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2021-09-10姚佩
姚佩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亚低温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GCS评分、全血黏度低切、M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满意度;亚低温护理;神经功能
临床中,颅脑外伤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患者脑部间接或直接受到外界的暴力作用是导致颅脑外伤的重要原因[1]。患者以头皮血肿、脑震荡、颅内血肿、颅骨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出现颅脑外伤后常常出现呕吐、头晕、意识降低等不良情绪,若未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2]。并且,在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继而将疗效提升。所以,本研究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护理,效果理想,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8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64.02±0.36)岁;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11±0.29)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亚低温护理。首先维持患者7天降温,再渐渐实施复温处理;将此种护理方式的原理、注意事项、作用等告诉家属和患者,定时对病房清扫和消毒,将有关准备工作做好。①物理降温法。帮助患者保持不影响护理的舒适体位,将冰袋置于患者全身大血管以及头部位置,保持体温在35度左右,保持7天。物理降温逐渐停止后采取复温处理;②复温法。保持7天的亚低温处理后将降温处理结束,间隔2h提高体温1度,控制速度,慢慢复温,在此过程中对体温变化密切注意,若体温到36度时则停止复温。亚低温护理在14天内完成,定时巡房,对患者面色以及神志情况观察,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血流动力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
②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HSS)[3]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4]评价患者的昏迷程度,分数越高表示恢复越差。
③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8.0分析数据, P<0.05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
护理前,组间对比(P>0.05);护理后,组间对比(P<0.05),见表1。
2.2 NIHSS评分和GCS评分
护理前,组间对比(P>0.05);护理后,组间对比(P<0.05)。见表2。
2.3 满意度
組间对比(P<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上收治的大部分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是原发性神经功能损伤,重击会对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直接损伤,该类患者具有高粘滞血症,升高血液黏度,聚集红细胞而对血液流动产生影响,增加血液阻力而发生微循环障碍,若治疗不当会发生炎症反应、水肿、出血等不良情况,进一步对脑组织损伤而出现继发性颅脑损伤,危急生命。临床对于此病常实施传统治疗,即清除自由基和减少钙离子,但是继发性颅脑损伤者仍很多,需实施合理干预而改善缺血和缺氧情况。
亚低温护理是利用物理干预法保持患者在亚低温环境中,让温度同治疗效果成负相关,降低颅内压,减轻痛苦,并且不会对其他正常系统功能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是因为:①脑组织氧代谢得到改善,颅内压降低,防止发生继发性脑损伤;②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同时降低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③调控水盐代谢。并且实施亚低温护理应控制好时间窗和时间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需尽快实施保护脑组织的降温处理,最佳时间为受伤后3h,结合病情程度确定治疗时间[5]。
总而言之,亚低温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中应用可使患者血液黏度有效降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昏迷状态,提高满意度,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齐晓莹. 亚低温护理技术在重症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对预后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5):224-225.
[2]韦秀清,蒋灵芝,黄琪杰. 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研究[J]. 特别健康,2021(17):257.
[3]肖莹莹,刘德芳. 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J]. 饮食保健,2021(2):188.
[4]袁彬. 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5):94-95.
[5]王园. 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东方药膳,2021(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