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教学 让学习自然发生
2021-09-10吴燕萍
吴燕萍
摘要:在当今数学教学中,困扰我们较多的是老师都教了,学生听懂了,但是学生独立解题时仍有困惑。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可能学生上课不够认真,或者记忆力不佳,或者理解力偏低等。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老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具有个体差异的人,所以我们更要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创造出能弥补不足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核心问题;教学;学生;教师
问题,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载体。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学生能立即作答的,而是要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合作探究、交流互动,且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此说来,怎样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成效。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的教学,能有效降低因个体差异带来的学习困扰,促使学生学习自然发生。
一、概念界定
核心问题教学,即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教学,核心问题是一节课的教学命脉,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围绕它开展、发生、发展。
二、优势分析
核心问题教学,如何促使学生的学习自然发生,它有着怎样的优势呢?
1.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学生听讲抓得住要害。
2.教学过程逻辑性强,学生听课不容易走神。
3.教师提问方向明确,学生思考问题对性强。
4.启发得多、搀扶得少,促进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5.开放性强,学生思考问题不受限。
6.核心问题高度凝练,利于学生清晰学习目标。
……
核心问题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放心、放手、信任和尊重。核心问题教学,开放教师的教学行为,激活学生的自主思维,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开发。
三、教学运用
(一)设计核心问题——备课主要内容
备课到底备什么?面对一个教学内容,许多老师的习惯就是按照书本例题和习题的顺序,把书上所有内容塞到学生头脑中去;或者直接拿来主义,被现成的课件和教案束缚自己的教学思路。显然,这与核心问题教学是相违背的。
不妨,我们先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学习者的角色,作为一个学习者,课前可能会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它能帮助我解决什么样的新问题?所学的新知识和之前学过的哪个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正好解决了学习者的这些疑虑,那么学习者是不是就会听得更加入耳、入心?因此,备课不是“背课”,备课也不是拿来主义,备课应思考如何引领听者的大脑自觉运转,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头脑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一起融入到新课的教学设计中去,凝聚成引领新课教学的核心问题。所以,备课其实就是要设计好核心问题,让核心问题导航老师的教学,引领学生的学习自然发生。
那么,什么样的核心问题才能让学习自然发生呢?
1.变多而杂为少而精
任何东西,多即无。课堂提问也一样,提得太多,容易主次不分,抓不住重点,而且给人感觉散乱而缺乏逻辑性,使学生难以领悟教师的用意。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先抓大方向,整理出总框架,然后再提炼出为数不多的核心问题。
比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课,如果仅仅围绕着要解决的那个实际问题,那么每个实际问题都不一样,有图形的转化,有算式的转化,有语句的转化,有思考角度的转化……如果就着问题本身来研究解决策略的话,一节课下来,将会累计许许多多杂乱的小问题,最终转化的策略留给学生的印象可能会是“好复杂”、“好难”,等等。但是,如果能在变化多端的同类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少而精的几个核心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策略,那将会使学生的学习有抓手,因为有了抓手,学习就能自然发生。
解决这些问题时都变了原先的模样却没有改变结果。所以,思考解决策略时把重点放在“怎么变才能使结果不变但解决起来却比原来方便”这个点上。有了重点,核心问题也就出炉了。
2.变教师立场为学生立场
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为例,学生需要学会的是策略,而不光光是解决问题,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可以变成以后解决其它同类问题的一把钥匙。因此,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就是需要学生习得以下几点:
(1)转化的策略有什么优势?
(2)转化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转化?
(3)以前的哪些知识学习中也用到过这种策略?
但是,这三个问题是教师立场下的核心问题,我们备课时还需要将之转化为学生立场。我们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核心问题来设计整节课的教学流程:
(1)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有什么好办法?你为什么要用这个办法?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2)思考:转化前后,变了什么?什么没变?
(3)你觉得转化的策略好在哪里?以前有没有用过这样的策略解决了什么问题?
同样的三个问题,都紧扣知识重点——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突破知识难点——有效转化;直击知识本质——转化就是以不改变结果为前提的有效转变。但是,将站在教师立场思考的教什么的问题转变成站在学生立场思考的学什么的问题,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核心问题细化——驾驭数学课堂
核心问题只是一堂课的总体框架,是粗线条,驾驭课堂教学还是需要把核心问题的框架进一步细化的。
1.抓住本质
任何一个核心问题,最终都是为知识本质服务的,老师抓住了本质,学生就习得了本质。比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中,转化的策略本质是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转变原来的样子,使问题变得易于解决。把两张看似完全不一样的图,经过平移或旋转部分图形,结果变成了两幅一模一样的图,从而发现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转化前后,面积没变;把一幅不规则形状的图,经过平移部分线段,结果变成了规则图形,周长就好算多了,转化前后,周长没变;把一个长长的算式,经过画图理解,结果变成了另一个简短的算式,算起来简便多了,转化前后,计算结果没变……不管遇到哪一类问题,教学始终抓住“变了什么,什么没变?”展开教学,就抓住了策略教学的本质。对学生而言,遇到不同的实际问题,只要是能用转化策略解决的问题,他们就都能就着转化的本质去着手思考,从而顺利解决问题。于他们而言,抓住了本质就抓住了一切,学生自发地参与课堂,学习也就自然发生了。
2.重视生成
老师作再多的预设,都无法预设到全部。因此,核心问题教学一样要重视学生的当堂生成。但再多的生成,百变不离其中。比如《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中,计算+++++,当老师提示学生思考每个分数的意义时,有一名学生想到了把这些分数看成是一条线段的、、……,它们相加就相当于这条线段上只剩下最后一小段没有被加进去,所以算式可以转化为1减去最后一个分数的差;第二位学生由分一条线段想到分一个正方形;第三位学生又调整分正方形的方法:每次都取前一次的一半,往下越分越小,就能明显地看出最后剩下的那一份就是最后的那个分数。在以前的听课過程中,经常听到老师在这里是直接告诉学生把正方形想成是单位“1”的,但是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的其它生成。
允许学生生成,才能揭示知识本质,才能推动课堂核心问题的解决。
3.给足空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核心问题教学,核心问题是老师备课时就已经确定了的,但是,学生的掌握情况是要允许有所不同的。比如:《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中,计算1+3+5+7+9,可以把算式转化为“(头+尾)×个数÷2”,即(1+9)×5÷2=25;也可以转化为平均数(中间数)的5倍,即5×5=25;还可以通过画图发现规律:用52=25来计算解决。老师围绕“不变结果变模样”的核心问题展开教学,不同的学生最终发展到哪个程度,是由个体差异决定的,教师要做的是在核心问题下给足学生空间,让他们能跳多高跳多高。
(三)助力日常解题——核心问题教学果实
核心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将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解题中。核心问题教学下的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记忆中也会留下最关键的核心内容,既然是核心内容,那就一定也是少而精的,一定也是框架式的,一定也是记忆深刻的。就如学生掌握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尝试和运用转化策略,并且会自发思考变与不变的问题,这就是学习的自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