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信息技术课程意义教学模式应用

2021-09-10周玉娟李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案例创设意义

周玉娟 李超

意义教学是指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师生的交往与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建立与知识之间的内在意义联结,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巩固联结,提升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社会关系与历史文化价值的统整建构,实现学生的自觉发展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意义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教学目标。意义课堂是意义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在社会化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提高同伴互助学习的比重,减少教师教授的比例,使教学和学习在交互活动中创生,新知的学习与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健康的自我认知和主动的行为调控整合的过程,是建立新型的课堂授课方式的一种探索。意义课堂包括意义创设、意义联结、意义巩固、意义提升四个环节。下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记录及具体的教学案例从意义课堂四个环节解读意义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意义创设

意义创设是指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经历有关的情境,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激活学生的神经网络,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关键内容的学习中。意义创设的情境需要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经历的生活以及课堂教学的问题解决目标。主要策略有:神秘事件,新奇、反常规的事例;感兴趣的问题或热点话题;实验或示范;比赛、模仿或角色扮演;选择性任务;幽默或新奇的视频或音频;与个人情感联结的事物,个人经历分享等。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进行信息的初步处理,从而进入高关注度的学习状态。

案例一:无限可能——Python多分支结构(如图1)。

案例二:健康饮食——Excel函数应用(如图2)。

这两个案例分别是某中学信息技术校本教材中七上、七下的内容。案例一为继单分支与双分支内容之后对选择结构的进一步学习,案例二是继公式内容之后对函数应用的学习。两个案例在指向教学目標的同时,均直接指向学生日常生活:在案例一中,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多项选择题,也能够注意到生活中多项选择才是常态,单一选择或双向选择只是少数情况;在案例二中,以计算饮食中食物的热量为题,通过瞄准现在初中生对身材的关注点,进而引发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思考。在课堂伊始,教师不针对具体技术精讲语法或工具,而是通过情境创设建立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展开教学,完成了通过实际问题解决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意义创设。

通过意义创设,以真实问题为线索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索欲望,进而有效地完成实践内容。信息技术课程通过意义创设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

意义联结

意义联结是指教师在意义创设后,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网络的神经联结,产生意义建构。意义联结是意义课堂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对内容的选择和处理要立足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记忆、复述、再现、归纳、类比、简单概括、规定问题解答等低阶思维逐步过渡到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抽象概括、模型、假说、直觉推理、复杂问题解决、元认知及策略等高阶思维的培养上。学生可以通过经验与知识的转化、活动与体验的参与、本质与变式的加工等方式,完成基础性教学和学习任务,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自觉提升智慧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和学习策略群,组织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适宜教学形式,完成一轮或多轮的意义联结。主要策略有集中讲授、概念获得、归纳思维、科学探究、合作学习、角色体验等。

案例三:Python与数学——While循环(如图3、图4)。

案例四:统一标志——幻灯片母版(如图5)。

这两个案例分别是某中学信息技术校本教材中七上、七下的内容。案例三为While循环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继简单控制语句执行次数功能学习后对While循环应用的进一步学习,案例四是在大单元备课主题“笑语欢歌 活力校园”下,继图片格式与文本格式内容之后对幻灯片母版功能的学习。两个案例均能够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在案例三中,以计算0~100全部数字加和结果为题,此题相对于七年级学生数学水平来说,是颇具难度的题目,此时促使学生用While循环知识思考解题思路,为其解决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在案例四中,通过意义创设环节引导学生对“通过多少次插入图片的操作可以为100张幻灯片设置统一格式的校徽”问题进行猜想,促使学生不断探索学习以验证结论。针对案例中任务的复杂度和学生特点,教师采用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两种方式。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通过给予学习资源,尝试不同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实际问题的手段及思维方式的多面性,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意义联结,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引导下,学生与学生间建立联结,学生与学习资源间建立联结,学生与教师间建立联结,更重要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建构。

意义巩固

意义巩固是指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观点分享、自主表达、相互质疑等,强化已有的知识内容,尽快将有效认知图式转化到可永久存储的长时记忆中。由于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学生巩固短时记忆内容,需通过有效的复述、展示和表达,强化学习迁移等策略。这一阶段是形成性巩固阶段,教师复习的形式与内容比较灵活,学习共同体建设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倾听、合作互助、流畅表达、情绪管理、行为管控、责任分担、角色意识、规则意识、自信心和领导力等多方面的人格。主要策略有活动、讨论、模仿、表达、多方式融合学习;相同或不同情境问题复述;巩固性练习;直接指导等。

案例五:我是魔法师——图形化编程广播功能(如图6)。

本案例是某中学信息技术校本教材中七上的内容。“我是魔法师”的情境贯穿课堂始终,在阅读程序、完成学案理解广播功能,模仿使用广播功能的互动联结环节后,教师设计的活动名为“创意制作”的巩固性练习。活动允许学生大胆地将自己心中的魔法世界通过所学实现,并将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展示,比一比谁的魔法世界最神奇。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学习积极性才能被最大程度激发。把巩固性的练习任务设计成讨论、比赛、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从枯燥的、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积极地调动思维,用学习到的内容改变自身原有的认知。

通过意义巩固环节,给予学生足够“想”的空间与“做”的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实现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意义提升

意义提升是指学习的高层次迁移和应用。学生通过真实生活场景中的问题讨论和问题解决等挑战性任务的完成,进行反思和批判,内化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发展自己的高阶思维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系列策略完成挑战性任务,教师同时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情绪控制、情感体验、价值判断与选择、责任担当等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主要策略有:样例、作品或成果展示;多主体量表评价;出声思维训练;跟进检测、持续反馈与指导;挑战性任务设计等。

案例六:游览壮丽中国——抠图技巧的使用(如图7)。

本案例是某中学信息技术校本教材中七上的内容。课堂以在虚拟世界游览港珠澳大桥、渤海之眼等近年祖国的伟大成就为情境,要求学生完成自动扣图、手动抠图功能的学习,课堂的最后,教师请学生在现实世界中亲身体会祖国的日新月异,首尾呼应,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同时请学生思考生活中抠图功能的其他应用。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广泛的思考与讨论,学生们有的要为海报、文稿抠取需要的素材,有的表示要制作微信头像,还有的要去掉图片中的水印,更因此产生了网络知识产权的辩论。学生的思维已经由技能的现实应用过渡到对网络文化的高阶思考,完成了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这是一次自发的从表象知识学习升华到知识背后的价值取向探索。

通过意义提升环节,学生在汲取教学目标内的知识与技能之外,对其引申的应用与现实问题等进行挖掘,实现了知识的学习意义。

结束语

意义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激发深度学习发生的有效教学实践范式,是在科学指导下对深度教学有效实施策略的大胆尝试。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意义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科学指导下意义课堂关键教学行为的有效实施策略,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猜你喜欢

案例创设意义
样板案例
创设未来
有意义的一天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