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初中物理抽象与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9-10马琼琼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概括抽象基础知识

马琼琼

摘要:物理思维是物理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对初中学生来说较高层次的思维。物理抽象思维的活动主要经历如下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比较。本文首先阐述了抽象与概括的概念和统一性,然后分别在基础知识教学和习题教学两个方面阐述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物理抽象思维;抽象;概括;基础知识;习题

科学思维作为物理核心素养结构的组成要素之一,也是今后物理教學的重点。对一线教师来说,如何使核心素养落地,成了教学研究的重点工作。物理抽象思维做为初中生物理能力提升的关键,自然就担负起了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

一、物理基础知识教学的训练策略

抽象与概括能力的训练首先要建立在创设好的物理情景的基础上,要对物理情境进行多方面的详细研究,先抽象出物理模型,再通过物理模型概括出结论。

(一)分析物理情境,建构物理模型

中学阶段的物理模型有三种:物质模型、状态模型和过程模型。基础知识中的物理模型主要是指在将所研究的问题置于一定的物理条件下,突出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

构建物理模型就是要综合分析研究对象的每一个物理特征,然后舍弃次要的,抓住主要的。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通过分析综合创设了“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一实验情境。模型建构过程如下:

(二)概括模型,得出结论

上述模型,不但要对实验结论进行概括,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特点,还有进一步总结,加上“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是的状态,最终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三)运用“基础知识过关”使学生完全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要形成物理思维,首先要做到“能解释”,能解释现象、事实,能描述过程。基础知识过关的执行过程是老师先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制作成“过关清单”,让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填写,然后收齐批改发给学生,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各组组员在组长处讲解各物理量过关,组长在老师处讲解过关。

对学生来说,对某一知识是否掌握,就是根据他能否清晰地对同学讲出来。也在同学之间形成了“兵教兵”学习模式。据调查,“兵教兵”教学方式的采用率仅有5%,但是学生对知识的记住率高达95%。采用这种方式在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锻炼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抽象思维的理性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抽象概括能力的形成是抽象思维训练最重要的一环节,也是学生物理能力的体现。按照课上“分析物理情境——建构物理模型——概括物理模型”,课下“基础知识过关”的模式进行训练。

二、物理习题教学的训练策略

习题教学抽象与概括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中考、甚至三年后的高考成绩,所以,在制作习题教学中抽象与概括能力的训练模式时,考虑到了学生更长久的思维发展。

(一)概括“习题教学中的抽象概括能力训练模式”

首先,在习题教学中训练抽象概括能力时,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乾坤”,即自己应该整体把握习题中的思维训练方式,所以,老师要先概括出适合习题的抽象与概括能力训练模式。

此模式运用时,并非一定要把每一步都做到,但是无论如何,通过分析综合明确研究对象及其物理特征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习题教学中的抽象概括能力训练模式”渗透

该模式最难实现的通过抽象、概括建立物理模型或过程解题的过程。通过课堂强行灌输记忆只对极少数学生适用。但是由于学生成绩、教学安排等要求和条件限制,通过做题训练是短期内能见效的方式,因为解题也是思维形成过程中的一种活动。这一环节需要结合题目,对物理研究对象的每一个物理属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如物理意义、单位、公式、运动状态等,找出本质性的要素,再结合题目建立模型。

此模式看起来复杂,实际上运用比较简单,但学生掌握并非一朝一夕。在形成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在各个环节出现各种错误。学生犯错的过程也是体验思维抽象的方式之一,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错”中成长,在“错”中反思,而不是反复强调要做什么,不应“替代”学生思考。

最后,物理抽象思维作为物理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也作为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培养过程是长期的,不会随着学生的毕业停止,也不会随着本论文撰写的结束而停止,需要广大物理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也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概括抽象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中小学数学中各类数的意义
浅谈门格尔与罗雪尔关于方法论的对比及启示
如何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的习惯
浅析吴冠中艺术作品中艺术的形式语言
外国美术史上浓重的一笔
试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基础知识巩固题精选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