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传统瓷雕佛像造型塑造的思考

2021-09-10张明真

红豆教育 2021年8期

张明真

【摘要】传统瓷雕佛像是中华民族宗教文化的艺术展现形式之一,展现群众的朴素信仰,其端庄、祥和、简约、威严、圣洁的造型已成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展现不同时期群众的信仰状况、审美特征和生活期望,是传统社会极其关键的一种文化物品。因此,本文将深度探究传统瓷雕佛像的价值和造型特征,并针对新时代发展传统瓷雕艺术如何塑造造型展开探究,以期推动瓷雕佛像的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传统瓷雕;佛像造型;塑造思考

引言:在瓷雕藝术领域,传统瓷雕佛像是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且群众宗教信仰愈深厚的时期,社会和群众对瓷雕佛像的需求越多。瓷雕佛像在中国传承日久,在瓷器发展史上占据浓墨重彩的一笔,且不同时代的瓷雕佛像特征不同,彰显时代特色和审美特征,彰显制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是历史文化的具象展现,同时,为当代学者、专家鉴别和研究瓷雕佛像的前世今生提供便利。

一、传统瓷雕佛像的价值

传统瓷雕佛像的创造普遍以某种相应的宗教文化为指导,或彰显某种文化意义。佛像本身具备高洁、平静、祥和的形象特征。比如,弥勒佛的愉悦、祥和,彰显群众对乐观、积极生活态度的热爱和向往;观音坐莲彰显出淤泥而不染的风骨和品性。所有佛像造型都彰显群众对真善美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佛像寄托群众的心理信仰,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佛教信徒较广的地区和时代,瓷雕佛像造型亦呈现多样化特征,其欢迎度和普及度愈高。瓷雕佛像的创造手法彰显其所处时代的瓷雕水平,故,瓷雕是传播佛教文化的载体,亦是瓷雕工艺的传播载体和文化载体。

二、传统瓷雕佛像的造型特征

(一)具备时代世俗风貌

中国传统瓷雕佛像具备一定的民族审美特征,与世俗审美观念和生活联系密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动佛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特别是中国信众极多,其信仰诉求呈现多样化特征,进而以群众实际诉求和中华神话为参考衍生各种佛教人物。以观音为例,其人物特征和造型多样,比如:南海观音、净瓶观音、千手观音、杨枝观音、送子观音、禅定观音、书卷观音、自在观音等。传统瓷雕佛像是佛教文化的衍生物,具备宗教神圣性,但众多佛像造型与群众生活联系密切,呈现深厚的生活特征[1],能够给予群众一定的信仰支持和内心安慰,同时,群众将维持自身和亲朋生活顺遂、人生安全等诉求寄予相应的佛像。

(二)造型流畅简洁

在传统佛像瓷雕的基础造型塑造上,为保持佛像的美感和神性,创造者在其中融汇一定的传统书画审美特征——留白、简约,其造型相对简洁、线条流畅,重视对佛像神韵和神态的勾勒,予人一种舒畅、柔和的观感。即使传统佛像瓷雕的创造欠缺精细化、较粗略,但其简洁的造型依旧促使佛像流露自然的神韵,展现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而这种简约的手法,亦赋予佛像艺术文化一定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三)契合时代精神文化

传统瓷雕佛像造型普遍呈现与时代文化和精神相契合的意蕴。佛像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内涵和宗教信仰特征的一种载体,具备传播文化的价值。瓷雕佛像蕴含丰富的民族意向、民族信仰和民族文化,佛像及其造型气态装饰物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符号和寓意价值。而文化价值的传播与时代文化和精神关联密切,因此,传统瓷雕佛像可作为文化遗产流传于世。

三、新时代,传统瓷雕佛像造型的发展路径

(一)创新瓷雕佛像造型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瓷器在世界上作为中国的标志,作为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可见瓷器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而瓷雕佛像作为瓷器艺术的一个分支,在新时代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以时代特征为参考,以时代文化精神为宗旨展开创新[2],才能推动其发展。“自由女神像”享誉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大胆的人物造型塑造。在新的发展时期,瓷雕佛像应以保留其文化意蕴和人物特征为前提创新造型,融汇群众意见,创新佛像动作,展现鲜明个性,助力群众深刻认识佛教人物,推动佛教文化的传播。

(二)优化瓷雕佛像艺术手法

艺术发展是推动文化传播的手段之一。传统瓷雕佛像融汇多种文化,有效缩短佛教人物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推动佛教人物的世俗化;同时,成熟的工艺赋予佛像深厚的生活意蕴,使其趣味化、生动化。因此,在新的时代创新瓷雕佛像造型,应从艺术手法着手,在实践中汲取经验,切磋琢磨,优化其创作工艺,在保留佛像神性的同时彰显人性,彰显佛像艺术价值,为弘扬佛教文化舔砖加瓦。

(三)优化瓷雕佛像艺术色彩

塑造瓷雕佛像之造型,必须深入思考人物动作、表情的微小变化,统筹其创作工艺、材料、颜色等的细节。塑造佛像的初衷在于长久纪念,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瓷雕佛像造型塑造过程中,应结合人物特征、时代文化等选择最适宜的色彩和颜料,确保颜料的持久性和稳定性,避免瓷雕佛像褪色;同时,参考瓷雕佛像材质设计和优化其造型,最终创造胎质光滑细腻、色彩浓郁明艳、展现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瓷雕佛像,以提高群众对新时代瓷雕佛像的认可度。

四、结束语

瓷雕佛像在当代的发展,必须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展开创新,促使瓷雕佛像呈现多样化的创造风格,丰富瓷雕佛像文化的内涵,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审美诉求,从而将中国瓷雕佛像推向国际舞台,提高其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地位,进而助力所有瓷雕佛像创造者和广大群众深刻认识自身技艺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动中国瓷雕佛像的进步与传承。

参考文献:

[1]丰良.试论传统瓷雕的美学内涵及其价值观[J].景德镇陶瓷,2019, No.182(04):21-22.

[2]赵丽娅.龟兹石窟佛像的艺术风格及其特点[J].敦煌学辑刊,2020,001(001):9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