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地与古城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2021-09-10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21年9期
关键词:吴中拓片碑刻

亦安冉

吴中风雅何处寻?你可以走走苏州的大街小巷,可以看看那些枕河人家,可以听听软糯的吴侬软语,可以品尝精致讲究的苏式菜肴……

当然,也可以在博物馆里寻觅吴地与古城的风韵。

雅物里的吴地兴盛

春夏之交,最是江南好风景。2021年4月30日,“下江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文物展”在吴中博物馆正式启幕。本次“下江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文物展”是吴中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的首次合作,精选故宫博物院所藏与乾隆皇帝密切相关的宫廷文物116件(套),其中包括与苏州息息相关的宫廷文物60余件,不仅展现了清代苏州织造的丝染织绣、玉雕、漆器等独特工艺,也承载着乾隆六巡江南的文化记忆。

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清代苏工苏作,誉满全国。文物展上,由苏州织造制作完成的宫廷珍品,包括缂丝彩云金龙纹男夹朝袍、青玉交龙纽“御书房宝”、乾隆款脱胎朱漆菊瓣式盘等等。皇帝临时召见臣工之用的《宝座间场景》里,有宝座一个,围屏一面,宫扇一对,剔红香熏一对,甪端式香薰一对、亭式香筒一对。据《活计档》记载,乾隆时期苏州织造曾多次负责宫廷所需玉甪端和玉香筒的制作。一件件珍品再次回到苏州,一幅盛世江南长卷正在缓缓打开……

自古至今,苏州的匠艺传承有序。说起来,紫禁城与苏州城的关系深厚而紧密,从以蒯祥为代表的香山匠人留下的建筑巨制,到精巧细致的文房用品和生活用器,紫禁城里的苏州风,流行数百载,如今成为全社会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楼是乾隆“带回来”的苏作珍品,二楼的展厅里,“匠艺”系列首展“入核有神——方寸之间的匠心琴韵”,正在展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陆小琴21件(套)作品。取法古意的《核舟记》《金陵十二钗》,以古为新的《十二生肖印章》《太湖霞光》等核雕,融画意诗境于方寸小核。

一颗本不起眼的果核,如何变成一件巧夺天工的核雕艺术品?“五一”假期第一天,核雕大师课受到热捧。参观者跟着匠人,体验一刀一划,一铲一刻,在一枚果核上雕刻出大千世界的非凡匠心。

据介绍,“匠艺”系列展是吴中博物馆的非遗系列展,该系列展览将聚焦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用博物馆自身在文化阐释、内容展示、教育互动中的优势,连接公众与非遗,连接当下與传统,连接技艺与产业,解读匠心与人文。之后吴中博物馆“匠艺”系列还将会进行苏绣、砚制、玉雕等传统工艺的展示与解读。每两个月一次的“匠艺”非遗文化展,也是吴中博物馆频次最高的展。

风雅文物最能见证吴地曾经的精彩。且不说明清时期的苏工苏作,即便是新石器时代的良渚陶器,抑或六朝的青瓷、五代的秘色瓷,乃至陶瓷史上高峰的宋代官窑,元代的青花及明清瓷器,或多或少都与吴地的文化、经济有关。

吴中风雅此处寻。吴中博物馆,又名“吴文化博物馆”,从开馆伊始,就用风物文物精细讲述吴文化变迁。馆长陈曾路在媒体采访中专门做过介绍,“考古探吴中”和“风雅颂吴中”两大常设展,是以“吴文化”为核心串联起的展览,1454件文物,前者是用考古发现的资料,去串联吴地、吴中,甚至江南的历史,后者则是广义的吴文化,展现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代,从风物、人情、地理再到雅颂的传承,讲述吴文化在历史阶段的变迁与发展。

风物是魂,建筑是形,形与魂里都透着吴文化的影子。吴中博物馆外形就是一个大写的“吴”,沿用苏州街巷的灰白色调,展厅中央设宽阔的中庭空间,将各个不同的展厅连接在一起,像极了中国的庭院。千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和宝带桥,悠然静谧地矗立在窗外不远处。二楼主展厅的入口,门前是一组精致的园林小景,4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6800多套文物藏品,其中一级品55件、二级品66件、三级品177件,吴中博物馆,可谓处处是吴风雅韵。

这些特展值得一看

下江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文物展

吴中博物馆一楼第一特展厅

2021.05.01~2021.07.31

本次“下江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文物展”由吴中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本次展品精选了与苏州息息相关的宫廷文物60余件,文物展持续到7月底,非常有看点。

启幕江南——草鞋山遗址与环太湖地区史前文明展

吴中博物馆一层第二特展厅

2021年5月18日-8月14日

环太湖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启幕江南——草鞋山遗址与环太湖地区史前文明展”由吴中博物馆策展,10家环太湖地区文博单位的178件/套太湖史前文物参展,涉及环太湖地区15个遗址,将为观众呈现了一段完整而精彩的环太湖史前历史。

碑刻里的姑苏繁华

碑刻是会说话的石头,从碑刻中,可以探寻历史留下的印记。苏州碑刻博物馆是专门收藏、研究、陈列、复制苏州地方性碑刻的专业性博物馆,博物馆里的每一块碑刻都承载着姑苏古城的历史记忆,收藏的碑刻横跨了五代至民国近一千年的历史,光是碑刻上记载的有关“苏州”的称呼,就有好几种。

“吴郡”这个称呼,可以在《吴郡重修大成殿记》中找到印证。南宋绍兴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141年由徐实刊刻的此碑,是地道的宋碑原刻,也是苏州郡学文庙有关历史记录的最早碑刻。碑文由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的儿子米友仁书写,叙述了南宋绍兴年间,平江知府梁汝嘉重修苏州文庙大成殿的来龙去脉。

苏州还有“平江”这个别称。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宋徽宗敕升苏州为平江府,于是苏州开始了“平江”之称,《平江图》碑反映的就是这个史实。《平江图》,对于苏州来说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碑刻。碑刻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最详尽的石刻城市平面图之一。2500多年来,苏州行政体制不断变更,名称也多次改变,但城址基本未变。我们一直说苏州是古城保护做得最好的城市,为什么这么有底气?看看《平江图》就知道了。苏州经历过许多次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人们总能照着《平江图》把它修好。直至今天,苏州仍然基本延续了《平江图》“水陆相邻、河路平行、前街后河、河街相临”的双棋盘城坊格局。文化自信,就是这么来的。

元代对苏州的称呼是“平江路”。當然,“路”是元代的行政区划名称。《平江路重建至圣文宣王庙记碑》是佐证。明初(1367年),改元代的平江路为苏州府,明清两代后来都称苏州为“苏州府”。

明清姑苏的繁华在碑刻里可以找到广阔的印证。碑刻博物馆里馆藏的261块二级文物——明清苏州工商经济碑,一直都是反映苏州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各种商帮在吴地聚集,一块块碑刻出自能工巧匠之手,记载着苏州各行各业的繁荣。

经济繁荣,文化兴盛。181块古代书法碑刻巍巍壮观,其中最著名的——过云楼藏帖,是清代过云楼主人顾文彬从所藏的历代真迹中挑出24位书法家精品,不惜重金聘请能工巧匠,亲自督工镌刻而成的,“过云楼藏帖”称得上是绝代佳品,是吴地书法刻帖的最高成就之一。

苏州有一项“特产”:状元。苏州碑刻博物馆也是苏州文庙的所在地,纵观中国科举制存在的1300年间,苏州地区共出产文武状元50人。文脉如此兴盛,而要管窥这种兴盛的缘由,作为中古时期苏州地方教育缩影的苏州文庙府学,便是一个很好的注解。碑刻博物馆馆藏的近70方的儒学碑刻和拓片,是见证苏州文庙府学前行历程中闪亮的坐标,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千年书乡”的文脉传承史。

这些展不可错过

2021年,碑刻博物馆的三个展览,通过所藏碑刻拓片阐释吴地历史与文化。

忆江南——苏州大运河碑刻拓片展

8月,“忆江南——苏州大运河碑刻拓片展”。展览以“碑刻里的大运河”为核心,将精心挑选历代七十余件与大运河苏州段息息相关的碑刻拓片,力求从桥梁交通、政治经济、人文风貌等方面入手,将史料与场景相融合,向观众娓娓述说大运河的苏州故事。

铁笔铮铮 薪火相承——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碑刻非遗技艺传承展

10月,“铁笔铮铮 薪火相承——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碑刻非遗技艺传承展”。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新一代刻碑人,正用自己手中不辍的刀笔,镌刻社会主义的新风貌。

文·明——吴门书派书法拓片展

12月,“文·明——吴门书派书法拓片展”。将精选百余件馆藏精品拓片,从“吴门书派”的“先导者”、“全盛期”、“后继者”三个部分,展示“吴门书派”众书家的书法作品,体现了继承、包容、创新、进取的书学精神。

猜你喜欢

吴中拓片碑刻
明显陵碑刻图式元素的艺术特征探析
Were Dinosaurs Able to Swim?
杨陵区文化馆“熔古铸今·金石遗韵”杨陵区高浮雕拓片展开幕
吴中逸、姜水舟作品
拓片
电法透视技术实践应用
电法透视技术实践应用
你读过历史,有没有见过历史的影子
欲访汉碑游齐鲁 致尚宽厚遗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