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教师价值引领的现实境遇和实施策略

2021-09-10周宏武鞠明晖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1年4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高校教师新时代

周宏武 鞠明晖

[摘  要]教师价值引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教师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共识关乎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强化教师价值归属和使命担当,从政治站位、师德建设、文化内涵、组织统筹等多个方面入手,坚持时代价值导向,提升教师价值引领能力,尊重教师发展需求,汇聚同向合力,从而凝聚价值共识,推进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教师;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传道者首先要自己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当前我国高校正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进入重要发展阶段,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共识深刻地影响着高校的建设发展,关乎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责任担当。新时代,提出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策略方法,提升教师价值引领成效,协同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校教师价值引领的现实意义

(一)为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思想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教师价值引领,事关高校的正确办学方向,能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思想保障。一方面,通过教师价值引领,能使教师深入了解新时代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要求,将教师个人的成长发展与责任担当意识紧密融入中国特色大学建设进程,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双一流”建设共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能使其坚定“四个自信”,在与世界同行交流中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中国风貌,展示中国方案。

(二)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思想动力。一方面,教师价值引领能有助于培养有理想信念、职业追求、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帮助教師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使他们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价值引领,可以激发全体师生的愿景期待,形成价值取向的最大同心圆、发展前进的最强向心力,最终实现价值共识,为高校建设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

(三)为教师成长发展提供正确导向。高校价值引领工作以“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为要求,引导教师确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激发教师个人成才成长的内在需求和发展动力,促使教师进一步提升教育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践行“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实现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同时,对于来源多样、诉求不同、观念差异的大学教师而言,加强价值引领也有助于疏通思想脉络,澄清价值误区,健全教师个人的成长规划,从而实现教师个体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

二、当前高校教师价值引领的困境

(一)多元文化冲击价值取向。当前,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给当下的高校教师价值引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织碰撞,西方意识形态、多种思潮交汇与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使多元价值并存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高校教师队伍的价值追求多元化具体体现在价值共识凝聚力不足,甚至少数教师存在对主流价值观的淡漠。同时,以信息通信技术为载体的新媒体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渗透到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虚拟空间、虚拟社会的不断衍生,商品化取向、低俗化取向、碎片化取向有所表现。由于教师个人经历、知识结构和教育背景不同,导致了价值引领工作效果的偏差。

(二)诉求差异化限制整体价值。随着教师个人阅历、物质基础、职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性。同一专业不同年龄教师的关注点、同一年龄不同专业教师的价值诉求存在诸多差别。例如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正处于事业成长起步阶段,一方面学术视野有限、科研成果少、创新困难、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大,渴望获得成就的急切感与资源不足的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希望在教学和科研中获得成就来彰显个人价值。对于海归教师而言,由于国内外政治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更趋向于埋头学问,加入党组织意愿相对较低。同时大学内不同群体间利益分化,也造成局部价值与整体价值的统一与分隔,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和职称的晋升,教师诉求差异化倾向越发明显,给价值引领的整体规划带来挑战。

(三)机制不完善弱化引领效能。教师价值引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当前,该工作在统筹管理与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协同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各高校设立教师工作部统筹协调教师价值引领工作,但从实际状况看,教师工作部绝大多数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在主体责任、工作边界、目标体系、部门结构、人员配置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机制有待完善。目前高校对于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学习的形式相对单一、学习内容不够丰富、学习实效性不强,非党员教师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升,正向激励效应仍需进一步加强。但当前高校教师的评奖评优奖项设置分类多、条块多,尚未形成合力,典型人物选树、先进事迹的挖掘与宣传仍有待加强。高校对教师思想出现偏差的甄别、发现、校正、处置机制也还不完善。三是学习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当前教职工理论学习考核机制存在粗线条、长间隔状况,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存在偏定性、少定量问题,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机制仍有待健全。

三、提升高校教师价值引领的对策研究

(一)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教师价值引领的关键在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师价值引领的重要内容。一是深入开展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学习内容,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注重时事政策学习与实践工作内容相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支部学习活动带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强化理论学习的监督与考核,在提升教师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政治定力、政治敏锐力和辨别力。二是加强政治吸纳,通过谈心谈话交流、丰富组织生活、党员典型示范等形式,吸引青年教师、海归教师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是引导教师通过社会实践深入理解价值引领的时代内涵,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与学生的实践互动中坚定“四个自信”和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二)明确评价标准,夯实教师培训考核机制。做好教师价值引领,需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一是丰富拓展培训方式与内容,构建宽口径、多元化培训体系和交流平台,建设“专业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培育体系。加强专题教育培训,创新“学科交流”“互联网+”等培训形式,增强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引导教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工作,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典型,引导教师见贤思齐、追求卓越。价值引领的强化,既依赖于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效应,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反复践行,同时为大学生进行价值选择、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提供示范标的。通过组织新进教师入职仪式、退休教师荣休仪式、重要节庆活动等,加强教师荣誉感教育,增强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弘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及时发现价值偏差问题,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三是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考核。将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列为教师聘用、考核的第一要素,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紧密关联。进一步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校友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畅通师德师风举报渠道;建立负面清单,健全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机制。

(三)优化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各级组织的合力作用。高校要进一步优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构建教师价值引领的组织架构体系、责任分工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在纵向上强化各级党组织职责传递,各条线责任传导,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工作责任处处压实;在横向上加强学校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健全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工作机制。一是加强高校党委对师资队伍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在教师价值引领中的主导权,统筹协调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学校—学院—支部的三级责任落实机制。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雙带头人”作用,丰富价值引领的“引力源”,扩大价值引领的“辐射圈”。二是进一步优化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功能定位,明确建制方式,廓清职能范畴,突出核心业务,不断强化其职责指向,建设教师价值引领的“中场枢纽”,统筹、整合、设计、优化工作主体、内容、方法、环境等要素,不断推进教师价值引领工作创新发展。三是加强价值引领各工作环节的机制建设,在教师引进过程中构建问题识别机制,在教学科研中构建问题发现机制,在问题处理时构建校正机制,不断延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频谱与广度,形成强化教师价值引领的合力,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

本文系2020年度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研究》(2020GX017)阶段性成果

周宏武系同济大学教师工作部副部长,鞠明晖系同济大学教师工作部科员

(责任编辑:沈  洁)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高校教师新时代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