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与学的实践探索

2021-09-10王松林冉美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武夷山教与学句式

王松林 冉美玲

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自游览武夷山的经历,因此,教学中,需要借助音像资料,用鲜明的画面配以清晰的讲解,再通过音频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引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武夷山的奇山秀水。本节课在第一课时借助个性化教与学系统立体形象地学习生字、完成书写、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课时的教学。

复习回顾,走近武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武夷山(读课题“美丽的武夷山”)。大家想马上领略武夷山的风景吗?别着急,进到景区可得买门票(课件展示武夷山门票),准备好了吗?(分别出示三组不同类型的词语)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引出课题,创设“旅游”情境步入学习之境,一张门票充分调动起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对三组词语的复习巩固,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疏通朗读课文的障碍。

赋能路径:教师借助平台的小白板、遮罩和聚光灯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比较这几组词语的特点。同时,对重点词语运用聚光灯功能进行重点讲解,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

看山之“奇、险”,激发想象练表达

师:拿到门票了,让我们一起乘上火车,到美丽的武夷山去看看吧!(配火车鸣笛声,并出示火车图片)。同学们,现在你已来到武夷山景区,首先映入你眼前的是武夷山的座座山峰……

播放“山之景色”视频,同时出示语文天地中的“山峰图”、精选的大王峰图片及想象填空句式: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设计意图:注重口语训练,如在进行“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句式训练时结合语文天地中给山起名字这道题,让学生先看课前搜集的武夷山各种造型奇特的山峰图片,想象它们像什么,为它们起名字,再用上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由于进行了整合,学生不仅完成了语文天地的练习,还进行了句式训练,一举两得。

赋能路径:教师利用个性化教与学系统中插入图片和插入视频功能,立体直观地呈现出武夷山的美。同时,利用该软件的遮罩功能留白,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进行了有效的思维和口语训练。

赏水之“清、静”,动笔勾勒水之美

师:小游客们,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能夺得“武夷山游客纪念章”。(男女生配乐比赛朗读第二段,教师评选最佳游客)武夷山的水又是怎样一番景象?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武夷山的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同样的方法把水的特点找出来,并用▲标出来。(学生读后汇报,教师板书:很清、很静),充分感受水之清、静之后出示课件“仿写填空”,进行拓展表达:溪水很清,清得    。溪水很静,静得    。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充分感受武夷山水之清、水之静,同时进行仿写训练拓展延伸感受水之清与静。

赋能路径:教师利用个性化教与学系统选择一首轻音乐作为朗读的配乐。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完成个性化的仿写训练,学生在平板端进行抢答展示,教师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反馈并进行集中点评。

感“诗、画”之游,轻声诵读体会叠词的韵味

师:(出示用课文句子编成的小诗——配乐齐读)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亲爱的小游客们,让我们乘着竹筏,继续踏上武夷山的游览之旅吧!(女生读第4自然段)这段中的哪个词语写出了人们游览时的感受?在这段文字中有很多叠词(出示句子并将重点词变色和留白遮罩),应该读得轻一点、慢一點。

设计意图:在学习最后一部分时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如果这时你坐着竹筏漂行在九曲溪,你是什么感受”,抬头看见的是   ,低头看见的是   。让学生充分想象和回忆前面所学后再来朗读句子,同时把课文转换成诗歌,体会叠词的韵味。

赋能路径:学生通过观察句子中重点词语变色和利用个性化教与学系统留白遮罩尝试快速背诵,在朗读时注意声音的高低起伏和语速的变化。

总结拓展,自主背诵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平板端快速查阅武夷山的特产及当地的名人并做介绍,同时拓展了祖国几座名山。最后请学生当小导游,试着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给其他同学或者教师听。

设计意图:在充分拓展武夷山的特产和名人之后,开拓学生的视野。

赋能路径:将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利用个性化教与学系统推送功能将同题材的阅读文章推送给学生,实现课内同题材阅读的链接。

猜你喜欢

武夷山教与学句式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赣闽两地签署协议:共同呵护“同一个武夷,同一个遗产”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