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研学旅行课程主题本土化开发研究
2021-09-10乔俊玲
乔俊玲
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必须开展的一门校外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课程和有效载体。开发适宜校情、学情的研学旅行课程主题,科学建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初中研学旅行活动主题开发依据
1.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从国务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到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都对研学旅行提出相应的要求。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已经被“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2.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学旅行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课程,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观察、调查、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是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课程依据,也是开发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题的重要依据。
二、初中研学旅行活动主题开发路径
研学旅行不是单纯地外出休闲旅行,而是一种在开放环境下的实践探究学习活动。明确的活动主题是取得良好学习成效的基础。基于跨学科学习,结合地域地理环境特点和校情,开发研学旅行活动主题,是有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1.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整合研学旅行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基于县情开发研学旅行活动主题,是中学研学旅行活动主题开发的一个基本路径。依托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文化特色,并且通过手机、电脑等平台,对县区的研学旅行资源分组进行查阅,制作成ppt进行展示,根据坚持就近原则,进行筛选、分类,整合研学旅行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查阅所需信息、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
2.依据学校周边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研学活动主题。根据学校所在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基于跨学科学习的需要,开发研学旅行活动主题。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落实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关于乡土地理内容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三、初中研学旅行活动主题本土化开发
初中阶段,以应学校周边研学旅行资源为主,突出研学旅行育人功能,构建具有研学旅行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形成校内与校外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实践育人新途径。基于跨学科学习,以本地县域及周边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为依托,研究并筛选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初中阶段不同学期的研学主题。以“带着课题旅行”为主,与“植物多样性研究”、“植物扎、拓染”等课题组合作。每个学期确定1-2个研学主题,在研学主题设计中突出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理想信念、国情乡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以七八年级学生为研学主体,分四个学期,采用室内课与室外课相结合的形式,每个学期课题组开展的本土化研学旅行课程如下:
根据实验校和学生教学实际,结合近两年的研学旅行活动,重在设计半日或一日研学旅行课程。如利用汾河生态景区开展跨学科的一日研学活动,涉及地理、生物、美术、语文、历史、政治、英语等多个学科,每个学科设计不同的研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学生可以同时参与多个项目,从而让学生在研学活动的实践活动中收获成长。各学科研学目标如下:
地理组:1.学会研学旅行线路的设计及行进方向的判断,利用汾河生态景区的布局认识地图三要素;2.了解汾河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3.认识喷灌方式,捡拾垃圾,做好环保宣传。
植物组:1.至少认识汾河景区的5种植物,了解植物的特征和价值;2.运用植物的花和叶敲拓染活动,制作拓染作品。
政史组:1.了解汾河的前生与现在,通过对比,感受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2.运用汾河景区廉政文化广场名人介绍,认识家乡在廉政方面的名人。3.記录名人名言和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
语文组:1.开展描写汾河的诗朗诵和写作活动;2.以小组为单位,写研学收获。
美术组:画一幅研学中你认为最美的植物、景色等。
英语组:记录研学中关于有关英语的宣传语,并且学会读写。
“以天地为书,走出教室,拥抱自然,体验不同文化,使孩子们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很好地帮助孩子们更好成长”。研学旅行的核心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灵魂是实践育人,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塑造与提升。研学旅行为学生打开了世界这本教材,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手与脑结合,课堂与课外联系,知识得到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