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湾改编领悟新时代党建工作规律
2021-09-10申川
申川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举行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三湾改编。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军队民主等伟大举措,成功地将一支精神“颓败之师”改造成为一支能打胜仗、有信仰的英勇顽强之师,其卓有成效的党的建设实践对于新时代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从工农武装的艰难蜕变,领悟党建工作之“力”
(一)连续失利队伍散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攻打平江、浏阳、醴陵遭受重挫失利后,到达湖南浏阳文家市集结。队伍损失惨重,由四个团五千余人减少到一千五百余人。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毛泽东果断放弃了“浏阳直取长沙”的冒险计划,由文家市转兵,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进发。路上又遭遇敌军的伏击和地主反动武装的偷袭,部队伤亡近1/3,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牺牲,收编团长邱国轩叛变,部队士气低落、思想混乱、军心涣散、逃跑成风,弥漫着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时的队伍一击即溃、一松就散,毛泽东心急如焚,思考着这支部队的前途和命运。
(二)九陂调研寻良方
1927年9月27日傍晚,在距离三湾约十五公里之遥的九陂村,部隊得到短暂休整。在九陂村的短短两天中,毛泽东不顾脚底的伤痛,深入连队了解情况搞调研。当得知何挺颖担任指导员的连队里政治气氛浓,没有一个逃兵,毛泽东便三次找何挺颖谈话,请教如何带兵:部队为什么抓不住,逃兵这么多?何挺颖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党对队伍的领导和影响力没有贯彻到基层士兵当中。部队党组织太少,党员人数也太少,连一级没有党组织,不能将党的影响渗透到每一名士兵,要在每一个连队上建立党的组织,这样才能抓住士兵和部队。[1]通过两天的九陂调研,毛泽东逐步认识到抓部队必须抓士兵,抓士兵必须抓基层,抓基层就要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夯实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把支部建在连上,发挥基层党组织团结士兵、凝聚队伍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三湾改编出奇效
1927年9月29日,来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秋收起义的队伍已不足千人。毛泽东连夜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宣布了三件事:第一,把部队由原本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第二,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第三,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在连、营、团三级建立士兵委员会,在政治上官兵平等,经济上公平。[2]就这样,三湾改编让这支队伍重获新生,工农群众出身的士兵,坚定了党的领导,自觉自愿跟着共产党,旧军队出身的士兵,改掉了不良作风和习气,树立了理想信念。经过三湾改编的整顿改造,整个队伍却发生了革命性的重生。
(四)党建工作显伟力
党建工作不是虚事,而是实功。三湾改编能够将一支“颓败之师”改造成一支有理想、有信仰,能打胜仗的英勇“顽强之师”,靠的是党的领导贯通整个队伍和党组织扎实有力的党建工作。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部队注入政治灵魂,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指明前进正确方向,彰显了党的政治领导力;红军艰难奋战而不溃散,即使建制被打散,仍能成立临时党组织,重组再造新生继续战斗,凸显了党的组织凝聚力;把党支部打造成为淬炼思想、铸就信仰的熔炉,用党的理想信念纯洁教育队伍,提升思想觉悟,改造旧军队的军阀习气和作风,显示了党组织的教育锻造能力。新时代党建工作,要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实效,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历史上形成的光荣传统和成功经验,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向深处和实处用功着力,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彰显新时代党建工作的伟力。
二、从“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创举,领悟党建工作之“本”
(一)抓实党的领导,铸牢政治“灵魂”
三湾改编前政治工作缺乏根基。起义部队有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有拿起梭镖的农民、有放下煤铲的矿工、有旧军队习气的官兵、有刚刚收编土匪武装等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军阀作风显著,土匪流寇习气严重,革命动机不纯,军心涣散纪律松弛,情绪消沉前途迷茫等思想问题突出,亟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三湾改编前,因党组织只建在团一级,基层连队没有建立党的组织,基层士兵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得不到及时了解反馈和解决,政治工作没有坚实的基础,党的领导和指挥意图也不能有效传递到士兵和群众当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生命线,不能构筑空中楼阁,不能浮于表面。必须要紧紧抓在手上,做在日常,落实于基层和群众,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三湾改编后党的领导直达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所在,就是要抓实党的领导,从而增强党组织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的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抓实党的领导,就必须铸牢组织系统中每一个成员的政治“灵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领导和影响这支部队。三湾改编的真正意义,就是通过健全夯实基层连队党支部建设,将党的领导和影响传递到基层连队的每一名士兵和群众当中,让每一个个体真正懂得为什么而打仗,如何才能打好仗,从而为凝聚团结整个队伍赋能注魂。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一个人活着要有心脏,党支部就是连队的心脏。把连队党支部建好,让连队的心脏坚强地跳动起来,才能使党的血液流贯我们这支部队的全身。”[3]
(二)打通组织体系,锻造强健“形体”
党建工作的一个根本追求就是要形成并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这样才能在艰难险阻的困境中和攻坚克难的战斗中确保完成党的使命和任务。党的战斗力来自党组织的系统组织能力,而非单个个体力量的总和。党的组织是一个由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的有机整体。整体上,必须上下贯通、“经络”通畅,才能形成工作合力和整体战斗力。三湾改编正是通过建立健全部队各级党的组织和制度,特别是夯实基层连队党的组织,打通了部队组织体系的“最后一公里”,才真正实现了队伍系统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塑造强健的组织“形体”,形成强大的整体战斗力,就要打通组织体系的各个关节,消灭“拦路虎”、破除“中梗阻”、打通“断头路”。
(三)打造过硬队伍,夯实党建“根基”
“水口”建党的生动实践。三湾改编实现了工农武装由精神“颓败之师”向英勇“顽强之师”的涅槃重生,靠的是党通过对这支队伍的“灵魂”贯注和组织改造而造就的一支政治和能力過硬的队伍,进一步讲,靠的是扎实有力的党建政治工作。用卓越的党建工作团结凝聚基层的每一个连队,让优秀的党员骨干带动影响底层的每一名士兵。而三湾改编时,基层连队的党员并不多,思想觉悟也不高,毛泽东就特别注重从优秀的工农士兵中发展新党员。半月后,秋收起义队伍到达炎陵水口镇,毛泽东亲自示范,在叶家祠的小阁楼上,主持六名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组织发展了三湾改编后第一批新党员,并号召其他连队参加观摩学习。七天后,毛泽东在江西遂川县大汾圩,又亲自主持特务连八名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随即,发展新党员的工作在各个连队迅速展开,“支部建在连上”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不断夯实了部队党建工作的根基。
党建工作的本质要求。党建工作的根基在哪里?就是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打胜仗的党员队伍和党建工作者队伍。这是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力象征,也是做好党建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这样一支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和党建工作者队伍,我们的党建工作就不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就会出现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某些地方和部门的党建工作,之所以没有实际效果,反而认为这是增加工作负担,与中心工作脱节,走走过场应付上级检查,没有任何党建质量可言。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不懂得党建工作的本质是什么,不懂得党建工作的根本着力点在哪里,也就做不好高质量的党建工作。人的因素是第一位。党员干部、党建工作者如果不理解党建的真正内涵,不会做党建、不想做党建、不重视做党建、不研究做党建,那么,党的建设质量就可想而知。充分领悟党建工作的本质要求,真心实意地做好党建工作、做对党建工作,百年大党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
三、从“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实践,领悟党建工作之“机”
新时代的党建工作要“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5]紧紧抓住这个着力点,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激活党建工作活力,释放党建工作能量。“士兵委员会”民主实践的成效,充分证明了:发扬组织内部民主,实行民主制度,是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工作方法。党建工作要做好,必须要激活党建工作之“机”,这个“机”就是要善于调动党员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实践
工农革命军在三湾村驻扎仅仅五天,便实现了由军心涣散向士气高昂的蜕变,当部队离开出发时,村里群众夹道欢迎,全体官兵士气高昂。为什么一个“颓败之师”在短短五天时间里,士气面貌就焕然一新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湾改编中实行了军队内部民主,在连、营、团三级建立士兵委员会。政治上官兵平等,官长不能打骂士兵,士兵可以监督官长,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经济上账目公开,普通士兵可以参与伙食管理,士兵和官长同甘共苦。一改旧军队军阀作风和雇佣兵性质,使士兵认为部队就是自己的队伍,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极大地激发士兵的革命热情。队伍中逐渐形成了官兵一致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同样一个士兵,由于军队内部民主主义的实施,昨天在白军队伍还不勇敢,今天在红军队伍里虽然条件不如白军,但因为红军是自己的队伍,为自己打仗,心情舒畅、精神得到解放,打仗就变得很勇敢。”[4]
(二)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党建工作之“机”
要让党员切身感受自身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6]首先,党员所肩负的使命感源于党员主体性地位的觉醒。党员如果觉悟到自己就是这个组织主人翁的一份子,就能自觉体认到党组织的光荣初心和使命,就会愿意为之奋斗努力付出。其次,党员自身的责任感源于党员主体性地位的实现。党员拥有了主体性地位,就会把党的事业当作是自己的人生事业去奋斗追求,就能把党的工作当作是自身份内的工作去主动作为。第三,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也源于党员主体性地位的感知。党员所感受到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是激励自身担当的动力源泉,党员能够为党的事业成就而感到自豪,愿意与党组织同呼吸、共命运,皆因感受自己是这个组织的主人。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切实增强党员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党内民主政治生态,让党员敢于向党组织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建良言、献良策,激活党员的主人翁精神。
要让党员切实享有党员的民主权利。建立健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拿出切实而有效的工作举措,贯彻落实好保障党员权利的各项制度机制,充分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要切实保障党员知情权,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创新党务公开的形式,切实从制度上保障党员优先、多渠道、全方位了解党内事务;二是要切实保障党员参与权,健全民主参与的各项制度,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党员表达意见的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三是要切实保障党员选举权,充分尊重选举人的选举意志,规范完善选举制度规则,坚决防止选举中拉票贿选;四是要切实保障党员监督权,营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监督环境,畅通党员监督渠道,完善党员日常监督机制,切实增强全体党员行使监督权的意识和勇气。党员享有的民主权利越是得到落实和保障,党组织的生机活力越是容易得到激活和彰显。
参考文献:
[1]黄加佳,三湾改编组新军[EB/OL].(2017-08-01)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7/0801/c85037-29441451.html.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一卷(1921-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91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91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习近平.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3-06-29)http://www.gov.cn/ldhd/2013-06/29/content_2437094.htm.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南川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胡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