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语境下教育关工委助力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2021-09-10李沛泽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思想道德融媒体

摘要:融媒体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教育关工委“五老”的政治引领作用,主要从建强队伍、互助帮扶、借力网络、志愿实践四个方面,积极探索教育关工委“五老”助力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助力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思想纽扣,为更好地完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项“战略工程、民心工程、系统工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关键词:融媒体;网络文化;教育关工委;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9-0063-02

一、教育关工委“五老”助力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价值

(一)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

融媒体时代,网络文化强有力地改变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虽然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积极的指引作用,但“网络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使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1]。这一特点使尚未完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少年信念不坚定、政治观念模糊、道德观念淡化等。因此,教育关工委“五老”助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五老”具有独特的榜样优势,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政治立场,对党和国家的革命、建设发展有着深刻的情怀和切身的体会,能使青少年在接受思想道德时更加信服。

(二)思想道德教育质量保证的需要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务。随着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对青年少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思想道德教育难度加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思政人员整体年轻,理论水平、经验都相对不足,关工委“五老”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起到指导、补充和协调的作用。“五老”大多是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他们信念坚定,党性强,在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培养教育党员方面有优势,不仅能缓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数量不足的压力,还能进一步充实党建工作队伍,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思想道德建设的使命需要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由此可见,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和砥柱,是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文化传承的担当者,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关系着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和民族的未来。这一历史使命决定了必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引导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需要、青少年成长需要与融媒体网络文化的背景下,教育关工委“五老”更应该肩负起思想道德建设这一历史使命,充分发挥作用,引导青少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二、教育关工委“五老”助力思想道德建设的困境

目前,教育关工委“五老”在助力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总体上适应了融媒体视域下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一)“五老”资源分布不均衡

就目前来看,教育关工委离退休教授、专家、干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工作热情很高,但适合并能够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人员数量相当有限,存在激励机制与制度不完善、资源匹配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优秀专家教授大多事务繁忙,同时,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部分关工委老师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时间精力有限。融媒体语境下,青少年的多样性特点与国家和社会对“五老”的高要求等因素,使教育关工委“五老”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后继乏人。

(二)“五老”教育模式较为传统

教育关工委“五老”受时代因素的影响,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及表达形式都较为传统,不能很好地满足青少年的现实需要,不能使青少年产生情感共鸣。青少年喜欢主动表现自己,特别是在网络空间上。然而“五老”不善于使用网络,即使在课堂的释疑解惑中,也多采用说教的方式,缺乏设问与互动,内容跟平常网络上获得的知识差不多,因而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佳。

(三)“五老”运用网络育人滞后

现在的青少年习惯使用网络,喜欢从网络上获取知识,他们喜欢图文并茂、言简意赅的信息。然而,关工委运用网络阵地育人的作用发挥相当不够,就目前来看,教育关工委网站建立极少,即使建立,也存在平台内容空、更新慢、导向不足、缺乏监管等问题。首先,“五老”对互联网敏感度不高,缺乏建设和维护的动力,年轻人对建设的内容不感兴趣。其次,互联网本是青少年的乐园,但“五老”在互联网平台开展的活动不多,内容更新不及时,不能很好地满足其需求,难以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因此,教育关工委网站的访问量和关注度不高,关工委“五老”在以德育人的过程中,网络育人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融媒体背景下教育关工委“五老”助力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融媒体的教育浪潮下,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都能创造知识、共享知识、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在这种开放的教育环境中,育人者与青少年之间更多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交换,教育功能被弱化。因此,要充分发挥“五老”优势,探索思想道德建设新路径,形成线上线下合力教育,切实不断地提升思想道德教育实效。

(一)建强队伍,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水平

加强教育关工委“五老”队伍建设,要坚持把政治信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民服务、严守纪律作为首要标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和激励机制建设,让更多优秀的“五老”加入教育关工委,不断壮大队伍。坚持与时俱进,强化学习培训,帮助教育关工委“五老”加深对互联网、新媒体的理论认识,加强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实践运用,养成上网、用网习惯,不断提升网络媒体素养,形成一支政治信念坚定,有道德、讲奉献、网络素养高的教育关工委“五老”队伍,切实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互助帮扶,运用“传、帮、带”形成合力

教育关工委“五老”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对党和国家的革命、建设发展有深刻的家国情怀和切身的体会。可通过名师心得分享与结对帮扶,通过“带德、带才、带教、带研”等,帮助德育工作者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实现教学相长。可通过邀请“五老”参与教职工学习、专题党课,与支部结对共建等,充分依托党校、党支部、团委等平台,形成纵横交错、立体化的关工委工作体系,同时为党员、积极分子讲授党课,帮助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让优秀青年加入党员队伍,逐步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建设中坚力量,通过发挥中坚力量不断提升青少年的德育文化水平,全面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科学化发展。

(三)借力网络,创新拓展新媒体育人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3]。融媒体网络平台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平台,因此要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一要构筑好网络阵地意识,提升关工委“五老”的影响力,建立关工委“五老”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等。内容上,关工委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要以人为本,贴近青少年实际设置教育内容、栏目等,深入青少年的生活及心理。同时,关工委“五老”要学会通过网络做好德育文化课堂建设,利用网站、手机、微信平台,直接与青少年和青年教师交流,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提升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平台的整体影响力。二要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线上线下合力育人,关工委“五老”要充分利用自己课堂教学优势、人生经验优势等,及时解读国家政策,弘扬革命精神,唱响主旋律,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育人工作贯穿始终,增强育人功能,形成线上线下育人合力,不断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三要积极运用新媒体和网络系统,发挥好网络育人优势,不断丰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通过人人网、微博、手机、QQ群、微信、关工委网站等开通读党章党规、党史国史、先进党员事迹等领域的党课及报告。关工委“五老”要及时在线上和线下对青少年的学习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网络新闻,敢于和善于批判不实新闻,不断增强青少年对网络新闻的辨别力,教会他们如何辩证全面地分析事物。

(四)志愿实践,积极构建思想道德实践育人体系

积极搭建德育平台,切实提升青少年德育水平,组织开展“朝夕相伴”志愿服务活动,使青少年与关工委五老“一对一”结对互助。青少年为关工委“五老”整理收集科研资料,教会他们使用手机、電脑浏览网页,建设博客和使用微信等。同时,“五老”用他们对党的忠诚和执着的精神熏陶着青少年,通过“历史资料征集”“回忆录讲解”等形式丰富的活动,让青少年感知和传承关工委“五老”的严谨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结语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在融媒体时代,要不断探索教育的新模式,充分运用、发挥关工委“五老”的政治与榜样优势,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利用中国好故事、好声音来引导青少年,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心,全面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倩.刘建基.“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J].南方论刊,2016(02):105-107.

[2]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 c_1110528066.htm,2014-05-05.

[3] 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0(01).

作者简介:李沛泽(1984—),男,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思想道德融媒体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