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宋词题序的发展流变及其功能价值

2021-09-10李淑芹

今古文创 2021年27期

【摘要】词牌名和正文之间的文字统称为“题序”。宋词题序的大量创作始于张先,至苏轼才将个人情感注入其中,使题序具有诗人之词的特色。辛弃疾进而写入一生的个人行藏,强化词题序的抒情效果。姜夔继承抒情化传统,不仅赋予题序以独立的审美价值,还加入词论之谈。周密沿着这条路继续开拓,融叙述、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极大地削弱题序的附庸地位。题序从而生出注解功用以外的功能价值,包括奠定情感基调、史料价值、交际功能和审美价值等。

【关键词】宋词题序;发展流变;功能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42-02

宋词的词体结构分为调名(又称词牌)、题、序、词本文四部分,其中“题序”并未受到重视。检索知网论文,发现直接将“题序”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并不多,学术界对词题序的概念界定也未有统一说法。

一、题序简析

据《说文解字》,“题”为标题或题目之义以及“序”为一种文体都是后来引申的。“序”最初是一种文学现象,至萧统《文选》才确定为一种文体类型[1]。相比之下,“序”比“题”长,一般是记述创作缘由等说明性文字。

郑振铎《敦煌的俗文学》认为词最初的题目就是词牌名[2]。这是把词题等同于词牌名。欧阳逸将词序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篇词作的小序,一种是词集前的序[3]。此是将“序”和“题”分开而论。吴梅则是把词调正文之间的内容合称为题序[4]。施蜇存认为词序就是词题,“写得简单的,不成文的,称为词题。如果用一段比较长的文字来说明作词缘起,并略为说明词意,这就称为词序。”[5]词题和词序合称为题序应该是大多数学者的做法。“词之题与序,很难予以严格区分。”[6]毕竟文字的长短很难有明确的界定,界限模糊不清。因此统一将词牌名和正文之间的文字称为“题序”,许是最稳妥的办法。

二、宋词题序的发展流变

词题序依附于词体,但二者的发展并未同步。词题词序在敦煌词中已被提到,但极少,至宋才蔚然成风。

宋代第一则词序是陈亚的《生查子》序“药名寄章得象陈情。”  [3]非常简短,内容极其简单。柳永词也有题序,但简短,数量少,且词作者有异议。张先是有宋一代第一个大量创作词题序的人,存词180首左右,有题序者共65首,其中的题序内容十分简单,文字亦朴素[6]。《天仙子》序云“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以寥寥数语交代创作缘起。但題序数量明显增多,字数也增多。

“词序之真正成为气候,成为真正的古今一大转移,当自苏轼开始。”[6]东坡词有序者,数量不及张先,但题序内容渐丰富,不再只是交代创作缘起等简单事件。《水调歌头》序云“ (子由)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可见心系仕途,暗含离别之伤。许是受“以诗为词”观念的影响,东坡词序情感倾向明显,可谓个人心态的写作,具有诗人之词的特色,抒情性大为增强。《西江月》序云“春夜薪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肚少休。及觉,已晓。乱山葱笼,不谓尘世也。书此词桥柱。”文辞优美,从容舒卷,俨然一篇美文。苏轼在题序的遣词造句上也颇为用心,《醉翁操》序开头“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可见雕琢,较之张先词题序,文学色彩浓。

继东坡题序之后受人瞩目的是辛弃疾词作的题序。稼轩词有题序者颇多,数量当为有宋一代之先,内容也非常丰富,涉及面广,或可窥见时代风云和稼轩的人生历程。前期词题序便可见稼轩仕途的坎坷。《水调歌头》序云“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师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稼轩心怀抱负,然在任时间如此之短,难有大作为,其中的惆怅之情可想而知。后来被迫归隐,心中的不平之意在题序中率先表现出来。记梦词章《兰陵王》借典故抒发心中积压的愤懑怨气,激愤情绪在题序中流便露出来,“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觉而忘其言。后三日,赋词以识其异。”可以说“词序到了辛弃疾,才将个人遭际、宦场感慨与国家命运、抗金大业相结合,且具潜气内转之力,这是前人所未有的。”[6]此语评价颇高,然后人对姜夔词题序的评价更高。

“苏轼之后,作小序者应推辛弃疾和姜夔,而尤以姜夔最有特色。”[7]姜夔词作总数在宋词史上不算多,但就其个人词作而言,有题序者占比高。与前人的题序相比,姜夔词题序的篇幅明显变长,题材增多,内容丰富且更加个人化。游子飘零之感,异乡为客之悲,思乡情感之浓,缱绻相思之苦,尽在题序中,为前人所未有。《淡黄柳》序云“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时值春天,生机盎然,杨柳依依原是春光明媚之景,却用“可怜”二字形容,入目之处皆凄凉。回首往事,似有久戍不得归的思家之苦。寓情于景,又直接表明作词乃为抒发客居他乡的悲苦愁怀。其实姜夔客居合肥时有过一段艳遇,然情深缘浅,终是无果,念念不忘,谱了不少相思之词。但题序多不直接表明,或有转写他事,即前人所谓“乱以他辞”。《浣溪沙》词显然是想象恋人在琵琶声中倾诉怨恨之景。“思君令人老”,刻骨相思愁煞红颜。然序却云“予与安甥或荡舟采菱,或举火罝兔,或观鱼簺下;山行野吟,自适其适;凭虚怅望,因赋是阕。”丝毫不提此情,结尾处“凭虚怅望”才暗喻情思,表达颇为隐晦。序里一派悠闲舒适之意,正文凄婉哀怨,前后反差愈显情感之强烈,题序与词作浑然一体。《角招》序更是清丽幽雅,意境甚美,“可以独立成篇,具备了完整的审美生命,是不可多得的美文,可做单独的审美鉴赏。” [8]此外,姜夔词题序最为独特的应是有关曲调的考证部分。《长亭怨慢》序、《醉吟商小品》序、《湘月》序、《满江红》序及《凄凉犯》序等都是有关制曲和词调的论述,其中《凄凉犯》序更像是一篇完整的词论专文[7]。这些史料性文字在文学史乃至音乐史上都有极大的贡献,占有重要地位。

姜夔之后,周密压轴。吴梅称草窗词题序“叙事写景,俱极生动,而语语研炼, 如读《水经注》,如读柳州游记,方是妙题,且又得词中之意,抚时感事, 如与古人晤对。” [4]较之前人,草窗词擅写长题序,但内容相对简单,多是写景咏物之作,重雕琢,亦精妙绝伦,清新优雅,充满诗情画意。《长亭怨慢》题序字数高达204字,只此便能单独拿出来当作一篇散文了,从形式上看可谓具有独立文体的意味。再看内容。序开头先叙“岁丙午丁未”“名流星聚”的“奇事”;紧接着描绘自己“下瞰”“啸咏堂”之景,“梅清竹癯,亏蔽风月”“老柳高荷,吹凉竟日”;再叙诸公在这片清幽丽景中“载酒论文,清弹豪吹”,自己在旁“执杖屦,供洒扫”,共享“笔研琴尊之乐”;最后言十年之后再到此处,无限感慨,借典故抒怅然之怀,又发物是人非之论。全序行云流水,从容收笔,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不失为一篇具有完整结构的散文。这样的结构在草窗词题序中很常见,极大削弱了题序的附庸地位。又人雅,事雅,景雅,情雅,“雅词”的抒情风格显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以说,周密赋予题序独立文体的意义,在宋词题序史上“完美收官”。

三、宋词题序的功能价值

宋词题序的大量创作始于张先,经由苏辛,承于姜夔,收于周密,不断演变发展,渐有独立文体的意义。其功能价值也渐多样化,不再只有最初的注解词作之用。

注解词作是词题序最基本的功用,一般只限于交代创作时间、创作缘起等基本信息,益于“知人论世”,具有一定的导读价值。张先词题序多是如此。之后,题序内容渐多,抒情性渐强,有了奠定词作感情基调之用。苏轼《水调歌头》序中的一个“悲”字就是整首词作的情感之眼。姜夔的《淡黄柳》序更是在词作前营造出一种悲凉孤寂的感情氛围,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姜夔那些有关制曲和词调的题序又具有音乐史料价值。其中保留的许多作曲知识极其珍贵,有助于后人认识古代音乐的面貌。史料价值具有纪实的功能。稼轩词题序的纪实功能尤为突出,有很强的纪实性和“史”的特质,堪比杜甫的“诗史”作品[9]。从中可以发现向来以英雄形象面世的辛弃疾竟有贪残酷虐的一面,他屡次遭贬多是贪赃枉法、残暴杀人所致。这在文学史中几乎是看不到的。

周密词有不少唱和交游之作,这些词的题序颇有逞才角技之意,从而具有一定的交际功能。周密词题序结构完整,独立性强,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种美主要体现在情感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三方面[3]。“词序成为融情于景的美文,具备了优秀散文的诸多特色,呈现出许多正统散文所不具备的美学风貌。”[6]在某种程度上可作为另样的散文样式进行研究,或可窥见宋词雅化的轨迹。

综上所述,“题序”在学术界尚未有一个公认的概念界定,或把词牌名等同于词题序,忽视题序的独立性;或把“题”“序”分开而论,忽略二者的同一性;或将二者合而称之,将词牌名和正文中间的部分作为题序。合称二者是大多数学者的做法。在宋词题序的流变过程中,最具有关键意义的是苏轼、辛弃疾、姜夔和周密四人。在他们的努力下,题序中的个体情感愈丰富,结构渐完善,有成为一种独立文体的趋势。从而生出注解功用以外的功能价值,包括奠定情感基调、史料价值、交际功能和审美价值等。需要注意的是,词题序对词作的依附关系逐渐减弱,“到了元明杂剧中的韵散相间,宾白交替的体式,这或许正是词序脱离词作而走向自身独立的必然结果。”[3]可见词题序与后世讲唱文学之关系。因此,词题序应该得到重视,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张晓宁.宋词题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2.

[2]王小盾,杨栋.词曲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71.

[3]欧陽逸.宋词小序泛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48-52.

[4]吴梅.词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

[5]施蜇存.词学名词释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8:93.

[6]赵晓岚.论宋词小序[J].文学遗产,2002,(6):38-49.

[7]张玉璞.词序与姜白石的词序[J].学术月刊,1997,

(8):66.

[8]吴功正.姜夔词序的审美鉴赏[J].名作欣赏,2003,

(6):75.

[9]张晓宁.稼轩词题序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9,(2):76-82.

作者简介:

李淑芹,汉族,福建泉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