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听障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0董燕
董燕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也适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对中职听障学生的德育教育。美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美术教学则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这门课程听障学生非常喜欢。美术对听障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起到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听障学生;美术;德育教育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这门课程听障学生非常喜欢。听障学生因听力缺陷,观察能力比较强,美术对听障学生的听力具有补偿作用,同时发挥学生视觉上的优势,对听障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起到极大的作用。在中职听障学生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在美术欣赏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欣赏是非常复杂的精神活动。美术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产物,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我们的情感、思想和道德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欣赏美术作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
经典美术作品是各时期艺术家努力奋斗、创造出的伟大多彩的文化。欣赏祖国丰富的美术作品,可使学生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遗产,领会艺术之美,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画的是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国庆典礼的场景。画面红旗飘飘,天空蔚蓝,白云朵朵,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作者用严谨的写实手法,重点刻画了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等人物,运用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大红灯笼、鲜花、地毯等,将节日渲染得喜气洋洋,体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彰显了泱泱大国的不凡气度。
(二)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學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很多听障学生对生活持有的是一种漠视或消极的态度,生活美好不美好,学生总是以物质来判断。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欣赏艺术大师关于生活方面的好的作品,转变听障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如欣赏凡·高的《向日葵》,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观赏,一点一点感受艺术品的内涵,感受画面中那金黄的色调,感受画家内心激扬的思想情感世界、热烈的热爱生活的态度及充满希望、充满阳光的美好世界。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三)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画家学习和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美术专业、勤奋学习,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董希文创作《开国大典》时,搬到了一间小屋作为临时画室,放上高2米多、长4米多的画布,后面还有三四米的空间。在这个窄小而紧凑的小画室,用3个月的时间,废寝忘食,最后完成了这幅举世之作。
二、在美术绘画中渗透德育教育
绘画是一个心灵与画面的对话过程,其中的喜怒哀乐都是亲身感受,所以画者能具备良好的绘画心理素质,人生的道路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绘画对听障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很多学生上绘画课开始兴致勃勃,时间不长就表现出一种很消极的态度。究其原因是学生听力上的缺陷,导致他们认知水平低下,性格焦躁,做事情缺乏耐心。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引导学生寻找绘画的乐趣,培养学生耐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在艺术作品创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艺术创作是一项创造性精神生产,是艺术创造过程中一个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伴随着强烈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活动。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观察和感受,以及心灵里对生活的积淀,通过概括和提炼,实现生活到艺术作品的转化。在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听障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美,经过大脑把生活转化成艺术品,通过手中的工具材料表现艺术作品、表现生活美。
四、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还有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寓教于乐于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教育。利用重大节日进行德育渗透,如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展示,对学生弘扬民族传统节日、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引导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大有裨益。
美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使听障学生在专业上精于求精,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道德观,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特点,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突出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意义,将德育的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渗透给学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回归社会主流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睿.浅谈中职聋生德育教育[J].成功(教育),2007(010):123.
[2]胡辉琴.对聋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J].中文信息,2014(006):261.
[3]戴春.美术教育中听障学生的视觉素养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