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淄地区孕期女性耳聋基因筛查及耳聋基因出生缺陷干预

2021-09-10王红玲宋丽王雪超崔玉晗赵秀美王盛

医学前沿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

王红玲 宋丽 王雪超 崔玉晗 赵秀美 王盛

摘要:目的对临淄地区孕期女性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分析耳聋基因突变类型、突变率,为耳聋基因携带孕期女性提供遗传咨询以避免听力患儿的出生。方法采集302例孕期女性外周血血斑,提取基因组DNA,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18个耳聋基因的100个位点。结果本次筛查共发现24例耳聋基因突变,突变携带率为7.95%。其中单基因杂合突变为23例,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12例,携带率3.97%;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11例,携带率3.64%;另有SLC26A4:IVS7-2A>G纯合突变1例。结论临淄地区孕期女性耳聋基因突变率较高,应积极开展检测以降低听障儿童的出生率。

关键词:孕期女性;耳聋基因;产前;高通量测序

遗传性耳聋是指由于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耳聋,该疾病是由父母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及位于其中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并传给后代引起的,是人类最常见的感觉神经系统缺陷,不论父母方的单方或者双方是耳聋患者还是健康携带者,耳聋基因都会通过父母向子女遗传。听力表现正常的夫妇如果携带耳聋突变基因,也面临生育聋儿的风险,尤其是夫妻双方携带同一突变基因风险更大。我院产前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对孕期或者有生育意愿的女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孕期女性的中国人群遗传性耳聋紧密相关的18个基因的100个位点(见表1),全面、快速分析耳聋基因突变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对其进行优生遗传咨询及生育指导,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避免这些家庭生育耳聋后代。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8月在临淄区人民医院就诊并自愿接受耳聋基因检测的302例孕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耳聋基因突变情况。该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孕期女性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1.2方法

采集孕期女性外周血,制成≥8mm 的干血斑,于4℃保存。采用MagPure Blood DNA LQ Kit (Magen)提取血片中的模板基因组DNA并利用Qubit荧光计(Invitrogen)进行定量。采用引物-特异性标签序列(博奥木华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多重PCR技术构建文库并定量,利用One Touch2 自动化乳液PCR仪(Life Technology)扩增测序模板并使用ES磁珠纯化仪进行富集,采用Ion PI Hi-Q Sequencing 200 Kit(Life Technology)上机测序,进行数据分析[1]。BioelectronSeq 4000高通量测序仪购于北京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对于阳性位点再使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分析数据打印报告。另外,对于杂合或纯合突变的孕期女性,再采集其对象的血斑进行耳聋基因检测,检测是否同一位点是否也有突变。

2.结果

2.1孕期女性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302例受检孕期女性中,共检出耳聋基因异常者24例,突变携带率为7.95%。其中单基因杂合突变为23例,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12例,携带率3.97%;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11例,携带率3.64%;另有SLC26A4:IVS7-2A>G纯合突变1例。见表2。

2.2 两个特殊病例结果分析

本次筛查出SLC26A4:IVS7-2A>G纯合突变1例,该孕期女性有听力障碍,否认家族遗传史,采集其对象的血斑进行耳聋基因检测,SLC26A4基因不存在突变,故不需要做产前诊断,该孕妇孩子出生后后经耳聋基因检测SLC26A4:IVS7-2A>G为杂合突变。另外筛查出SLC26A4:c.1174A>T杂合突变一例,采集其对象的血斑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出SLC26A4:c.2168A>G杂合突变,经遗传咨询指导,此夫妇坚持不做产前诊断,孩子出生后经耳聋基因检测,SLC26A4:c.1174A>T、c.2168A>G两位点均为杂合突变。耳聋突变位点测序结果见图1。

3.讨论

研究发现,引起耳聋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因素(约占60%)和环境因素,在所有遗传性耳聋中,约70%为非综合征型耳聋,其余30%为综合征型耳聋,即除耳聋外还伴有其他相关器官或系统疾病。2017年7月份临淄地区开展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从受检者血液、血斑等样本提取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遗传性耳聋相关的18个基因100个位点。检测内容包括先天性耳聋、迟发型耳聋、药物性耳聋等类型,是第一时间防聋控聋的最佳选择。

为了更有效的发挥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临床作用,完善遗传性耳聋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体系,全面覆盖遗传性耳聋发生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临淄地区的新生儿缺陷发生率,让听力障碍告别每一个家庭,我们于2018年4月份开展了孕期女性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

综上,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查临淄地区孕期女性耳聋基因突变,检测位点多,检出比率较高,应积极开展产前耳聋基因筛查,对有效降低听力缺陷患儿的出生率。另外,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其全面、快速、准确、高通量的特点,在耳聋基因检测方面会具有更广阔的前景,该地区数据将会为全国其他地区产前耳聋基因筛查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倩;王秋菊;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的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1):91-96.

[2]韩萍,邵瑜.北京市海淀区2012-2014年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6(03):62-65.

[3]李曉泽,马卫平,胡志鹏,等.长治地区19113例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13(04):654-657.

[4]潘丽,苏文,林道彬.珠海地区9775例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7,38(17):2684-2687.

猜你喜欢

高通量测序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野生毛葡萄转录组SSR信息分析
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的分解特性与细菌组成多样性分析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三种太岁样品细菌组成的分析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玄参根部转录组学研究及萜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
污水处理中压力变化对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研究
石柱黄连根腐病根际土壤细菌微生态研究
环状RNA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川明参轮作对烟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多穗柯转录组分析及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
人参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