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馆之城”起航

2021-09-10丁云

现代苏州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博场馆全市

丁云

“苏州绝大部分文博场馆的受众人群以本地市民为主。”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博物馆处处长钟芸菲认为,同时受益于国内已经疫情防控常态化,对苏州的文博场馆而言,疫情并没有造成很大影响。对于苏州的文博场馆,讨论“一城百馆,博物苏州”的未来路径发展,来得更切实际。

一城百馆,博物苏州

截至2020年底,苏州全市已建成开放博物馆,包括纪念馆、陈列馆以及馆藏古代书画、古籍的美术馆在内,达到102家,其中44家在省级文物部门备案。“百馆之城”名副其实,下一个目标,是实现“一城百馆,博物苏州”。

“一城百馆,博物苏州”,既表明已达上百家的场馆数量,同时又展现着“更注重江南文化,更注重苏州地域特色”的内容实质。苏州文博场馆的发展,正朝着百花齐放的格局迈进。

2012年,苏州首次提出“博物馆城建设推进工程”。2018年,苏州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使全市博物馆总量达到100家左右”的目标,并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每13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而截至2020年底,苏州大市内常住人口每13万人拥有博物馆1.2家,苏州市区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拥有博物馆1.2家。“十三五”期间,苏州文博场馆的参观人次就在2019年达到高峰,年人流量超过了950万人次,青少年参观博物馆人次在2019年也达到年约190万人次的前期高峰。

“百馆”之中,国有博物馆约占七成,非国有博物馆占到三成。依据场馆类型,博物馆56家,陈列馆18家,纪念馆17家,美术馆11家;依照主题内容,综合类14家,历史类24家,艺术类19家,其他主题类型占到42.3%;而根据场馆等级,全市拥有国家等级博物馆9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常熟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张家港博物馆、太仓博物馆、吴江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

“此次纳入‘百馆的,除了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还有一部分美术馆。在国外,博物馆大概念里包含美术馆、纪念馆,因而我们在此次筛选时,将馆藏有一部分古代书籍和古代书画的美术馆也纳入到了‘百馆序列中。”钟芸菲解释道。

目前的国有博物馆,相对运营品质较高;行业馆集中展现苏州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符号在门类上的特色,比如非遗、丝绸、戏曲、苏绣相关主题的专业博物馆。

“政府无法承担所有的场馆建设。一些门类中的行业馆,更鼓励由行业协会、行业组织来筹建,当他们认为藏品量已经达到建馆条件时,政府就会从专业业务角度指导他们。”钟芸菲认为,博物馆的建成并非一蹴而就,既有专业门槛,比如人员、藏品、场馆等,均需达到建馆条件,具备了向公众开放的能力,且累积到一定规模的受众,因而“行业馆的建设也都是经历了较长的筹备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十四”五期间,苏州将大力支持鼓励行业馆的发展,比如体育博物馆、教育博物馆之类,也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这成为很重要的一支补充力量。

如果说,“十三五”期间“百馆”的目标是初步建成“百馆之城”,那么“十四五”期间“百馆”的目标则是追求博物馆运营品质的提升。文物部门将从专业业务角度,对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进行指导,例如藏品的征集、展陈,社教活动的开展等。此外,政府每年会通过扶持资金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

目前,数家博物馆正在新馆建设中。除了苏州博物馆西馆,还有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考古博物馆、吴江博物馆新馆、昆山戏曲博物馆等。“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正在做展陈概念方案的专家组评估。”钟芸菲透露。

让大家都愿到博物馆来

苏州各大博物馆加快向线上发展的速度,这在之前就是有所准备的。“十三五”期间,全市多家博物馆不断推进可移动文物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博物馆藏品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2020年,通过整合全市优质博物馆资源,“一城百馆博物苏州”博物馆城游小程序正式上线,为苏州文博机构与游客之间提供了便利穩定的互通工具。

“博物馆城游小程序的小程序,嫁接到了苏周到App和苏州文旅总入口的平台上,以供那些没有能力自建平台,包括实行实名制预约入馆的博物馆使用。同时,官方平台每月推送苏州全市正在或即将进行的展览、社教活动以及讲座等。这种构建提供给全市所有的文博机构使用。”钟芸菲介绍。

当然,虽然线上观展是接下来要推动的工作之一,但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线上观展是现场观展的一种补充,作为更好地服务、辅助观众观展的手段之一。展览散发出的气息与魅力,恐怕只有在与展品面对面交流、共融时,才能感受得到。

102家苏州的文博场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苏博与它的小伙伴们”。

在新一轮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中,苏州博物馆排名全国第三,是唯一跻身“优秀”等次的地市级博物馆。“在人、财、物的匹配度上,其他馆确实与苏博不可同日而语。”苏博不但在苏州是一个具有引领性的代表性博物馆,更在国际上代表苏州文化发声和传达,它对标发展的路径是国际一流的博物馆。苏博建设西馆的原因之一,就是基于有大量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然而小伙伴们也是各有各的主题和特色。在已公布的国家级博物馆中,生肖邮票博物馆达标国家三级博物馆,是苏州市首家成为国家等级馆的非国有博物馆。“说明生肖博物馆近年来,正按照博物馆的建设发展要求,一步步推进,从展陈、运营模式到平时社教活动的开展,也是做得相当有质量,因而在去年的等级评定当中,能够符合三级博物馆的评定要求。”

苏州状元博物馆,位于古城内的钮家巷,处于平江路历史街区内,人流量很大,原因在于将博物馆与苏州本地的状元文化结合在一起,博物馆与旅游业态又达成了互补的跨界融合。到历史街区旅游的观众,可以同时接收到博物馆希望传播的文化内容。江南茶文化博物馆,距离紫金庵很近,同时传播着东山的碧螺春文化。“因而博物馆的建设与景区建设融合度较高,也是政府鼓励特色博物馆延伸发展的方向。”钟芸菲说。再比如相城的巧生炉博物馆,本身是对当地“非遗”文化的活态展示,既展示了收藏人对巧生炉工艺的认知,又传播、发扬着相城当地的“非遗”文化。巧生炉能够作为相城当地的代表性伴手礼,博物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每一个博物馆的功能定位不一样,并非都要做成故宫博物院或苏州博物馆。当下,博物馆正作为“社区文化中心”不断发挥着功能。“十三五”期间,全市博物馆举办了大量公共讲座,围绕陈列展览、地方文化等不同主题,举办公共讲座765场,参与观众近17万人次;多家博物馆开放公共讲座线上资源,总观看量近10万人次。围绕馆藏资源,全市备案博物馆共策划社会教育活动2441场,参与观众达66万人次。其间,社会教育活动场次最多的是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达到了467场次。

“如果每一个博物馆可以辐射周围1公里之内的社区,那么102家文博场所散发出的文化能量就极其巨大了。一个博物馆能辐射几个社区几个街道做好服务,让社区老百姓都愿意来,就非常成功了。”苏州文博界相关人士说。

猜你喜欢

文博场馆全市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关于文博场馆宣教工作的些许思考
基于文博信息技术下的创新体系研究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第三届敦煌文博会9月举行
基于太仓文博资源的地方文化创意项目开发与研究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