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路径
2021-09-10梁成凯
梁成凯
摘 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发展与繁荣,国家在教育方面也推出了相应的教育改革政策。区别于以往的应试教育,当今时代注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讲究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崇高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重点项目推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实践路径
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作出思考。以下内容将围绕一系列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方法进行展开。
一、通过人物分析、情境假设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人物受到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不同的人物面临不同的时代环境有不同的困境,会做出不同的抉择。教师要将人物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进行分析,让学生多方面进行考量。在学生对书中人物价值观进行判断的同时,会引发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教师要对每一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主要人物的行为方式进行分析,让学生划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假设他们如果是课本中的人物,在那种情景下又该做出怎样的抉择,面对危难的环境是否能够坚守本心,是否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来顾全大局。学生通过情景假设真切体会到课本中的英雄人物高尚的情操,对他们产生崇拜心理,在无形中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通过写作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是一种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的方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自行拟定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展开写作,并将其记录下来。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写作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语文练习,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思考,一篇作文最终是由学生自主思考所得出来的成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生的思考,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写作也能准确反馈学生性格品行,在教师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积极向上的观念进行鼓励,对消极落后的观念及时纠正。写作的过程本身也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对是非的判断。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对于学生作文题目的布置不能过于浅显化,需要是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符合立德树人要求的题目。
三、通过课外阅读进行德育滲透
课堂教学内容是有限的,而生活是广阔无垠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优秀的文化作品引入课堂。那些优秀的凝结人类智慧的书籍可以养护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对于学生的困惑作出解答。当学生面对一些无法解释的社会现象时,可以通过书本中的知识进行判断,而不会妄听人言走入歧途。通过书籍学生能学到很多宝贵的品质,看鲁迅先生学会敢于同社会黑暗作斗争的精神;看陀思妥耶夫斯基,体悟绝境之下人性的光辉;看傅雷感悟亲情的难能可贵;看朱自清懂得一个人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接收更多的知识来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教师要将德育思想融合到教学中,指引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四、联系课堂与日常生活
生活是离学生最近的教师,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进行结合。与学生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又有哪些品质与课堂里面的人物一样,通过一系列比较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了解到伟大人物脱胎于生活之中,课本中的乐于助人、物坚毅不屈、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等崇高精神至今也在社会上传承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收集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分享与讨论,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督促学生像课本中的人物学习,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五、以身作则,塑造德育环境
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学生会在潜意识里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如果教师是无法令人信服的教师,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所进行的德育宣传都是无用功。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操守。
六、带学生投身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把课堂延伸到校外,带领学生到社会中做对社会有用的事情。比如说在周末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探望老人,陪老人说说话,做做小游戏,为他们带来生机与活力。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学生会慢慢形成帮助他人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收到来自他人的肯定与鼓励,这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坚定地走在善良与正义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张顺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2):31.
[2]王风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2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