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2021-09-10张金芬

科学与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题旨真善美主旨

张金芬

摘要:语言表达的重点在于突出语旨,符合语境,彰显语效这几个方面,而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要从这几个方面去衡量。突出语旨要求语言表达能够把握内容中心,即得体是主旨的掌握。符合语境要求语言表达要适应当时的话语环境,因时因地调整语言内容。彰显语效要求语言表达能够把握适度原则和自然原则,从根本上体现语言的真善美。

关键字:主旨;情境;适度;自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殊不知,语言亦可称作心灵的图画,借助语言我们可以很好地描摹和诠释自我的内心世界,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以此传递自我的思想与情感,在肢体接触的基础上进一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语言,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不仅仅是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更是一门艺术。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去鉴赏和运用这门艺术。语言是把双刃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旦无法合理而且得体的表达自我的认知态度、观念、看法的时候,往往就会造成“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反效果。所以,掌握语言表达的得体性显得尤其重要。语言表达的重点无外乎突出语旨,符合语境,彰显语效这几个方面,而语言表达的得体性恰恰能从下方面去把握。

(一)得体即主旨,把握中心方能突出言语内容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什么是题旨?题旨就是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题旨是话语、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一篇文章或一场说话的本意或本旨。比如演讲,一篇好的演讲不仅仅取决于演讲者高超的语言技巧和酣畅淋漓的语言魅力,更多情况下是由这篇演讲内容的质量决定的。演讲者需要如抽丝剥茧般在与听众进行思想上的互动和碰撞中逐层深入演讲主旨,带领听众一起去挖掘演讲的中心,慢慢将演讲的内核浮现于观众面前。所以契合主旨显得尤其重要,而演讲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技巧都要为这个主旨所服务的。

(二)得体即情境,符合场面方能把握语言真实

一个词语,一句话,孤立地看,也许无所谓好,无所谓坏,一旦放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言语环境简称语境,情境即说话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总和。得体性原则恰恰就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语境去充分表达。同时也要注意适合的语体,注意言语对象。例如:若把“欢迎再来”这条标语放在商店、影院、宾馆、舞厅等场所,会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但是若放在医院、殡仪馆,就令人不寒而栗了。196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修辞学》提出以“结合现实语境,注意交际效果”作为修辞的原则。张弓先生发展了陈望道的“六何”分题,在语言交流时,必须切合语言环境,无论是话题的选择、内容的安排,还是语言形式的采用都应该根据特定场合的表达需要来决定取舍,做到灵活自如。注意场合,切合情境运用语言进行信息传递、情感交流,使这种传递活动获得好的效果,恰当的利用说话时机,把握时间因素,力求切景切境,入旨入理。

(三)得体即适度,恰到好处方能彰显语言之妙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其实说的就是语言的得体性。语言的“得体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是否适度”,比如,在夸奖人的时候,我们都喜欢锦上添花,但是一旦超过具体真实的夸奖范围的时候,就会导致“语言失真”。修辞学的“得体性原则”所强调的“得体”,实质上就是强调“适度”,追求得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追求语言表达最佳的“度”的过程,也就是追求语言表达的“恰到好处”。李名方在他的《得体修辞学研究》一书中,把得体性原则概括为“五合”:合境、合位、合礼、合俗、合式。三性:可接受性,整体性,向善性。语言表达的适度符合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中庸即持之有节,掌握分寸。不少人倾向于使用夸张这一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是夸张这一修辞手法恰恰是游弋于适度之间的,以一种巧妙的修饰装点语言本身,能够很好地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例如我们常用“眼如秋水,肤如凝脂”来形容一个人的美貌,又或者说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这些话语虽然夸张但却从另一方面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借助于语言的特有魅力展示出不一样的美感。

(四)得体即自然,本色流露方能體现语言真善美

真实自然的表达能够使语言得体,显得大大方方。我们在表达语言的时候往往因为过于注重“锦上添花”的语言表达效果,所以会矫揉造作地对语言进行改造。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兴盛,网络用语的夸饰成分和新鲜感往往也会被我们加以利用到日常生活的表达中来。而这也正造成了我们忽略了质朴真实、自然流露的语言所带来的美感。真实自然的语言透露着真感觉、真性情,不做作、不雕琢,反而更显得本色得体。所谓言语美主要是言语思想内容的健康美。言语的得体性原则要求言语表达,言语交际应有健康的内容,以促进人的积极向上,形成真善美的氛围。言语向善的根本在于思想的健康,有健康的思想才有健康的言语,相反“巧言令色鲜矣仁”的语言表达不符合言语向善的根本。

语言的美学效果和交际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能否借助语言载体本身在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实现较好的表达效果,关键就在于语言表达的得体。恰当的语言表达立足于把握主旨,贴合情境,合理运用适度和自然原则就能使得语言表达实现和谐中有美,美中有和谐的内在统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照泉,谈语言表达的“适度” [J] .语文知识,2002,(第2期).

2、李华,得体性·语体·真善美 [J] 得体修辞学研究,1999.

3、郑荣馨,论修辞学得体性的最高原则 [J]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2月17卷1期.

4、陈丛耘、曾玲,谈修辞的得体性原则 [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第12期).

5、聂焱,“适应题旨情境”与“得体”之比较[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第1期).

6、李名方,修辞学:言语得体学 [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第2期).

7、石华,语言得体性研究 [D]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双江街道镇江完小

猜你喜欢

题旨真善美主旨
主旨大意题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优化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办手抄报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