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瑜伽呼吸控制技术增强肺部功能提高人体抵抗能力研究

2021-09-10张明伟刘思汐

科技风 2021年25期

张明伟 刘思汐

摘 要:笔者通过系统学习《医学基础》《生理学》,这些教材中的科学实验数据来源于个案,又指导实践。瑜伽是较好的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没有相互竞争,也没有自己的利益;南充市瑜伽协会完全自费研究瑜伽,常年修习瑜伽;坚持练习瑜伽之后,瑜伽呼吸控制技术对个体生命的健康、抵御病菌能力的提高有極大的帮助作用,包括对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脑出血等患者的康复给予辅助性帮助;内在式呼吸法通过大量的氧的吸入,从而对生理机能产生的奇妙功能,其锻炼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瑜伽呼吸控制技术;肺部功能;深层物质;液相体

病菌侵入人体之后,会对人的肺部功能造成严重损害,降低血氧饱和浓度,从而引起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呼吸机成为治疗手段的焦点之一,因为,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根据人的肺部正常运行理序而设计的[1],所以,我们努力寻找一个针对人自我的呼吸系统而不借助机械外力,却又能提高肺器官功能的方法,依靠个体生命的自我主动性来实现提高抵抗病菌的能力。因此,笔者尝试以下呼吸训练。

方法:对比研究呼吸机与瑜伽呼吸控制技术的原理与功能,得出有效改善吸入量与肺部物质转化量之间的效能量化结论——是影响整个生命体的器官(包括心、肝、胆、脾、肾等器官)所需要的深层营养物质的根本所在。运用这一理论成果,提出个体生命提高抵御各种病菌能力的技术措施。我们采用的是瑜伽呼吸控制技术,又称为内在式呼吸。病菌是有害的,要预防传染。通过瑜伽呼吸控制技术的完整体系锻炼,能够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其价值在于:技术路径的完善与成熟;技术条件的首次提出——状态引导;技术目标的首次明确——生命状态;其学术理序的阐释主要运用现代医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等知识,深刻而明白地解释说明瑜伽技术,这区别于有史以来任何瑜伽经典著作关于呼吸的论述。它主要包括发散式呼吸法、后移式呼吸法等10多个技术种类。结果:一般成年人吸进的空气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下降到约占17%,即有效转化氧气仅4%,转化率约19%,即(21%-17%)÷21%。而内在式呼吸吸入一口气之后,在肺部可以达到完全转化,对废气的排除量则远远小于吸入量,其“呼”出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有效转化率可达80%以上。结论:瑜伽呼吸控制技术,针对人的呼吸运动、呼吸形式、肺部工作形态及原理,通过调整状态、改变呼吸形式,促进呼吸运动,提高肺器官的运行功能。潜在的影响:目前,这一结论尚属于瑜伽修习者的个体经验,缺点是人体肺器官的物质转化规模与速度、外周神经系统的生物电活动规模的变化,特别是实验实证研究、临床数据分析,学术理序上的完善,还有待学界的热心关注和大力支持。所以,笔者继续下面的探讨。

1 瑜伽呼吸控制技术原理

瑜伽(YOGA),又为“哟嘎”,这项运动训练体系遵循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是一项小场地套路性体育运动。

1.1 呼吸运动

呼吸是一种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维持性运动。个体生命在常规状态下所建立起的对空气的吸纳工作叫做“呼吸运动”。呼吸运动由两个运动部分组成,“吸纳运动”和“排除运动”。吸纳运动是将空气吸入到生命体内,满足个体生命在生命的进行中对能量转化的需要;排除运动是将生命体内的另一种物质排除到生命体之外,这种物质(其主要成分是CO2)是空气与个体生命发生互动关系后所产生的。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吸纳运动简称为“吸”,排除运动简称为“呼”。在这里所谈及的呼吸运动是指普遍的个体生命在生命的常规状态下维持生命所进行的基本行为。

1.2 呼吸形式

呼吸运动的形式问题,简单划分应当是胎儿阶段的呼吸形式和出生后的呼吸形式两种。瑜伽生命科学对生命状态认为:“内在状态下的呼吸形式称之为内在式呼吸,外在状态下的呼吸形式称之为外在式呼吸。”内在状态是与自我生命活动有关的正向能量状态。外在状态是人对外部物质世界具有强烈的欲望和依赖性的一种与自我生命活动无关的负向能量状态。一般情况下,作为个体生命的人,在胎儿阶段是内在式呼吸运动,即便是婴幼儿、儿童阶段,乃至可能在少年阶段,都是以内在式呼吸运动为主。但是逐渐进入青年、中年、壮年、老年阶段,伴随着生命状态的退化,全部都是外在式呼吸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内在式呼吸和外在式呼吸,是在不同生命状态下的呼吸形式,绝不等同于生理学意义上的内呼吸和外呼吸。

1.3 瑜伽呼吸控制技术下的呼吸形式的结论

吸入等量的空气,外在式呼吸在“吸”一口气之后,马上就要进行呼吸运动的形式转换,即要“呼”出去,也就是说吸了就要呼出去,相当于“吸过口烟”,如果从量上分析比较,其吸入的肺通气量≈呼出的肺通气量。有研究认为,一般成年人吸进的空气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下降到约占17%,即有效转化率约19%。内在式呼吸吸入一口气之后,在肺部可以达到完全转化,对废气的排除量则远远小于吸入量,其“呼”出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有效转化率可达80%以上。被转化的空气(以氧气为主)生成一种新的“深层物质”,这种物质已经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气”,它以“液相体”的形态,以血氧结合的形式,直接到达并滋养心、肝、胆、脾、肾等内脏器官。在瑜伽呼吸工作中,对传统生理学关于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是一种革命性颠覆。学术理序上的完善,特别是实验实证研究[2],还有待学界的热心关注和大力支持。

1.4 瑜伽呼吸控制及其目标

瑜伽呼吸控制技术中的呼吸控制,实质上就是实现呼吸运动形式从外在式向内在式转变。其基本目标是成年时期的外在式呼吸—逐渐回到青少年阶段的内在式呼吸—再回到婴幼儿阶段的内在式呼吸—最后回到胎儿阶段的内在式呼吸。贯穿整个转变过程的,是生命状态的提升,也就是说,整个过程的目标,都是为提升生命状态服务。

1.5 瑜伽呼吸控制与肺部工作形态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