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感官课堂”的构建
2021-09-10陈伟梅
陈伟梅
没有阅读量的累计,就没有质的提升。低年段是海量阅读最关键的阶段,教师应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学情特点,构建高效的“感官课堂”,让学生到达“眼到、耳到、口到”的境界。
一、视觉刺激,力求“了如指掌”
低年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发达,教师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视觉上满足学生需求——让相对固定的学习内容在学生面前重复出现,形成视觉刺激,力求达到“了如指掌”的认知程度。
(一)创设海读环境,无处不文章
尽管低年段的孩子识字量不多,但人人都能流利地背诵出几首脍炙人口的儿歌,这就是给学生创造视觉冲击的好机会。如儿歌《小蜜蜂》,我们可将班集命名为“小蜜蜂”班,随后把《小蜜蜂》这一首儿歌以文字的形式上墙,将儿歌中的生字通过加粗、标红的方式突出。每天教師利用3-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就着文化墙重温班级昵称、诵读儿歌《小蜜蜂》。学生掌握后,教师把儿歌中的生字单独“请”出,做成识字卡片。结果证明,儿歌中的生字早已在班上“混了个眼熟”。接着,教师再开发班本教材,将罗隐的咏物诗《蜂》以及更多和蜜蜂有关的儿歌、童谣或古诗搬进课堂作为识字教材。
(二)巧用多媒体,发挥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海量阅读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用多媒体精心包装教学内容。如我在多媒体设备上收集学生的头像照片、姓名汉字和姓名音节,并用动画效果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其中还穿插了学生照片、汉字和音节的连线配对游戏,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涨,学习效果也很突出。
(三)绘制多种思维导图教具,提高记忆力
低年段学生识字量有限,他们更喜欢形象直观的图像和画面。教师可尝试将圆圈图应用到识字写字教学中。如教学《雾在哪里》一课生字时,我以“雾”字的偏旁雨字头作为圆圈图小圆圈中的主题,引导学生在大圆圈中填入有关的同偏旁汉字“雷、霜、雪、露”等,在学生发挥联想联系旧知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得出“雨字头的字大多与自然现象有关”,以达到建构新旧知识有机体系的教学目的。Tony Buzan发明的思维导图学记古诗也很高效,如在学生通读《望庐山瀑布》一诗后,师生合作绘制思维导图(下图),学生看着黑板读2-3分钟,就能完成古诗的理解和背诵。
二、听觉熏陶,实现“耳熟能详”
俗话说“耳熟能详”。央视热播的节目《朗读者》《见字如面》,以及喜马拉雅等手机阅读应用,核心都是“听读”。
(一)课外教材录音播放
课前,教师给每位孩子发下《古诗接龙》《成语接龙》《声律启蒙》等课外学习教材。学新事物,孩子们都很喜欢,听第一遍录音,教室里一片静寂,第二遍、第三遍时要求学生模仿着小声跟读,教师只需轻按录音的播放按钮,学生竖起耳朵认真听,就能达到简单自在的海量阅读高效课堂。
(二)教师现场朗读
当孩子们在课堂上出现疲劳感时,教师还可以进行现场示范朗读。现场的朗读比音频更真实更可感,教师是学生喜爱的对象,学生很乐意听老师读。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一篇想象丰富的童话……再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从耳朵进入大脑的过程,就是孩子对文字的二次创作。
(三)学生朗读展示
身边的同伴是孩子们学习和模仿的直观榜样,挖掘现实生活中音色悦耳、发音标准的好苗子,无疑也是在培养新一代的“朗读者”。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我们从《三字童谣》和《学拼音儿歌77首》切入,随后将朗读的内容定在语文教材上,再去挑战绘本、童话、诗词等文本,每天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
三、熟读成诵,日后“出口成章”
语言学科,都离不开“语感”二字。因此,课内海量阅读要从不求甚解的诵读开始,现在不理解只是还没到理解的时候,对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
(一)增加课内诵读花样,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三分文七分读”,低年段的阅读教学,尤其要注意淡化理解,强化朗读。读的艺术不仅在于嘴上,还可以在读的姿势和方式上做文章。读的姿势有:摇头、拍桌、拍手、拍腿、与小伙伴对拍等。读的方式有:快读、慢读、鹦鹉学舌读、复读机读、重组教材对比读、滚雪球读、涨潮读、退潮读、秒表计时读和限时读等。
(二)增加课内诵读深度,提升阅读的高度
语文教师要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做经典传唱人。吟诵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一种古老读书法,我们可以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研修班等途径学习吟诵。并将吟诵带进课堂,和学生一起聆听、吟诵优秀的作品,定期开设“吟诵课堂”,增加诵读的深度,提高阅读的高度。
课标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如若仅仅将这145万字当作课后任务一样布置给学生,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可想而知。教师应在课堂上践行海量阅读,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将孩子们引入用文字写成的美丽世界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上 新版[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