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方法初探(1)
2021-09-10陈玉娟
陈玉娟
摘要: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本细读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素养,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念。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279
引言
文本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之中常常出现原本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文本难以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降低教学效果的现象。为改变这样的狀况,运用文本细读的理论与方法是可行方案之一,加强对文本细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的分析对于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学科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在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及教学开展活动中占据了极大部分的内容比例。但是,就目前中国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开展现状来看,粗放性、随意性的阅读教内容依然占据着主要部分,部分教师对于文章内容的精细阅读、深入体会等缺乏实践认知,无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内容的语言魅力。而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的则是在文章通读和基础内涵的理解之后,再对其中的段落、句子、词汇等进行精细化的阅读和分析理解,以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举例来说,很多文章内会包含着明线和暗线两条不同的思路线索,相互交叉呼应,学生只有反复细读,才能够理解和体会到其中的深层次内涵,而且文章内不同人物角色之间的对话、旁白等都进一步烘托出了文章的情感氛围,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文章的年代背景和创作环境等。文本细读从对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着手,实现对学生关于文本中所运用修辞、句型等知识的具象体会及引导,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认知文章内涵,进而充分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写作特点、故事背景、情感主旨等,提升语文阅读的质量。
二、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充分挖掘教材,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但一些语文教师通常忽视这一点,受到教材资源的局限,如一些文本内容相当抽象,教材中的插图又较少,导致语文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细读兴趣。实际上图片是很重要的文本细读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适当补充图片。例如在讲解《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就可根据文本内容搜集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直观呈现游子落寞孤单的景象、画面背景萧索荒凉的场景,从而与文本内容相互映衬,就可以让学生把握画面意象,产生细读文本的兴趣,结合诗歌鉴赏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通过文字刻画画面的细部内容,达到让学生进入文本学习的目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每一个文本中的导读和课下注解、课后习题、综合训练等,以及教材最后的知识归纳、名著导读、作品欣赏等都体现出教材编写者独具匠心,有助于教师开展文本细读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起来,尤其要发挥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作用,根据教材适当补充教学资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细读文本。
2.2运用体会式阅读
教师在阅读课程中运用文本细读的形式,要让学生对阅读的文章产生透彻的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和精神。在阅读的文章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心思想,也可以看作是主题,这也是创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师在知识讲授中应该引导学生找到中心思想。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学生的思维也不是很成熟,也就不能对文章产生透彻的理解。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感受创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让学生融入到情感中,从而对文章产生透彻的理解。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春》这篇文章时,散文主要描写了春天的景物,创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文章是比较优美的,也非常值得借鉴。学生在阅读这篇散文时,可以运用文本细读的形式,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感受创作者的情感。
2.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哲思
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作品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表述,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老王》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品描写了作者一家和老王的交往,以及老王的生活片段,在表现老王善良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同情、尊重弱者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细读的方式展开分析,尝试围绕“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展开分析,说说作者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到“愧怍”。由于学生和作者生活的时代不一样,所以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对文本内涵的挖掘也不够深刻。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分析,因为不管在什么时代,都会有类似老王这样不幸但是十分善良的人。学生如果能回想一下自己对这些人的情感,就能体会作者的“愧怍”之心,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中,任课老师要逐渐转变和突破以往传统教学观念及 教学环境的束缚,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模式,深入挖 掘文本内涵,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性、全面性地进行文 本阅读,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伍慕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究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0(07):29-30.
[2]刘继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73+77.
[3]周经红.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18(36):97.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