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对江苏建党实践的重大影响

2021-09-10万建清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1年4期
关键词:江苏省委区委无锡

万建清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对江苏及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江苏与上海相邻相连,同处长三角核心区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江苏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率先承接上海的辐射和影响。加上上海和江浙地区党的工作长期统一领导,更是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格局和水乳交融的紧密态势。

一、思想之光投向江苏,使江苏成为全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省份之一

上海是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1920年初,陈独秀自北京返回上海,《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回上海。5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此外,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星期评论》《建设》《解放与改造》、《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等报刊也都介绍过社会主义理论。这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报纸杂志通过各种途径首先传到江苏,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传。《新青年》在全国有61个分销处,江苏就有11个。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江苏的青年知识分子已不再满足于阅读宣传新思潮的刊物,或在这些刊物上发表阐发自己见解的文章。他们开始出版发行自己的刊物,创建自己的社团,宣传、研究、实践自己的思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杨杏佛、职员杨贤江、学生阮真,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生张闻天、沈泽民等人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等进步社团。他们还创办发行自己的刊物。《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是其中影响较大的刊物,阮真任主编,张闻天、沈泽民都任过该刊编辑。尤其是张闻天在该刊上发表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使该刊成为江苏地区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在五四运动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诞生前,江苏地区出版的进步刊物还有《少年社会》周刊、《少年世界》月刊、《妇女评论》《五七月刊》等等,成为江苏人民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1920年起,江苏人民已能直接读到《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了。

镇江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丹阳支部的首任支部书记黄竞西,是从在南京求学的夏霖和从上海的朋友那儿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自己订阅了上海早期党组织成员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沈玄庐主编的《星期评论》等进步报刊,从而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他將自己订阅的《星期评论》分送给进步青年,使大家“都得到觉悟的途径”。他还担任《民国日报》在丹阳的通讯员和发行人,由此与上海早期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保持了密切联系。后来,经侯绍裘、刘重民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6月26日,在江苏省委第一次大破坏中,黄竞西与陈延年一起被捕,后牺牲于上海龙华。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之光不断地从上海投射到江苏大地,给阴霾笼罩的江苏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思想上为江苏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准备了条件。

二、播种者来自上海,使江苏成为全国最早建立党组织的省份之一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后,于1921年11月成立上海地委,1922年7月改组为上海地委兼区委,领导上海、江苏、浙江地区党的工作。

上海地委兼区委称上海本市为本埠,本埠以外的辖区为外埠。先后派党员到外埠的江浙地区开展工农运动,发展党员,建立组织。1922年底即在南京发展南京高等师范学生谢远定、吴亚鲁为党员。1923年,上海地委兼区委派党员沈泽民、高尔松、高尔柏到南京帮助工作。

上海地委兼区委的邓中夏和王荷波负责组建无锡党团组织。1923年9月,派出中共候补党员张效良到无锡。10月,社会主义青年团无锡支部成立。10月11日,上海地委又派无锡籍共产党员糜文溶到无锡。在张效良、糜文溶到无锡工作的前后,还有朱鹤琴等几位党员被派往无锡进行革命活动,除张效良、糜文溶外,其他人均是单线秘密活动,分别与上海党组织保持联系。上海地委贯彻中共四大关于必须“扩大党的数量”的指示,加强外埠党组织的建设。1924年底,董亦湘、糜文溶来到无锡,根据上海地委的决定,董亦湘找到薛萼果、唐光明、徐萼芳3人,将他们转为中共候补党员。1925年1月,中共无锡支部成立,这是无锡地区最早的中共组织。同时中共上海地委派人到江阴开展建党工作,并于同年5月成立了中共江阴支部。

1925年初,上海党组织指派沈毅为“苏北江海地区特派员”,到苏北开展革命工作。5月,发展了杨茂斋、熊良甫、张秀峰3名中共党员,成立了泰州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小组。

上海区委的宣传委员沈雁冰负责苏州建党工作。他曾多次到苏州进行社会调查。1925年5月,上海区委批准成立苏州支部。同年暑假,来自上海的侯绍裘、张闻天等人到乐益女中任教,与在此任教的叶天底取得联系。叶天底是来自上海的共产党员,也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9月初,苏州独立支部成立。常熟特别支部和昆山特别支部相继成立,其创建者分别是来自共青团上海区委的共产党员李强和上海景贤女中的共产党员王芝九。

至1925年8月江浙区委成立时,江苏的南京、浦口、无锡、苏州、丹阳、江阴、泰州创建了党组织,包括徐州支部在内,江苏共有党员56名。10月,江浙区委决定,凡未建立中共组织的地方,应派党员前往,“随即进行组织”。至1927年2月,江苏已有18个县建立了49个党组织,党员525名。这些组织,或是在上海求学、做工的中共党员受上海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而建立的,或是上海党组织直接派人去活动后建立的。年轻的革命者从上海来到江苏各地,播撒着革命火种,开创了江苏革命的新局面。

三、革命之火来自上海,使江苏成为党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区域

1925年5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掀起,席卷全国。江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迅速投入声援五卅运动、反抗帝国主义的怒潮中去,掀起江苏的大革命高潮。6月上旬,全省所有县城的广大群众几乎已加入五卅运动的洪流。一些乡镇也开展了声援活动。正如瞿秋白所说,“江浙则甚至于小小村镇”,“都起来响应”。

江苏人民在反帝斗争中日益觉醒。1926年11月,江浙区委成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要求建立有党组织领导的农民组织。会后,凡已建立共产党组织或有共产党员活动的县,都贯彻这次会议的决议精神。许多党员深入农村,组织农会,发动农民,与封建地主阶级作斗争,并将斗争中的积极分子吸收为党员。至1926年底,全省农会会员已有31万多人。随着北伐军的顺利进军,江苏党组织贯彻江浙区委的号召,积极做好欢迎、响应北伐军的工作。常州、苏州、镇江、宜兴等地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国民党员,立即发动群众箪食壶浆欢迎北伐军,为北伐军当向导做后勤,有的还在军事上策应,使北伐军得以顺利地占领苏南地区。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江浙区委,分别组建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并由江苏省委兼上海市委。1927年6月上旬,江苏省委在上海成立。土地革命战争和全面抗战时期,江苏省委存在近13年时间,机关驻地都在上海。这期间,江苏省委始终战斗在白色恐怖最严重地区,领导着上海和江苏各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毛泽东亲自改定的新华社社论《祝上海解放》指出:“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长时间它是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中心。”从对江苏建党实践回顾看,上海不仅长时间内担当全国革命的指导中枢,而且还是长时间内江苏党的领导机构所在地,对江苏党的创建和革命进程有着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甚至可以说决定着江苏党的创建和发展进程。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江苏省委区委无锡
判赔百万!无锡格利姆乐器侵权案,国家严厉打击!
江苏省委常委会听取省关工委工作汇报
白云区委离退局深入调研“311”工程
钟山区委离退局开展扶贫户回访工作
团江苏省委举办“榜样在身边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碧江区委老干部党校挂牌成立
2013年无锡地产蓝筹奖评选活动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