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位一体 把牢器材“入口关”

2021-09-10李岩裴有志张秀丽王猛刘红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7期
关键词:器材流程检验

李岩 裴有志 张秀丽 王猛 刘红艳

摘要:针对航空修理的行业特点,从技术、检验、物资、检测等四个主要流程岗位的不同角度开展分析,对航空修理器材入厂检验工作中的工作职责、影响因素、管控要点、工作流程、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不同岗位在器材入厂检验工作中的管理职能及重要价值,从航空修理器材入厂检验的实践工作中总结可靠可行的工作方法。

引言

对采购或求援的器材开展入厂检验工作,是对航空修理质量把关的基础内容,是飞机修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器材入厂检验,是由器材使用单位或具备专业检测能力的单位,对修理中采购的机载设备、配套设备、部件、附件、零(组)件、机件等装机产品实施必要的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分解检查等检验工作,确保其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过程。

对于航空修理而言,做好外来器材入厂检验,就是把牢航空修理质量的“入口关”。如果把关不严,就好比“病从口入”,看似不起眼儿的疏忽,在后续的修理工序中不断积累、放大,终究成为隐患,甚至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多年来,器材入厂检验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随着外购器材种类不断更新,数字化工艺升级、企业转型发展等内外部形势变化,也对器材入厂检验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全面落实入厂检验的各项工作要求,整合规范流程,需要技术、检验、仓储、物资等职能部门统一认识,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理念和科学手段,高效协同,扎实切实起到质量把关的作用。

1.技术部门要做好“排头兵”。

技术部门的职责是明确器材入厂检验标准,为后续检验、检测、贮存等环节提供依据。完成此项工作,技术人员依据的是技术条件、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

作为工作流程中的“排头兵”,技术人员在掌握产品使用技术要求的同时,还需熟悉不同种类器材的特点及管控要求,以及高度树立风险意识,充分考虑产品的质量风险点,大修过程与入厂检验的关系,包括产品在包装、贮存、运输、保养等一系列因素,都是产品主管在制定检验标准时需要考虑的内容。例如非金属器材对贮存条件要求多样化,需要定期复验;某些精密轴承需要特殊油脂封存等。从这个层面上说,技术主管既要做好技术管理,又要做好质量管理。例如:识别入厂时需要验证的性能指标(即检验项目),识别并区分入厂性能测试与大修过程的重叠内容,识别产品的贮存与包装要求,是否需要定期维护或复验,破坏性测试的必要性与测试能力、产品质量稳定性、检测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平衡等等。这些都是各类器材入厂检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需要产品主管根据实际情况与质量控制要求做出规定,为后续各部门的工作提供精准的输入。

2.检验环节要练就“青天锏”。

器材检验员是入厂检验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面对数量庞大、种类繁杂的外购器材,入厂检验实际的工作难度和质量压力确实很大。器材检验人员的具体工作中,质量证明文件核查和外观检查占据绝大多数的工作量,怎样能够精准检验、质量把关,这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要求检验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与修理和制造产品的检验不同,器材检验面对的是多种多样的器材检验标准以及不同厂家不同种类的产品实物和质量证明文件。虽然掌握这些一手资料,但是我们无法限制这些文件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这就要求检验人员高举手中的“青天锏”,辨别什么是核心检查要素,认清怎样能符合标准的尺度,吃透标准、明确流程、严格对照。

外观检查是器材入厂检验工作的“重头戏”,通过目视检查的方式,由工作者用眼睛对器材的内外部可视区域、安装件或组件进行观察,寻找明显的损伤、缺陷或不正常的迹象。“目视检查”看似简单无奇,甚至有人说“目视检查等于没有检查”。实则不然,目视检查作为一种方便有效的预防性质检手段,它不需要专用工具,也不需要复杂的分解、装配程序,但它确能帮助我们提前发现早期故障,避免故障恶化,降低维修成本。因此它需要检验人员练就火眼金睛,在纷繁多样的检验任务中明辨参差,把牢航修器材入厂的“第一道关卡”。要想做好目视检查,对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了解器材的使用单位、通用属性、特性分类、工作环境及介质等等,这些背景信息并非管理文件中强制要求的内容,但对于损伤、缺陷等不良外观的识别却有极大的帮助。

3.物资部门架起“信息桥梁”。

物资部门既是入厂检验工作流程的起点,又是终点。如果说外购器材是嫁进门的姑娘,那么质量证明和履历文件就是必不可少的嫁妆。这些文件往往承载着器材管理和使用中的重要信息,这类信息不仅要通过物资部门传递到技术、检验和使用单位,各部门更要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为认识器材、管理器材和使用器材提供更多的基礎知识。当然,入厂检验只是器材管理和使用过程的初始环节,但管好、用好质量证明和履历文件,可以架起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桥梁”,让大家统一认识、高效协作,让入厂检验工作更加扎实,为后续的管理和使用树立保障。

4.检测单位要成为灵敏的“试金石”。

成品器材与原材料的入厂检验流程基本相似,区别就在于检测单位不同。器材的检测单位往往就是使用单位,对使用要求最为知晓,同时也承担了入厂检验中性能测试的任务。性能测试是对器材质量鉴别最有力的手段,为检验人员对器材最终质量判定提供最有力的支撑。所以说在入厂检验阶段,检测单位要更加严谨,更加客观,抛开所有干扰,从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将必要的管控关卡提前,成为灵敏的“试金石”,这样才能在质量管理争取主动权。

总结

航空器材是航空维修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资源,器材的入厂检验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大型系统的管理工程,涉及技术、检验、检测、物资、仓储、质量及使用单位等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的作业效率与执行落实水平关系到器材管理、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各部门之间虽有分工,但都不应该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工作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当所有环节都完美实现,精准衔接,当每一次入厂检验都严谨把关、不留隐患,当追求极致的工作循环无数次积累,才会把牢器材的“入口关”,让风险无处可藏。

石家庄海山实业发展总公司

猜你喜欢

器材流程检验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我的城市月赛优秀作品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