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男护士生培养模式分析及探究

2021-09-10吴珏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男护生培养模式

吴珏

摘要: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护理不再是女性的专属领域,临床护理迫切需求男护士的加入,所以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护理专业。男性从事护理专业既有明显优势,但同时也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的巨大压力。所以,中等职业学校便要求针对男护士生,积极分析、探究、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培养模式,来达到高效培养男护士生的目标。为此,本文就这方面的内容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男护生;发展及需求现状;阻碍原因;培养模式

由于男护生在课程兴趣、职业追求、目标及护士形象上与女护生不同,许多护理院校针对女性设计的教育模式,不利于男护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对男护生的护理教育问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其现状和发展模式值得关注和研究。

1.国内外男护士的发展及需求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或者香港、台湾地区男护士所占比例高达10%至20%,有些地带甚至高达30%。而在我国,目前注册男护士人数仅为3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临床科室。对国内6个省份9所医院的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总计900人的调查中显示:认为最需要男护士的科室分别是精神科[1](81%)、手术室(78%)、ICU(71%)、急诊科(69%)和普通病房(32%)。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男性从事护士工作在某些方面具有女性无法比拟的优点[2-3]:第一,77.6%的调查对象认为男护士的身体素质明显强于女护士,如:抬危重患者、搬移瘫痪患者、为骨折患者进行牵引等。第二,男护士特别受男患者欢迎。78.3%的男患者会欣然接受男护士的护理,特别是涉及隐私部位的检查和谈论性健康类问题。第三,遇到突发事件时,男护士往往会显示出控制能力强、决策能力强、理性思维强、心理沟通能力强等特点。可见,在医院恰当增加男护士,充分发挥男护士的作用,有利于加强护士队伍的总体力量。

2.阻碍我国男护士发展的因素

大众对护士职业的认同及职业形象的理解是女性化、天使和柔美。男护士在工作中经常造成误解和尴尬,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压力。同时现在大多数关于护理的宣传都是以女性为代表,护理这种本无性别差异的工作被广告扭曲了,影响了对男护士形象的认同感,增添了男护生在护士形象方面的困扰。同时,国内男护士地位低下,得不到民众及护理管理者理解和支持,而且国内男护士还存在收入和晋升问题。

3.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男护士招生现状及培养模式

3.1招生现状

以某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为例,从2004年接纳男生报考护理专业,至今,该校已毕业130名男护士生,在读男护士生115名(包括实习生54名),且入学规模在逐年扩大,但占总护生的比例仍小于10%。

3.2培养模式

采用的是男女护士生混合班和常规达标班级管理制度,查阅相关资料对其培养模式绝大多数按照教育部的“均衡分班制度”分配到每个班不超过5名的男护生与60名甚至更多的女护生一起学习,鲜有专门成立的男护士班,造成许多男护生学习特色不突出,女护士生学什么,他们也就学什么,使得这些男护士生感到角色定位模糊,事业发展前景不明朗。

4.中等职業学校男护士生培养模式探究

4.1“校院合作、产教结合”共塑男护士形象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归根结底是为医院输送合格的护理人才,从研究发现当前毋庸置疑精神科、手术室、ICU、急诊科和普通病房以及泌尿外科是目前最需要男护士的科室,那么在医院招聘中就应该有所体现,这些科室会优先招聘男护士。有了就业渠道,就不愁生源,医院和学校在宣传力度上要加入男护士的正能量宣传,及时打破人们对传统护士形象的定格。在待遇方面医院应该倾向于男护士,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是对其工作投入的基本保障。

4.2男护士形象设计

根据国外男护士的图片资料,提供形象模式,设计男护士特有的工作衣和护士帽,展示男性特有风采;为男护士生设计一套刚柔相济的礼仪规范动作,让自信精干、不卑不亢的男护士生形象成为校园亮点,充分发挥男护生的团体组织能力,并提高其综合素质。

4.3成立特色男护士班

新入校男护士生心理上尚不成熟,专业思想尚不巩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全方位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十分必要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加强入学教育,让所有新入校的男护士生组成一个同质团体(同质团体指团体成员本身的条件或问题具有相似性),除让他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外,还让他们利用班会、课下等方式,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指导老师适时地给予辅导,通过这种形式,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其次,营造利于男护士成长的良好氛围,利用板报、广播、邀请在临床工作表现突出的男护士来校与护生座谈等多种护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护理专业情况,消除同学们对男护士的偏见、轻视,缓解男护士紧张的人际关系;第三,通过展望专业前景,分析男护士的优势,探讨其价值所在,坚定其从业信念。

4.4加强男护生特色专科课程的教学

我国的护理规范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对男性从事护理工作必然需要有新的看法和见解,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思考方向必然有所区别。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进行教程改革,改变专门针对女性撰写的教科书语言;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男护士生的学习兴趣与期望;避免护理教学过程中的性别歧视与忽视;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男护士更适合在急诊、手术室、泌尿科、骨伤科、精神科及监护室等科室工作,学校可在大纲要求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专门为男护士生拓展此类课程的教学。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男护生的数量在逐渐增多,重视男护生的培养和使用势在必行。要“校院合作、产教结合”共塑男护士形象,让人们信任和接受男护士,从修订护理教材、改变护理文化着手,加强男护生特色专科课程的教学,培养高素质的男性护理人才,让男护士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护理行业,共同推动护理学专业向前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斌全,赵晓云.男护士的发展历史[J].护理研究,2007,21(3):281.

[2]顾萍.探讨男护在临床中的优势[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4):69.

[3]李书光,王府,薛令合.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三年跟踪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2,8(1):56.

猜你喜欢

男护生培养模式
某高职高专男护生人格特征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男护生在妇科实习期间的应对及带教技巧
我院在校男护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
不同学历男护生专业认同调查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