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恩难忘

2021-09-10张海龙

乐器 2021年7期
关键词:古筝指甲老师

张海龙

2018年,北京的10月正是秋高气爽,一改夏天的炎热。我和家人去南锣鼓巷游玩,顺着河沿走到了前海西街17号的恭王府,这个院儿里我曾经是常客,它的前身是中国音乐学院。

我学艺比较早,小时候天性聪颖,受家庭影响,自幼学习了很多乐器。年少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张黑色胶木老唱片,上面有一首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我立刻被那优美的旋律吸引住了。要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初,老百姓的生活都不富裕,拿出三百多块钱去买古筝,简直难以想象,可是我又无比喜欢,该怎么办呢?在我热烈的期望下,我的家人突发奇想自制古筝,全家人齐动手,由我父亲指挥,两位兄长做木工、车工,筝弦由扬琴弦和大提琴弦代替,就这样不到一周的时间,我家第一台古筝诞生了,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台古筝,是全家人送给我的、厚重无比的礼物。

1977年春,我带着家人的嘱托,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经过两天一夜来到北京。在中国煤矿文工团前任团长王永和先生的帮助下,正式开始了在北京的求学之路。因缘际会,承蒙命运眷顾,我先后师从李汴、王福立、史兆元、项斯华、曹正、杨秀明等大师学习古筝。

那时候,因团里修房子,我搬到了地安门雨儿胡同10号院居住。初到京城,人地两生,在那个购物都要副食本和粮票的年代里,我一无所有,真不知道该怎么生活,现在想来,也对我自己的年少无畏充满了敬意。为了解决喝热水问题,我天不亮就得去排队买煤油,有时候几个小时过去了还不一定买得到。有一次,我手里只剩下两毛四分钱,只够买两个烧饼,算了算,两个烧饼可以吃上两天,也能撑一撑,还好。在那样的日子里,古箏成了我的全部,大多时候我都会坚持每天练琴六个多小时。有一天,外面下了一整天的大雨,我就跟老天爷较上了劲,一天没吃饭,足足练琴十二个小时,真真地过足了瘾!在学琴路上,家人给了我巨大的理解与支持,在那个年代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为了让我在北京安心学习,他们不仅省吃俭用,最后还卖掉了房子,我无以为报,只能用对古筝艺术的矢志不渝来回报他们了。

1980年夏季的一天,北京的天气十分晴朗,明媚的阳光点点洒落在雨儿胡同10号院。今追忆,那院子真的是一块宝地,是幸运之神关照我的地方。在我情绪低落,几次近乎放弃的时候,我的琴声把住在附近的中国古筝一代宗师曹正教授吸引到了院儿里。一位身着半袖和尚领背心、下穿长短裤的老人,以听琴的名义站在我面前,冥冥之中我似乎能感应到他是谁一样,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他就是曹正老师,要知道我在老家听到的第一首筝曲《渔舟唱晚》,就是他老人家演奏的。初次见面,曹老师和我就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儿,他得知我只身一人,从1600多公里外的边城鸡西来京学艺,非常感动。说起东北老家的天儿有多冷,下起大雪来昼夜不停,后来还从和平西街李汴老师家的河南筝,聊到了王福立老师家的山东筝,说起帽儿胡同史兆元老师家的客家筝,以及项斯华老师家的浙江筝,时间过得那样的快,不知不觉我们竟聊了两个多小时。

两天后曹老师又来了,进门后看我有一点儿发呆,便问我:想家了?我说,不是,刚才好不容易煮好的一锅切面去过水,不小心全扣在了泔水桶里,说完眼泪就下来了,我一天的口粮呀,心疼死我了,曹老师听完后哈哈大笑,说:“先别想着切面了,来,今天过来听你弹琴,拿出你最好的水平来!”,听到老师要我弹琴,我有一点儿紧张,不过心里明白一定要弹好!我一气儿演奏了好几首乐曲,记得有《闹元宵》《采茶灯》《翡翠登潭》《连环扣》,最后是《柳青娘》。演奏结束后,曹老师高兴极了,连着说了三声好,接着又点点头嗯了一声,站起身走到琴边,老人家一高兴,演奏了一首《山坡羊》,音乐太美了,河南游摇太好听了。曹老师从河南板头曲的几种独特技巧,说到了山东曲大指末端小关节快速托劈,也说到潮州筝和客家筝的不同之处等。

自与曹正老师熟悉后,曹老师有空就会过来给我上课,不过曹老师上课时间不固定,他太忙了,公事又多。老人家每次来上课,先在窗外小树下休息10分钟再进来。老师看我在不到8平米的小屋里,每天练琴6个多小时,刻苦认真是个可塑之才,有时下课后经常带我岀去溜个弯儿,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我所住的小院儿岀门向东就是中央戏剧学院,我们会一同路过那里,走到北兵马司公交站再转回来。老师不仅悉心教授我古筝技艺,还经常给我讲传统筝乐传承,诗经文化,国学精粹,这让我在古筝演奏水平、乐曲整理和理论探究上,都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有一次我给曹老师写信,他发现我信上有一个错别字,语法上也有问题。 第二天就给我送来一本发黄的1952年出版的《学文化字典》,见到我后好一通儿批,让我多读书,认真写好字,改掉毛毛躁躁的毛病。还让我练大字,加强学习古诗文,培养文化素质,每次来上课时背给他听。曹老师待我如同对儿女一般,督促我学习,传授我筝艺,教育我做人。那时候,刚好认识一个老乡,小书法家娄正纲,她住兴化路煤炭部院里,小妹妹当年也就14岁,练得一手好书法,我去她那里求了一幅字,送给了曹老师。依稀记得老师的家住在学院门口附近,进屋正对着一对沙发,中间一茶几,沙发边有一个门,左边是两个书柜,右边是一台古筝,对面的墙上是通的,能看到里屋顶棚。

一个中秋节的晚上,曹老师给我带来京八件月饼,看到月饼我才知道是中秋节,那功夫儿我在绞尽脑汁地接琴弦。我用的这台筝是70年代初营口乐器厂制造的21弦转调筝,筝首侧板有11个按键,打开筝首盒里面有44个微调。老师就帮我在前岳山穿弦调音,我在后岳山用搬手听音紧弦,老师给我讲营口转调筝盛极一时的故事,还夸我耳朵好使。那个年代没有调音器,只有一个音叉,而弦轴在左边,全凭耳朵听。我回课一首客家筝曲《出水莲》,老师给我上琴书曲牌《四段曲》。下课我拿岀曾经用过的古筝指甲给曹老师看,项斯华老师给我做的指甲外形和今天的一样。史兆元老师给我做的指甲,一种是贴在大指外面指甲盖上,两边各有一钩,另一种是细长条玳瑁指甲。李汴老师给我做的是钢丝指甲,曹老师看后惊叹不已,这种钢丝指甲,是山东筝派名家王福立老师在70年代中发明的,用在钢丝弦筝上演奏传统筝曲,特别是演奏河南板头曲,犹如天籁之音。1989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岀版的《中国古筝大全——河南卷》盒带,李汴老师就是用钢丝指甲演奏的。曹老师说:这台筝和指甲,20年后都是宝贝,一定要收藏好。

与恩师相识的第二年春天,曹老师要去香港开会,走之前为了不耽误我学习,能够更深入地学习潮州筝派的演奏方法,便亲自手书一封为我引荐另一位老师,从此我便拜在了潮州筝派第四代传承人杨秀明老师门下。

那时候,我一边练琴,一边也会认真研读曹老师的理论著作,如《古诗十九首·其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俱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读这首古诗如身历其境,在一个欢乐的宴会上,享受和欣赏着美妙入神的新声,这个新声是用“奋逸响”的筝表演岀来的。可以发现筝在汉代,已是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民间乐器”。这是我当年,最喜欢的一段手抄笔记。

1982年,我偷偷去报考中国音乐学院,想看看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一进考场,发现曹老师也在考官中,当时就傻眼了,紧张的汗珠儿都下来了,导致手心出汗胶布松动抓不住弦。后来去学院看榜单时,远远看见曹老师在小拱桥边目视着我,我很不好意思,也没敢过去打扰,我就去找杨老师上课了。迟到了几分钟,让杨老师很生气,老师一生气便普通话和家乡话放在了一起教育我,我不由得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下课老师有事儿去王府井了,罚迟到的我弹奏潮州筝曲“轻”“重”“活”各一首,各10遍,还没弹完有个学生带话儿来,说曹老师让我明天去送站,我就抓紧溜走了,赶到家时,天已经擦黑儿了。

有一天,尹其颖老师来找我,说中央民族乐团排练一首唐代古曲,需要古筝,我便和曹老师、杨老师请了一周假去排练。回来时去找曹老师,我们走到前海南沿,边赏鱼边听我说排练的事,老师说以后要多加强重奏合奏的练习。那天心情特别好,忽地聊到了松花江,曹老师说:等你考完试出去走走,去广东看南海,澄海那有我一贤侄,和你年龄差不多,我介绍你们认识。后来,我们一起走过前海东岸出水口石桥,右转再向北,在地安门百货商场那儿,我们吃了狗不理包子,老师夹了一个放碟里,一会他又放回盘儿里,就这样把包子多半留给了我吃。

立冬过后,天凉了,老人家不放心,给我带来茶叶、豆腐。问我蜂窝煤买了没有,月底该买过冬的白菜了,考试曲子选好了没有,说春节放我几天假,还担心我明年考试没信心。每次老师来,都会给我带吃的,教我练琴,和我谈谈心,离开时,我便和老师出门向西走到胡同口,那有一个卖切面的小棚子,右边是帽儿胡同,往前走过小夹道就是地安门外大街。那样的日子啊,是我这一生的眷恋,遇恩师无私栽培,让我铭记在心。我想这世上,一定有一种情是让人回想起便眼角落泪,心有暖意的,一如我与恩师的时光故事……

再后来因房东用房,我搬到了石景山区居住,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赚得一点零用钱补给生活,我也开始带学生了,一路下来便成为了一名专职古筝教师。在30余年的教学工作中,时常想起与恩师共处的日子,我想我是幸运的,得以在那样的时代得到父母无私的理解支持;在那样的时代,遇到灿若繁星的一代古筝大师们,有幸跟随他们学艺,并得到悉心指教。如今,我想我应该把这种无私的师生情义传承下去,我也愿倾囊所受、爱护我的学生,用毕生所學推动古筝艺术的传承发展,以报答恩师,感恩岁月!

猜你喜欢

古筝指甲老师
指甲钳的收藏
第一次弹古筝
老师,节日快乐!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爱古筝
剪指甲
布朗紧张时 会咬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