的时代,因此美术思潮极为活跃,这样的思想背景和傅抱石的留学经历都对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影响,也正是这样的特殊时代的学术氛围和思想背景造就了傅抱石。

参考文献:

[1]叶宗镐.傅抱石美术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黄戈.傅抱石早期“民族主义”心理与其绘画思想考辨——以《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为例[J].中国美术馆, 2007,(05).

[3]傅抱石撰,承名世导读.中国绘画变迁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叶宗镐选编.傅抱石美术文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

[5]傅抱石.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6]万新华.傅抱石留学日本及其对日本中国美术史研究成果的译介[J].艺术学界,2011,(01):107-136.

作者简介:

段雨晴,女,扬州大学,美术学(师范)。研究方向:近代日本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及影响。

猜你喜欢

傅抱石
傅抱石和罗时慧:天作之“荷”
傅抱石和罗时慧:天作之“荷”情定一生
傅抱石和罗时慧:天作之“荷”情定一生
大化惊高风:傅抱石作品展
往事如昨——傅抱石先生故居史料展获得全国青年策展人计划十佳项目
美人如画
傅抱石“养”画
傅抱石:一生爱她“灵秀慧”
傅抱石国画艺术思想之流变
傅抱石“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