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式景观设计的探讨研究

2021-09-10胡贞贞林玫伶仇玉珠

艺术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探讨研究沉浸式景观设计

胡贞贞 林玫伶 仇玉珠

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体验式的环境空间设计。本文旨在通过探讨研究沉浸式体验,为将来的景观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从发展景观设计、探讨沉浸式体验景观的目的出发,结合新时代科学技术手法,以及沉浸式体验设计的交互体验,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总结出一种运用沉浸式景观设计原则进行当代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并指出要通过对国内沉浸式体验景观案例的研究,打造出符合地域文化、融合中国设计元素、与时俱进的景观设计作品。

关键词:沉浸式;景观设计;探讨研究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技与艺术逐渐运用于景观设计领域。运用好设计原则,创造出精妙绝伦的体验设计是当代景观设计师的重要责任。沉浸式设计最早出现在游戏设计领域,随着景观设计的发展,“沉浸式”一词开始出现在景观设计领域。沉浸式景观设计展现出的设计风格、设计手法以及设计效果,对景观设计来说是一次重大创新,对沉浸式景观设计的研究、对未来的景观设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研究意义

西蒙在《景观设计学》一书中提到,我们设计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形体,而是一种体验。在现代,景观作为一种观赏形式存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想要多方位体验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景观设计形式——沉浸式景观设计。沉浸式景观采用艺术、设计、科技结合的手法,为观众带来精妙绝伦的景观体验。如何将该景观设计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人们提供多方位的景观精神体验,是现代景观设计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 沉浸式景观设计概述

2.1 沉浸式体验设计的概念

沉浸式体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运用技术、艺术和科技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空间体验。沉浸式体验首先是由一个主题引出设计,其次根据设计的逻辑关系组成各种各样的形态。专业的设计人员通过精心制造、设计融合、方案运作、互动关系等打造一个符号系统,让受众群体沉浸在所营造的环境之中。

2.2 沉浸式景观设计的概念

沉浸式景观设计是将体验者置入一个景观环境中,使体验者达到一种参与式的身心放松的景观体验设计。《设计的法则》书中将沉浸式体验解释为心流(flow),心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Csikszentmihalyi) 于1975年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的心理状态和交互体验的心理学理论[1]。

2.3 沉浸式体验的内容

沉浸式体验可以分为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感官体验主要是五感的体验,利用环境对人的刺激作用,让人感觉到刺激达到心流的状态,但是很难持久。认知体验主要是通过策略性的活动达到对人的技能与挑战匹配,利用人的认知进行体验。既要有丰富的感官体验,也要有丰富的认知体验,沉浸式体验设计才能达到沉浸式的效果。

3 沉浸式景观设计的原则

3.1 叙事性设计原则

叙事大致可以划分为诗词型、散文型及小说型三种类型,主要指通过人为布置场景、灯光等虚拟情节,让使用者融入场景中。叙事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陈述,通过艺术手法,虚拟一个场景,营造一个时间范围内的故事情节,帮助受众沉浸于营造的环境中,能更加真实地让受众产生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共鸣,引发其内心的情感需求,取得沉浸式景观效果。做好沉浸式景观体验,除了视觉上的震撼,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让受众参与这个故事,亲身感受文化故事情节带来的震撼。

3.2 互动性设计原则

在《通用设计法则》中,作者威廉·立德威尔(William Lidwell)试图通过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理论flow(心流)解释Immersion(沉浸式体验)。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伴随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2]。在景观体验中,高科技的互动体验能让参观者融入景观设计中,满足人们的娱乐等内心需求。互动性原则在沉浸式景观设计中非常关键,通常指的是人与景观以及人与人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互动反应。从人与景观的角度来说,人可以在景观环境中发生游览和与景观装置互动等行为,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产生良好的体验,从而提升景观的参与度。从人与人的角度来说,在交往活动中,人往往会被集中的人群活动吸引,说明人对互动性是存在心理需求的,而景观设计可以提供这样一个空间场所。

3.3 即时性反馈原则

米哈里在《心流》中提到过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就是目标略具有挑战性,任务难度略高于能力;集中注意力;获得即时反馈。但即时反馈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有即时反馈才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在沉浸式景观中如何才能获得即时反馈呢?即时反馈就是当下做出一个动作,即时收到回应。例如,当高质量地完成了一个番茄时间后,会惊叹于番茄工作法带来的效率和专注的体验,这种成就感会让人迫不及待地进行后续工作。

3.4 多感官体验设计原则

多感官设计是指设计者除了在视觉范围内设计空间,还从人体的视、听、味、嗅、触感入手,带来多方位刺激的感官设计,从而完成多方位的感觉体验。大量研究表明,人的五感体验在感觉器官上能带来单个器官的数倍效果,而且能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科技迅速发展,单一的信息传播途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多感官设计的理念除了能給使用者带来触觉上的体验,还能激发人们心灵上的共鸣以及实现精神上的沟通。

3.5 基于五感的景观设计

3.5.1 视觉景观设计

视觉是人类的第一直觉,能够第一时间让人们感知景观的形状、颜色、大小、比例等外形特征。景观第一时间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以及审美感受都来自视觉。视觉景观可以结合光影、色彩以及地形带来直观感受,场地空间可以带来惊喜、兴奋、舒适、安全、紧张等感受。

3.5.2 听觉景观设计

听觉是人体的第二大知觉,听觉景观通过声音的传播,通过设计和自然元素的结合,打造出不同的设计体验。景观设计通过听觉与人们沟通,人们渴望自然,渴望自然的声音,无论是水景还是叠水景观都能传递出独特的声音。拉斯姆森在《建筑体验》的“聆听的建筑”中提到了营造形式的声学特征,他提醒人们,声音在空间中的反射和吸收会直接影响人们对给定空间与心理的反应,并认为我们应当意识到声学在人们对空间和体积的理解和感知上所起的作用[3]。在国外,景观在声方面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声景观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物理现象,还常常被设计者赋予更深的文化寓意,能够作为一种当地的文化符号和非常有趣的标志被世人记住。声音能为景观创造出不同于视觉的听觉美感,声音的发出不但具有很强的意识性,而且具有象征意义,可以运用声音演绎当地的历史文化。从宏观范围来看,声音具有记录的功能。因此,在景观中,声音的设计也是尤为重要的。

3.5.3 嗅觉景观设计

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嗅觉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植物散发的气味,如果实的清香,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感受,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益,还能吸引游人驻足观看。在沉浸式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嗅觉景观设计,如散发芳香的植物组合、绿地等,甚至还可以将其运用到康复型景观的园艺疗法中。但是还有一种负向的嗅觉景观,会让人类不自觉地远离,通常出现在污染严重的场地上。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运用一些景观元素对被污染的场地进行净化,通常采用植物围合、叠水景观等形式,对场地进行隔离以美化空间。在嗅觉景观中,嗅觉的传播来源主要是植物。嗅觉感官体验与其他感官体验的不同之处在于,嗅觉体验有很多无法用语言精确描述的内容,但可以用气味来说明[3]。人类的嗅觉非常灵敏,能够感知到各种各样的气味,还能够辨别这些微妙的气味。不同植物散发的气味对人的影响不同,如薄荷能让人感受到清凉,花香能让人心旷神怡,瓜果的香气能激发人的食欲,让人感到非常舒服,但是一些植物散发的味道也会让人想要远离。总之,植物的香味能够让人放松身心,对人们的健康有益。

3.5.4 触觉景观设计

利用人体的触觉感知进行景观设计,能够让人们通过触觉感受自然,感受岩石、水流等肌理和材质,并产生不同的感受。触觉在景观中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觉系统,常常和其他感知系统一起形成对景观的印象和感受,使身体机能更加全面地感受景观空间。触觉体验相较于其他感知体验更加细腻,人们能够感受到石材的凹凸不平、草地的柔软等。因此,触觉景观的感受主要来源于景观设计中材质肌理的变化,以及其他感觉器官的共同感受形成的心理感受。在触觉体验中,双向感和对立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景观设计中分割场地时,为了避免墙体给人带来压迫感,会选用一些荆棘类的植物取代墙体分割空间。在景观设计中,亲水平台以及座椅等也都是按照触觉的直观感受来设计的。

3.5.5 味觉景观设计

味觉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空间环境的影响,例如在装修高档的餐厅,人们会更乐于享受食物。人们会对苦味产生排斥心理,而甜味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在景观设计中,还会有一些参与式的景观活动,如摘草莓等果园采摘和互动式植物种植活动等。味觉景观主要采用感知的形式进行体验,通过让人们参与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生态的设计,能培养参与者的观察能力,使其学会独立思考,还能培养其创新能力。

3.6 沉浸式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3.6.1 越战纪念碑设计

越战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越南战争中的牺牲者而设计的,设计师是当时21岁的华裔女大学生林璎。纪念碑由两个三角形的墙面组成,黑色花岗岩的墙面上刻满了名字,锃亮的墙体将寻找亲人的身影和亲人的名字联系起来,墙面嵌入大片草坪之中。设计运用了结合自然的手法,整个墙体向下延伸。纪念碑远看像一座山丘,近看是黑色大理石石碑,碑文所刻的名字从东边向西边垂直排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张唐景观的唐子颖女士说:“如果你见过大雪在这面黑墙上融化,就像看到墙也在哭泣。”

3.6.2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是由王潮歌导演打造的具有56个格子、21个剧场的戏剧幻城,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戏剧聚落群。以沉浸式戏剧的手法,以黄河文化为创作根基,以幻城为主题,采用叙事性的手法为我们讲述了关于土地、粮食和传承的故事。上百亩地的麦田、高高的土城墙讲述着关于麦子和黄土的河南印记。夯土墙上展示着全世界最长的《清明上河图》灯光投影,科技与历史文化结合,承载着中国5000年的文明,讲述着河南18个地市的风土人情。

3.6.3 中海寰宇视界社区景观

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中海的设计理念是希望把人置于景观环境中,为全年龄阶段的人类找到适合自己的场景空间。中海寰宇视界社区景观运用人文、科技和美学理念打造出了一个波士頓沉浸式园林。在功能定位上,属于所有人都可参与的、可以触摸和使用的社区景观类型,人们可以在这个空间场所交流、玩耍、休憩等,属于绿色城市的定位。设计师提取波士顿精神作为景观园林的设计概念,将其应用在每一处景观设计中,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等特征,在喧闹的城市中开辟了一方静谧之地。

4 结语

沉浸式景观设计是当代景观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能够为我们带来良好的体验,通过结合人类五感的设计手法,营造出良好的景观氛围。要合理地运用这些条件,为人们打造一个更好的空间场所,满足人们对景观设计体验的需求。科技迅速发展,沉浸式体验景观也会更加多元化,要从多个角度满足人们对景观设计空间不同的精神诉求。

参考文献:

[1] 林崇华,王健伟.沉浸式景观设计影响因素的思考与初探[J].艺术科技,2016,29(08):325.

[2] 窦瑶瑶.小学游戏化学习活动设计与案例应用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3] 程志永,毛白滔.基于多感官互动的体验性城市景观形象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11):12-14.

作者简介:胡贞贞(1995—),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林玫伶(1996—),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仇玉珠(1996—),女,山东济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探讨研究沉浸式景观设计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浅议中国画的构图和透视
武警基层指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