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制造“IT”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21-09-10牟晶
牟晶
【摘要】何为智能制造呢?通过利用人机智能一体化技术信息系统,对企业产品做出一系列智能管理活动,目前,在多信息智能化企业中,岗位人员学历的分布和将来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预测,“紫领”工程将在新IT时代中的发展中输入新的血液,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紫领"专业的人才,全面促进技能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我国智能装备制造领域人才的理论和实际创新能力,建立起一个对外赋能产业人才的生态圈。
【关键词】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构建;“紫领”人才
一、新实体经济下,智能制造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及定位。
1.1何为智能制造?
智能机器制造(intelligentmanufacturing,im)信息系统平台是一个由中国智能机器与智工人类学者人士及其技术专家共同努力创建的,基于人机智能一体化智能制造工作技术信息系统。它已经可以广泛用于在用户制作企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断做出数据分析、推理、判别、构想与做出决策的各种人工智能管理活动。
1.2技术技能人才现状和主要特点
1.2.1智能制造企业岗位分析
智能化制造科学技术专业人才主要分布在我国智能化制造的关键设备、智能化制造系统的集成和智能化制造技术装备的应用三大领域、机械专业制造商、机械专业制造商、检测和检测设备的制造商、网络大数据公司、工业软件公司、互联网物联网企业、系统集成制造商、单件大批量制造商生产公司、单件大批量制造商生产公司、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多品种量产企业等不同行业的企业岗位,从事各种机械行业的智能化制造。
1.2.2智能制造企业岗位人员学历分布
调研296家智慧制造和工程机械公司企业43787名员工。公司员工的整体教育背景如表2所示。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分工清楚,相应的专业学历条件也清晰;民营中小微企业,为了节省人力资源的成本,开放了岗位、多功能等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的岗位都是向高职、中专开放。拥有实践经验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与本科学士同时任教,公司没有明显的学历条件,更加注重自身的个人技术实践。
二、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构建与探索
根据国际经济学会论坛公开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到2025年,一半以上的劳动力都需要实现技能的重塑。对于那些还在继续努力工作的企业和员工,40%至2025年其核心技术将会发生变化,50%的企业和员工都需要进行技术重塑(同比增长4%)。未来工业时代将以IT和智能制造相关技术为主,围绕“端-云-网-智”技术架构发展各类专业。以软件工程、智能制造、IT基础设施、智能终端为交叉学习,细分领域;在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将根据行业和平台特点,结合相关行业技术,进行再造开发,形成新的体系,并与知名企业进行实践合作。
教师人才建设顶层设计和总体方向发展规划,引领智能教学体系全面有序发展;倡导打造多元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新体系建设,有效支撑数字经济学生高质量发展和培养;推动制定以应用效率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紫领”专业技术人才,是一种泛指具有符合智能化制造的要求,熟悉其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了解其相应的技术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具备自己动手操作和经营管理的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多年的密集职业教育,具备培养“紫领”人才的所有要素,通过智能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培养“紫领”人才为己任。通过“紫领工程”,高校将携手企业,共同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生态圈,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人才。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过去,它一直致力于推动智能技术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现在的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突出各种类型的教育特点,增强其适应性,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制造业数字化和数字化工业化升级的过程中,新人才是“新技术”与“新制造”的兼容纽带。国家期待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支持,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紫领”型专业技术人才,在这次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浪潮中所催生出来的新产业、新模式中起到更大的引领作用。支援“中国情报”,面向全球价值链上的中高端产品。
三、“紫领”工程在新IT时代中的发展
第一:我国职业教育工作作为“六稳”、“六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我国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大力发挥和弘扬“以人为本”的工匠精神,拓宽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就业途径,适当地放宽对于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各个环节限制。
第二:根据2020年12月以来的一项调查,教育部近日公布的一组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战略性重点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70%以上的一线新技术员工都是毕业生,这些都是来自于职业学校。但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发达国家的学历水平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对社会的认可程度有待加强。从学校内部结构来看,缺乏一批具有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技术能力的“双专业”师资,部分专业和企业愿意积极参加其办学,动力不足。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标准,落实教师进企业实习制度,提高福利待遇。
我们强调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础。学生毕业后不能只从事一份工作,必须掌握多种岗位和技术,甚至从事复杂的技术。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中高端行业的人才。通过课程改革、课程组合、教师分组课、学生上课,培养学生多岗位从事复杂技术的能力,立志培养能制造、能驾驭、善于维修的国际化人才。
第三,是发挥行业企业优势,激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由于主要东亚地区发达国家的行业领军性技术人才及专业工匠能力短缺,基础配套设施装备制造及先进的机械制造装备科学与工程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能力短缺,支持我國制造业快速发展和促进转型改造升级的人才能力较弱。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人才培养短板就业缺口较大预计在2025年将有机会首次达到950万。
总结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紫领”专业的人才,是面向新IT时代培养“大国工匠”的出路。所谓“紫领”专业技术人才,是一种泛指具有符合智能化制造的要求,熟悉其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了解其相应的技术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具备自己动手操作和经营管理的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通过寻找企业与供应链、合作伙伴、职业院校的合作,培养高职院校和教师的在职技术培训转型升级,开展专门的和实际应用培训项目,开展教学和研究性培训计划,全面促进技能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我国智能装备制造领域人才的理论和实际创新能力,建立起一个对外赋能产业人才的生态圈。
参考文献:
[1]吴雁,张珂,郑刚,杨瑞君,王晓军.“产教融合,同心致远”——智能制造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05):157-159.
[2]李晶,杨立娟,郭艳婕.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1(10):169-172.
[3]熊治文,冯道宁,林勇坚.智能制造背景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130-131.
[4]范豪.基于智能制造工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轻工科技,2020,36(04):174-175+180.
[5]张银南,罗朝盛.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9(05):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