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凸显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021-09-10陈红梅
陈红梅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将语言建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传统文化传承等内容作为了课程教学重点内容,而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则需要站在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要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将语文素养充分地诠释出来。当前,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在无趣的课堂中潜能得不到更好地发挥,更无法谈及素养。真正的语文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学习,自主学习基础上展开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应该革新教学策略,从学生能力发展的各个方面给予其关注度,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形成于无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语文活动、合作交流探究、多彩实践活动以及传统文化渗透等方面展开教学活动。
一、开展趣味活动,培养学生语言建构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压力大,而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则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利用各种活动启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在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将语言建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渗透此项内容,使学生乐在其中,在无形中提升自我的语文素养。活动展开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故事比赛、剧本演绎、歌剧等,学生们在这样的趣味性活动中更能够开口说话,更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也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例如在《夏天里的成长》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自主阅读中感知全文,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讲述文本内容,提升语言建构能力。“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能不能边读边想象呢?能不能将文本内容和你想象的内容讲出来呢?我们要开展一个演讲比赛,看谁讲得更好。”在教师这样的激励下,学生们的发言积极性增强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也无形中得到了发展,学生们的讲述既生动形象,又逻辑清晰,这为语文素养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趣味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我,激发学生的潜能,让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更加精彩。由此,还能够使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寓教于乐,方显语文的内涵。
二、展开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多维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模式被广泛采用,而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就高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种学习形式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多维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语文阅读不仅只读文本内容,更需要读其中的精神和现实意义,这就需要学生的思维不能固化在一个点,而应以文本内容为依据,找到思维发展的方向,探究其深层的思想意蕴。
例如在《桥》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讲述小小说的构成要素,使学生明确小说阅读的要素,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样的阅读中找到方向。“同学们,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大家合作,找到描写他的句子,进行赏析,积极评价这个人物吧!我们都知道,小说是虚构的,那么,在现实的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原型呢?”学生们的交流更加地深入,而且延伸点也更多,这就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多维思维能力的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要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懂得奉献自我精神的可贵。
合作交流,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使其在这样的问题中能够主动探索,从多个角度延伸思维,让文本学习不再单一枯燥,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飞跃发展,从而唤醒每个学生的深层思考。
三、利用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源自于语文学科的育人属性,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自身品质发展。在语文课中,教师不妨多创设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悟文本的思想内涵,由此联系到有关生活的精神世界,这样,学生的领悟会更加透彻,而且也会懂得善恶黑白,学会为人处事,使每个学生的眼中都有灼热的光,都能够在心中埋下善念的种子,成为一个思想品质优秀的少年。
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传递环保理念,使学生懂得自己生活在这个地球之上的那种责任感。“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们更加明白了我们对于地球的责任。那么,今天,我们就有一次實践性的活动,我们走出校园,每个人都要尽力为我们的地球做几件事情,看哪个小组做的事情更有价值和意义。”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更好的发展,有的学生制止了乱扔垃圾的行为,有的学生为地球栽种绿植,他们的行为都是成长的表现。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在真切的行为中感受生活,感受自己思想品质的发展,因此,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更好地发展。
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以文本内容为依据,设计符合学生思想成长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全身心投入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品味生活,品味身边的人和事,提升自我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关注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传统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大有裨益,文化就像是闪光的珍珠,在暗夜中为前行的人照亮方向,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繁重的学习压力会使学生身心疲惫,如何缓解?语文便可以发挥其人文风采,借助传统文化,照亮学生的心房。而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呢?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倾向,从文本内容中找到适合学生精神成长的元素,在此基础上,展开有效地教育。在文化渗透的同时,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也可以得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涵,这个简短的小故事中有三个人物,而挖掘出故事和人物背后的精神文化内涵则更加重要。从杜处士的角度而言,我们学会谦虚,接受别人的意见,从戴嵩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尊重事实的力量,从牧童的角度,我们可以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其中寄寓着的从古至今的文化内涵值得学生们探究和学习。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出那些服务学生的文化力量,积极引导学生,使之在文化熏陶下,文学素养和思想品质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
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在小学生的心间播撒下文化的种子,这不仅是一种精神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素养,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道路上,我们绝不应该止步。
总之,在高年级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新自己的教学策略,唤醒学生对于语言的关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得到精神品质的发展。本文从语文课程教学策略方面提出了几点拙见,意在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