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2021-09-10薛庆超
薛庆超
[关键词]邓小平;遵义会议精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重要会议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解决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遵义会议;第二次是社会主义时期结束“十年内乱”后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参加了遵义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两次重要会议。他在遵义会议上作为中共中央秘书长,成为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性转折会议的亲历者和历史见证者。他主导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举世闻名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次重要会议都集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也是遵义会议精神的精髓。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歷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一、遵义会议是邓小平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
邓小平早年在欧洲勤工俭学投身共产主义运动,是中国最早的青年团员和共产党员之一。回国后投身中国大革命,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冯玉祥部队从事政治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从事地下工作,历任中央秘书和中央秘书长等,作为中央代表领导百色起义、担任红七军和红八军政治委员。1931年8月,邓小平到上海向中央汇报红七军工作后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在“左”倾教条主义统治中央时期,为了否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开展了反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集团”的错误斗争,邓小平被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头子”并被撤销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职务,最后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并被派到乐安县南村区委当巡视员。由于乐安地处边缘地区,“左”倾教条主义者唯恐他在那里“闹乱子”,待了不足十天他又被江西省委召回,调到红军总政治部,并主编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直到长征途中的黎平会议。由此可见,遵义会议前,邓小平的政治生涯起起落落,跌宕起伏,充满曲折。
随着黎平会议上毛泽东在中共中央领导地位的改善和在遵义会议卜领导地位的确立,邓小平也结束了被“左”倾教条主义者打击排斥的境地,重新回到领导岗位,从中共中央秘书长到红一方面军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和主任,后又历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和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一直到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委员、晋冀鲁豫抗日民主根据地党政军主要负责人等。正如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所说:“小平同志因为遵义会议前受排挤,那么遵义会议纠正了这个错误路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个转折,对小平同志来说也是小平同志一个转折。”因此,遵义会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邓小平革命生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
二、邓小平对遵义会议高度评价:“如何革命的问题,遵义会议就解决了”,“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
在邓小平的谈话、报告中,多次从回顾、总结、汲取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角度,讲到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1957年4月8日,邓小平在一次报告中谈到:“当然就我们党的中央来说,如何革命的问题,遵义会议就解决了。”1965年邓小平同亚洲一位共产党领导人谈话时指出:“长征的前一段,因为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指挥,所以就犯错误,使红一方面军由八万人减少到三万人。到了遵义,王明、博古路线不能继续下去了,怎么办?就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才开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毛泽东同志正确处理党内问题的政策,使大家团结起来了,渡过了最困难的时刻,完成了长征。长征结束以后,毛泽东同志还没有当总书记。当然,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就是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了。”1989年5月31日,邓小平在同两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从毛刘周朱开始,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也很不成熟的。从陈独秀起,一直到遵义会议,没有一届是真正成熟的……我们党的历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领导,是从毛刘周朱这一代开始。”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再次强调指出:“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④1981年6月,在邓小平亲自主持、具体指导下起草,由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遵义会议作出了高度评价: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邓小平对遵义会议精神的践行和发扬:“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
实事求是,最早源于《汉书·河问献王传》记载,汉景帝之子河问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就是“点石成金”,将实事求是赋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崭新内涵。毛泽东历来反对离开中国社会实际和中国革命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他反对本本主义,注重调查研究,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在遵义会议上严厉批评“左”倾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主张根据长征实际情况决定红军战略方针和长征前进方向。这就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他进一步解释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通过延安整风,毛泽东把实事求是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决反对一切教条主义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发展真理。遵义会议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正是从当时的中国革命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才带领中国革命走出困境,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邓小平也是实事求是的典范,实事求是精神贯穿了他的政治生涯。
(一)鄧小平在遵义调研期间贯彻实事求是精神
1958年11月,邓小平在遵义调查研究期间,深入街道、工厂和农村,与干部、群众进行广泛接触和交谈。陪同调研的中共遵义地委书记李苏波对邓小平讲过的一段话一直铭记在心,难以忘怀。邓小平指出,贵州是山区,山区应有山区的搞法,不能像平原那样搞。譬如,苏联有苏联的社会主义,中国要办中国的社会主义,中国不能照搬苏联的搞法。这就是遵义会议精神的精髓,即实事求是地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的路。邓小平关于中国要办中国的社会主义、遵义会议精神的精髓即实事求是地根据各自的实情走自己的路的阐述,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邓小平明确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源头之一,也是邓小平对遵义会议精神的高度提炼、升华、概括和总结,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和哲理,对研究和发掘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渊源、实践渊源和思想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958年11月2日至5日,邓小平到贵州调研期间,正值“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热火朝天”之际,由于“左”倾错误影响,违背实事求是原则,违反经济规律,造成地方工业建设项目摊子大、战线长、投资规模膨胀,远远超出了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承受能力,出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11月2日,邓小平在贵阳市郊花溪区仔细询问群众生活情况,例如房子怎么修、托儿所怎么办、娃娃怎么带、人家不愿入托怎么办?他在农村仔细询问农民的伙食情况,同花溪区负责同志谈话时有针对性地批评了全国出现的“浮夸风”。11月3日,邓小平风尘仆仆来到遵义,没有休息就立即听取遵义地委书记李苏波关于全区农村工作的情况汇报,视察红旗人民公社和遵义县大风暴人民公社的食堂、托儿所和秋耕情况,广泛接触人民公社社员。11月4日到贵州铁合金厂实地了解遵义矿产资源储量。邓小平针对贵州经济比较落后的状况,强调要改变观点,发展生产,增加国民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邓小平在遵义召开的贵州省委常委会议上,针对人民公社实行半供给制、忽视多种经营等情况,指出:“要千方百计地搞多种经营,搞点有色金属,搞点经济作物,必须搞有交换价值的东西。要搞铝县、铜县、铀矿县、烤烟县、麻县、木材县,总要搞一些特色。”“铝是尖端科学的重要材料,炼铝要创造出一条道路来……要搞铝锭。”他还对交通问题、能源问题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意见,比如“交通要搞,每一个公社要通公路”;“要搞水电站,先搞小的,每个水电站兼顾灌溉”;“水利概念要改变,农田用小水利来解决,山地以蓄水为主,拼命存水”。这些指示都是他在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当时贵州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也是他对遵义会议精神的精髓即实事求是精神的最好诠释。历史发展证明,邓小平的上述谈话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切中时弊,充满实事求是的光辉,对指导当时贵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精神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
粉碎“四人帮”不久,1977年9月19日邓小平同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我提出这个问题,可有人反对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1978年9月16日,他在《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中再次强调:“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12月他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强调:“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⑨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针对国外的一些议论直言不讳地说:“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别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可以毫无疑义地说,始终不渝坚持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邓小平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的一条主线。1979年3月,邓小平指出要根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地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他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邓小平领导全党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进程中,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981年邓小平指导起草、定稿,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二大根据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系列完整表述,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郑重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证明,遵义会议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然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所以,邓小平多次与外宾谈话时明确而又诙谐地说:“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比较实际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遵义会议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长征的转折点,发扬光大遵义会议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传承和弘扬遵义会议的实事求是精神。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