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挫折教育,完善小学生人格品质
2021-09-10宋颖
宋颖
摘要:挫折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情感和心理经历。因此,以往的小学教育并不重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认为随着学生经验教训的积累,自然能够使得他们越来越适应挫折。但是,社会在发展,小学生也在不断变化,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像教师想象得那样可以逐渐应对困难和挫折,有时会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进而影响到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乃至人格品质上出现问题。以下就从对挫折的概述及针对小学生展开挫折教育的有效策略两个主要角度加以论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挫折教育;小学生挫折教育;人格品质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心理上出现问题,就不能从正确的视角看待他人和各种事物,存在各种不健康的偏见。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就会表现为扭曲的道德认识,使人格品质受到很大影响。一方面表现得非常脆弱,另一方面又不能正确归因,总认为是外界因素导致了自己现在面临的窘境,最终可能做出无可挽回的事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做好挫折教育,增强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人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对“挫折”的概述
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客观或主观原因被打断或阻碍,动机得不到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一种情绪体验。简而言之,它是一种阻止个人有目的行为之后,个人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接触更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事物,困难和失败是避免不了的。如果把目光集中在小学阶段,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大都来自家长、教师和同学,这种情况无法避免,但要做好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拥有越来越强大的自我调适能力。
二、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策略
1、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挫折
一名心理成长正常的成年人,会坦诚面对各种困难。虽然他们也会产生沮丧、失望、焦躁等各种情绪,但不会因此而影响他们的行动,不会沉浸到这种情绪中无法自发,因为他们知道生活本来就不会一帆风顺,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成功也有失败。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挫折同样在所难免,同样会产生挫折感。教师要做的不是把学生“全方位”地保护起来,让他们遇不到困难,那样其实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而是要帮助他们缓解因困难和挫折而产生的负面情绪,能够积极面对,逐步化解。
例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各种带有竞赛性质的集体活动,活动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特点与发展需求,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给予全体学生以展现自我的舞台。在这样丰富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和失败的可能,都会经常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每当学生失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成长,既要与别人对比,也要与自己对比。还要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说一说自己上次为什么成功,这次为什么失败,彼此敞开心扉,舒缓心理压力。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就能够逐渐适应并勇敢面对挫折。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勇敢面对挫折只是挫折的第一步,还要端正学生对于挫折的认识。试想一名学生已经习惯和适应了挫折,但是他对挫折的认识不正确,不是想方设法去提升自己,克服困难,使得自己今后不会再遇到类似的挫折,而是变成对困难与挫折漠不关心,这种挫折教育显然是出现了偏差,仍然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有的学生还可能恰恰相反,急于求成,总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去解决困难,结果因为没有做好能力上的准备而再次失败,挫折感更强。这些都是教师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时需要竭力避免的。
例如,一名学生的成绩一直比较好。结果在一次考试中,因为跑题所以作文的分数非常不理想。结果他对自己的这次失误非常在意,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了研究怎样写好作文上。结果虽然作文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在其他学科领域出现了问题,得不偿失,感到了更加强烈的受挫感。这时教师就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先要对学生加以肯定和鼓励,让他认识到他想要克服困难的想法是正常的,为此付出努力也是正确的,但要量力而行,通盘考虑,不能顾此失彼,然后在教学上给予他更多的指导,提升他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尽快克服困难。
3、教會学生调节心理挫折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困难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挫折是一种心理感受。这就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困难,有的人会产生很强烈的挫折感,有的人则不会如此。在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自我调节的能力。教师不可能注意到学生遇到的所有困难,一定有些时候是需要学生自己去解决的。如果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对自己的挫折教育,那么学生的人格品质并不会变得坚强和正直,而会是脆弱和对他人的迁怒。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教会学生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够将自己从各种负面情绪中解放出来。
比如,学生感受到挫折之后普遍会觉得沮丧、压抑、焦虑和愤怒。教师要做的不是压制学生出现这些情绪,而且也不可能做到。但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产生这些情绪的时候去与同学朋友倾诉,进行某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或者直接在老师、家长或朋友的面前哭出来。这些办法或者能够帮助学生将负面情绪倾泻出来,或者能够让学生暂时转移注意力,都能够让他们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而且这几种方法都能够让学生获得某种积极正面的反馈,这些反馈,比如通过运动得到了体能上的进步,这会让学生重拾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
总之,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增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关系着学生的人格品质形成等重要问题。教师应该对挫折教育有足够的重视,要让挫折教育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能够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去有效应对实际问题,进而将他们培养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德举.论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J].考试周刊,2017(76):26.
[2]李婕.浅议小学生抗挫折教育[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S1):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