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2021-09-10冯爽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冯爽

摘要: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的情感认知、道德思想已经逐渐被刻上了“互联网”的烙印,受到网络上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产生了一些偏差,这对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重要产出地,应该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供正确的引导,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针对“互联网 +”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路径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促进人才培养。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思政教育

一、以互联网技术为导向,搭建信息化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推动了高校教育体系的转型,其丰富的网络资源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指明了方向。对此, 学校首先要以理性的视角看待“互联网 +”对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立足现阶段学生情感认知,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充分挖掘网络中的思政教育案例和元素,并通过视频、图片、文本等形式发布与信息化平台进行展示,让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思政方面的学习。

同时,高校辅导员设立线上意见征集箱,收集学生的教育建议, 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现阶段学生的政治观念、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制定多种形式的教育内容,并将其有针对性地穿插于后续教育管理工作中。

其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领路人,还要加强网络平臺监管工作的实效性及针对性。现阶段大学生刚离开了父母,他们的自控、辨别等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夹杂着主观意识, 而这也使得他们对网络上信息无法正确辨别,从而影响自身道德品质培育。

对此,高校在构建信息化平台时应合理选择与校园网相链接的网站,并定期对网站上信息进行筛选,关闭一些不良网站的连接通道。

除此之外,学校和社会还要加强联动,建立多种形式的监管、评价机制,对网站进行评级,并按照信息性质进行分类,营造绿色健康学习平台的同时,助力学生健康发展。

二、建设微信公众号,拓展教育路径

近年来“互联网 + 教育”理念逐渐被教育界人士广泛接受,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教学方式被应用于实际教学,进一步推动了思政教育的革新发展。

在这其中,微信公众号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将思政方面的学习内容提前上传,使学生在学习前展开相关理念知识的基本了解。之后,辅导员则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开展针对性引导,这一过程学生的自主性被有效提升, 教育效果更佳。

首先,高校为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需要组织高校各级组织,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在公众号这一公共平台进行资源分享,可以让全校师生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微信软件看到丰富的思政资源,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

于辅导员来讲,需要关注学生借助微信公众号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行为动态,并及时针对学生存在的潜在思政方面的问题进行关注和解决,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应用价值,打造良好的微信公众号。

总的来讲,在智能设备高度普及的网络时代下,高校想要实现思政教育成效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将微信这一公共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实现线上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展开,同时可以树立学生的正确的认识,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

为此,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微信公众号,需要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为引导,辅导员则需要充分把握社会主旋律,打造更具引导价值的微信公众号,对学生的精神、心灵以及价值观念进行塑造,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现代化人才。

三、从学生发展出发,优化教育方法

辅导员应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观念构建和健康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通过对教育内容、成效的深度剖析, 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为其日后学习、发展增添一份保障。

首先,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接班人,肩负着国家振兴的历史使命,应当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做好带头作用。为此,辅导员可以以此为着手点,利用互联网资源,创设相关生活案例,引导主动抵制生活中不良行为,提高自身辨别能力,用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

其次,学生要注重自身信息化素养的培育。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主题活动,并制定相应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参加;还可以结合学生专业知识,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双线”学习讲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就业价值观。

最后,学生还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正确看待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随意性,保证言论自由的同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强化思想政治观念的正确引导,使大学生从“网络” 向“现实生活”转型,全面促进我国思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结语

近年来,世界步入“互联网 +”时代,这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提供有效渠道的同时,网络中夹杂着的一些不良信息也可能对学生思想造成严重影响,对学生发展形成不好的引导。对此,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提升思政教育成效,促进合格人才的产出。

参考文献:

[1]郭晨,黄飞鹏,林堂.“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135.

[2]郜晋瑜,袁芮 .“互联网 +”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构建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10): 184-186.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