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2021-09-10陈铸华
陈铸华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教学大纲里的一项重要要求,同时也是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需求。要想现实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要求数学教师能够以合理科学的生活情景再现数学知识。在课前教学预设中能够安排适当的生活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课前思考;在教学中利用生活实际情景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课堂内容,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或者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以便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方式进行探索,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联系实际,应用于实际。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探索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基础是最为重要的。数学教师应该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来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所带来的魅力和应用于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性。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以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创设出能够让数学知识融合在实际生活的教学课堂,这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主题。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把数学问题回归到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合理地开展情境创设,教授学生如何把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当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思考,以生活者的身份走进数学教学课堂中,通过感官和思考来掌握数学知识,不断强化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活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阶段,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数学教师偏重于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来应用于生活探索,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即使是做过很多遍的数学应用题,最后只能是掌握解题思路,而很少或者不会应用于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这部分学生虽然是掌握了数学答题技巧,但是无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如果数学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为落脚点,通过数学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立足于实际生活来探索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也可以深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
二是生活化实践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大纲中已经明确表示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现实情况,结合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规律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从熟悉的身边生活出发,以生活经验为学习依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生活化教学是一项新的教学改革思路,也是一项重要的新课程标准教学方式,在实际数学课堂教授中,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出容易理解且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身边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用数学解题思维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样就会极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一)创设生活情景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抽象学习能力有限,在遇到一些抽象、复杂的问题或者事物时很难深刻理解,但是这些问题在生活中却较为常见,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1]。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应该着重创建出更多的符合生活常识的情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够感同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同时数学教师也应该对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方案精心雕琢,对教材内的知识深入挖掘或者合理的重组,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数学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概率问题”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适当引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彩票站”,开奖号码和开奖规则等,将彩票这一生活场景运用到实践教学,引起学生对于“概率问题”的普遍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买了一张彩票,那么结果会有多少的可能和可能中奖的概率。有的同学会说可能中奖,也有的同学会说不一定中奖和不可能中奖,学生在团队小组探讨交流间就会得出以上结论。就这样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积极性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同时也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借助生活感悟数学魅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初次接触数学知识并不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在此之前的生活中常会碰见关于数学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经过长期的积累便会成为其学习数学的基础[2]。小学数学教师應该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不仅仅是通过课堂讲授来传输给学生,应该是让学生通过数学应用思维尝试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立体图形”这一章节中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通过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感受,掌握图形的特点,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立体图形。
(三)通过生活系统感悟数学知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将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展现出来,通过引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中来。在数学学习中,数学的运算规则具有很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小学生在进行运算时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场景展开教学。例如爸爸身上有100元,他为小明买了双球鞋花费了80元,买了一支铅笔花费2元,问爸爸的身上还剩多少钱?这样的举例可以让学生很快速地列出逻辑公式,通过这样的生活化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运算规则和方法,提升学生的运算水平。
结束语
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而是需要众多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同时也需要学生家长予以配合和支持,不应该以成绩的好坏而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让生活回归本质,努力创设出贴近生活,符合实际的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思考,让思考生活化,让生活简单化。因此,要想全面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课题,只有让数学与生活接轨,才能让数学造福于世界。
参考文献:
[1]康春燕.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索[J]学周刊,2014.
[2]吴海涛.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J].吉林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