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求职就业导向的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研究
2021-09-10康其萍
康其萍
[摘 要] 中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发展变化,为解决学生就业率低的问题,应当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多借鉴优秀的经验,摸索性地拓展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创新路径,以推动中职教育改革,尽快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 键 词] 求职就业;中职学校;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168-02
中职学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的且专业的服务、管理、技术、生产等一线岗位的人才。因此中职教育管理应当明确掌握其属性,在求职就业的导向下展开教学管理工作,凸显出中职教学的实用性与方向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优势。本文主要对基于求职就业导向的中职学校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展开阐述。
一、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并未将职业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导致教学管理工作形式化,不利于发挥教学管理的价值。部分中职学校为呈现教学管理成果,采取了示范课的模式,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与强度,同时教学质量与管理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了教学资源浪费的情况。
(二)思想观念滞后
中职教学管理者对自身职责与管理目的掌握全面性,以及对中职教育特点的把握,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与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因此作为教学管理者,应当加強对各影响要素的把控,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教学管理者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中职教学管理的成效。但大部分的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者存在思想滞后的问题,教学管理工作主观化与随意化,对教学观念的认知不充分,未在教学管理中引入职业为本的教学理念,管理方式与手段相对固化,导致教学管理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管理执行力不足
首先是高度不够。中职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大部分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执行与计划制定中通常以较低的标准进行,导致中职教学管理的质量停滞不前。其次是速度慢。大部分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受经济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教学管理计划延误或计划搁置等现象,不利于教学管理计划作用的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与领导层对教学管理工作不重视有关,因此加强思想观念与管理手段创新显得尤为重要[1]。
二、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优化对策
(一)加强思想观念转变
教学是中职学校的核心工作,在教学期间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对教学管理意义的认识与管理手段的创新,更利于推动中职学校尽快实现国家规定人才培养的标准,促使教学活动的作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应当将教学管理工作提升至战略发展地位的高度,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方面的变化,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教学管理工作,以尽快实现培养技术过硬专业人才的中职教育目的。中职学校应当时刻将技术能力培养作为教学主线,科学制定学生知识技能与素质的培养计划,凸显出教学管理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与人文性。作为教师更应当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与个性的培养。从教学的薄弱与关键等环节入手,加强规范教学内容与过程管理及组织,推动社会产业链与中职教育领域的深度整合,切实发挥中职学校对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提升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建议采取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同步展开的模式,以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摸索性地施行订单式教育,通过校企合作与校校合作,与用人单位签订订单,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开展培养工作与组织生源签订就业协议。在校校合作中通过取长补短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学生能力水平,从而推动学校现代化发展与中职教育改革[2]。
(二)完善课程体系
完善课程内容与体系,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同时课程内容与体系的完善程度,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内涵建设与教育质量的水平。从以往中职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与企业生产实践及社会需求相偏离的问题入手,中职学校应当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与现状等情况的调研结果,修改现有的专业课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提高学生能力与岗位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中职学校在调整现有课程内容时,文化课应当以服务素质与技能为原则,用基础内容带动学生文化素质水平的提升,用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全面拓展文化课服务于专业课的功能。而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始终围绕综合化的原则进行,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更全与更加实用的内容,充分发挥综合课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价值。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组织者及计划者,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将直接影响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较大。首先,中职学校应当积极制定关于组建教师团队的长期计划,加强对教师结构调整工作的管理,以尽快实现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目标。其次,中职学校应当注重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根据教学需求,丰富进修学校等培训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使其充分掌握新技术与新理论,强化教师问题解决能力等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将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与观念中脱离出来。最后,中职学校应定期安排教学轮空活动,鼓励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加强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现状的衔接。中职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为优化教师组织结构,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与生产等部门的优秀员工作为兼职教师,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升级教师知识结构,拓展教师的知识面与视野,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应当尽快完善教师激励制度,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激励制度从激励因素与保障性因素入手,全方位调动教师的工作潜能与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励因素体现在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两方面,精神激励体现在关怀激励与公平激励等方面。为避免出现钱权交易损坏公正性与降低教师积极性的问题,还需完善升职用人制度,提供工作透明度,施行阳光监督制度,营造公平的环境,切实提高教学效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