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1-09-10刘潇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艺术大学生

刘潇

摘要: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学科发展、教学建设已基本完善。但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尚需深刻探究。其中, 针对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分析更为少见。因此,本文就目前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所面对的教育问题 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简要的探讨,为促进教育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实践研究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艺术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况及成因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同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家庭和校园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使他们面临许多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压力和问题。

迅速的社会变革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发生了变化,继而导致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因此, 日益突出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家庭因素方面

由于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很多父母将更多的希望寄托于孩子的培养,因此,家长们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而忽略了对孩子们的心理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学校因素方面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导引下,很多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也没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多数中学生是在一种高压下完成的学业。到大学后,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学生不知所措,加上其心理、身体快速发展,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因素,如没有正确的引导,必然会产生心理问题。

3.社会因素方面

当代大学生成长中正在形成世界觀,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伴随着高速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已经变得错综复杂, 引起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的原因是由于大学生思维不成熟, 缺乏经验,处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强,如果这些矛盾与冲突不能够及时解决,就会形成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4.个人因素方面

大学生自身的不成熟以及自制能力较弱,学习和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许多大学生失去耐心或衰落。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生活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能力,这使他们感到孤独和冷漠。这些压力和问题的存在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进而发展为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二、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与生活方面的心理问题

艺术类专业学生发展个性更加容易,以及强烈的自我意识与崇尚自由的个性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艺术系学生倾向于穿着时髦而开创性的服装,并以更加突出的心理学寻求差异,希望自己独特并且对表达具有强烈的渴望。

在行为方面,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律能力相对较弱。在进入大学之后,其中有部分学生表现出心理相对脆弱,抗压能力较差的特征。

在学习和生活中,稍遇挫折就会丧失信心,甚至放弃人生的目标,艺术系学生对学习本专业很感兴趣,并且热爱他们的专业, 但是基本的文化知识相对薄弱,他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上。

进入大学后,文科学生通常会更加注重学习专业课程,而忽略其他文化课程。文科学生的学费较高,专业用品的消费量较高, 因此,与其他专业相比,文科学生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大。

(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

高校的艺术专业学生经常会因个人的心理闭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渴望而陷入心理冲突,许多学生将个人不适视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很少有学生沉迷于艺术品的独立创造,并且长期处于独立思考的阶段。这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社交恐惧,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大学生已经进入性成熟或趋于成熟的趋势,但由于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因此他们对问题的思考相对简单,缺乏经验和专业指导,一时冲动,并且常常对如何处理和处理爱情问题感到困惑。

因此,艺术类学生通常对情感问题有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痴迷,另一种是完全忠于自己的感觉,他们无法正确处理恋爱中的情感纠缠,或者失去后几乎无法承受压力,当达到风险时, 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经常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比如无法维护亲密关系,害怕社交活动,无法信任他人,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步履维艰。

心理不健康还会影响自身的情绪,如果这些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适当的宣泄,就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让我们陷在情绪中,从而失去了体验生活的能力。

(三)就业压力方面的心理问题

面对当今社会的严格要求和高标准,面对家庭压力和个人生存压力,要么成为挫折,要么陷入挑战。艺术类学生情绪丰富、有力, 但也有不稳定,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反应容易加剧, 难以控制。

另一方面,他们自我意识不够成熟,艺术类学生通常对自己的评价高低不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并且有很强的从众心态, 因此他们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发生冲突,特别是在选择职业时, 确定什么是合适的以及可以做什么较为困难,并且存在强烈的盲目性和矛盾性。

理想自我与自我之间的这种二分法实际上会使一些学生对学校,社会和现实不满意,从而引起心理问题。

三、解决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增强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首先,要提高对艺术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我们必须从学生本人开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相同, 因此,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此类问题,我们必须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并从容面对。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建设,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促进自我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其次,当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不良感受时,我们必须学会使用自我调节技术来帮助自己。当遇到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不要保持沉默,应及时寻求他人和心理学家的帮助。

(二)加强心理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建设

增加专职心理学老师的人数可以对学生心理动态的更多关注, 并更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在工作中应当及时预防,在事故发生之前找到有效的预防措施与解决方法。

配备相关心理健康工作的老师不仅会更加关注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还将帮助辅导员处理特殊心理问题。大学生辅导员是大学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一名从事艺术类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在实践中要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性以及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必须善于与学生接触和倾听,为学生的信任分享我们的诚意,并努力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和合作伙伴。

(三)综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日趋被探讨,被重视的课题。以吉林大学艺术学院为例,除了必要的劝导以外,艺术学院针对其特定性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辅活动,和学生间保持亲近的关系,时刻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问题为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建立阳光向上的品性。增强艺院学子能直面问题主动寻求帮助的自主意识,以此保证学生们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团队心理辅导类活动

包括团体信任建设活动,特定群体心理辅导,以及自我意识探索心理辅导,大学生就业前辅导等,主要围绕增进学生间信任,了解自身问题方向进行。如新生团建活动,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团体的氛围, 缩减学生间距离,便于日后教学工作,各类活动的开展。团体性让有相同问题的学生们不再觉得自己是和其他人有区别的,敢开口说出自己的问题,以此能准确的找到问题原因所在有针对性解决问题。

2.心理健康宣传与体验活动

艺术学院心理健康宣传材料包括手册、报刊、书籍、印刷品、影音材料、舒緩音频等多种形式,以及学生们可留言的心愿墙, 心理宣传栏,加强了与学生们的互动。还会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自助、互助分享会。让同学们正视心理健康,了解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如意,不顺心的时候,关键在于如何正视它排解它,而不是闷在心里,无法解决问题的错误作法。

3.日常读书、运动互动打卡活动

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健康、坚强的内心,所以艺术学院无比重视学生日常活动的互动,以同等的身份与学生们沟通交流,分享一本好书,生活中的趣事,即便外界发生不可抗力的原因让学生心情低落也会和同学老师沟通,以排解压力解决问题。

4.比赛类活动

如心理剧微电影大赛、心理健康海报比赛、心理健康宣传征文比赛、积极生活 DV 摄影比赛等。比赛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建设积极心理品质的过程,接触更多不同的人发现生活之美积极参加活动, 体验责任感的重要,在创作中忘记生活里的不愉快,友谊和比赛共同收获,就这样如和风细雨般引领学生们积极健康的成长。

四、艺术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心理健康是我们顺利完成学业,适应社会环境与面对未知挑战必不可少的基础,而艺术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从音乐和美术两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1.音乐与心理健康

优美的音乐声、统一的节奏,本身就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 起到能调和情绪、缓和气氛的作用,主要是发挥情绪调节的功能。音乐在社会交往中也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很多人由于情绪上的波动,缺乏与外界、他人的交流沟通,往往会产生孤独感、情感障碍,而听音乐的过程也是促使 " 倾听 " 的过程。

另外,“音乐疗法”是医学、音乐、心理学于一体的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享受音乐带来的好处能够心理上安抚病人,舒缓压力,帮助他们达到健康的心理理想状态对病人的治疗很有帮助。

2.美术与心理健康

欣赏美术作品,参与艺术创作,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通过艺术品来指导学生的感受,能够获得轻松愉快的心情, 从而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另外,艺术品的颜色和线条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感受。明亮的颜色使人放松愉快,暗淡的颜色使人沮丧,起到 " 净化 " 或者 " 抒泄 " 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表演作为一种恰当的宣泄渠道非常重要,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完善。比如,大学群体在面对学习、就业或人际压力时,可以通过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发泄自己的抑郁、无助,消除和缓解外部社会和内部心理因素造成的压力。

总而言之,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提高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合理的利用音乐和美术教育来帮助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掘。

五、结语

目前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置缓,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值得我们关注和讨论。在大学之中,如果我们能够形成健康成熟的心理;毕业后,我们可以以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健康的行为满足并适应社区的需求,为社区做出贡献。

简而言之,保持健康的心理,可以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他们迅速适应当前乃至今后的社会环境,以积极的态度,清晰的意识以及坚定的决心面对新的挑战,走上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欧阳俊虎 . 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

[2]. 张双会、刘春魁、柳国强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 李翠华 . 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J]. 当代教育科学,2010(07).

[4]. 徐蔚,张璠 .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有效构建 [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5] 张继玉 . 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点初探 [J]. 甘肃科技纵横, 2006(5).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艺术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纸的艺术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