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加快乡村振兴 持续推进万盛由资源型城市朝着绿色生态转型发展
2021-09-10袁光灿
袁光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对全市“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为我们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当前,万盛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着力筑牢乡村生态本底,加快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接好脱贫攻坚“接力棒”,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奋力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持续推进万盛资源型城市朝着绿色生态转型发展。
一、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特色农旅,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万盛依托立体气候和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乡村旅游,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构建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
(一)坚持做特做优,走实农业发展精品路
万盛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衔接的过渡山地地带,立体气候明显。近年来,万盛始终坚持走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让有限的土地资源释放成倍的经济效益。推进黑山、青年、丛林、青山湖等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食用菌、茶叶、猕猴桃、方竹笋、蜜柚等特色精品产业。做大做强年产鲜菇10万吨华绿生物食用菌工厂化项目,推动食用菌种植从“散兵作战”转向“抱团经营”,带动培育食用菌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种植大户24户,以“小蘑菇”撑开村民脱贫增收“小金伞”。注重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扶持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农产品。“滴翠剑名”曾連续两届荣获“重庆市十大名茶”称号,“定青银毫·和魁”入选2021“重庆好礼”外事礼品,“黑山谷猕猴桃”获评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推进农旅融合,建好都市旅游后花园
充分利用万盛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农旅融合方向,深入推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后花园”,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全域布局景区景点,持续完善配套设施,推动“农村变景区、农业变旅游业、农民变旅游从业者”,大力发展生态游、观光游、休闲游、研学游、农业体验游。建成5A级景区黑山谷·石林、网红景区奥陶纪、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板辽湖金沙滩、凉风梦乡渔村等景区景点22个,打造田园综合体6个,开发乡村精品旅游线路8条,建成乡村微景点120个,实现全区镇镇有景区、贫困村村村有景点。绿水村、板辽村被评为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凉风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膺全国“精准扶贫典范奖”,万盛建成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三)推动“接二连三”,开辟农村产业新天地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万盛立足地区实际,着力推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实施加工专用原料基地标准化建设试点,推进2000吨蜜柚加工、100吨绿茶加工项目建设,建成红槽坊酒业、佳沃思种猪养殖、腌腊制品加工等农特产品加工企业30余家。积极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打造一批生态茶园、果蔬采摘、农耕体验等农业项目,发展民宿130余家、农家乐等400余家。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推进数字乡村、农村电商建设,建成一批“互联网小镇”“移动互联网村落”,建成农村淘宝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与物流中心,淘宝村级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打造“黑山菜农”“菜背篼”“微万盛”等一批农村电商品牌。
二、加强生态建设,深化环境整治,促进乡村宜居宜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万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打造大美乡村、希望田野,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突出生态优先,筑牢农村绿底色
大力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发展,严格生态红线管控,不断筑牢大娄山生态屏障。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水源地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保护力度,全面梳理生态功能及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坚持“应保尽保”原则,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坚决确保生态安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实施180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57.3平方公里。深入开展国土空间绿化行动,工矿废弃地复垦复绿2.9万亩,造林育林24.8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7%,实现全区乡村生态“绿起来”,关坝凉风村、石林白花村、黑山北门村和南门村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硬环境
巩固脱贫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基建要先行。万盛下好乡村建设“先手棋”,坚持以交通为龙头,统筹规划布局,提速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硬件”强起来。深入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三纵三横”普通干线交通网络,公路总里程达到1297.5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052.2公里,全区交通实现城乡一体、景城一体、景景互通、村村相连,行政村通公交率100%,村民小组通达率100%,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统筹推进农村水、电、气、讯以及环保、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供水、污水处理、通讯设施、管道燃气等向乡村全面延伸,农村实现村村通动力电,行政村天然气通达率100%,农村集中供水率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17%,行政村污水处理、公厕、4G网络实现全覆盖。
(三)注重美化靓化,展现农村高颜值
没有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就不可持续。万盛大力整治提升农村环境,一体规划推进庭院美化靓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让人们更向往。深入推进以“保洁、治污、改厕、美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区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5万户,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万盛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大力推进房前屋后、荒山荒坡绿化美化,开展乡村“最美庭院”等创建评选活动,全区村庄干净整洁、庭院鸟语花香,美丽宜居、绿色示范村庄占比达到53%,一幅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三、拓宽增收渠道,培育文明风尚,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根本在于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创造农民高品质生活。万盛坚持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为抓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涵养文明乡风民风,让农民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持续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鼓起村民“钱袋子”
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万盛进一步健全产业发展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农户就业增收。以打造“股份农民”为核心,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推广资产收益、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房屋联营等8种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基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电商”带贫增收模式,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3家、就业扶贫示范车间5个、家庭农场67个、合作社180个,带动1801户农户增收。全区56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平均经营性收入达到17.58万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65万元,其中国家级贫困村三台村从“空壳村”蝶变为年收入150万元的富裕村。关坝镇雷峰垭家庭农场成功入选全国50个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定青生态茶园带动周边农民489人增收致富。农户通过务工就业、产品代销、房屋联营等方式“吃上旅游饭”,全区农民旅游收入占年纯收入比重达到31.5%。
(二)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富裕农民“脑瓜子”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万盛广泛开展政策宣传与职业技能培训,累计举办农村政策及实用技术培训会、专家送技术到田间地头等活动600余场次,大力“扶智”“扶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着力完善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广场36个,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建成五和、凉风、堡堂、金堰4个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深入挖掘金桥吹打、红苗歌舞、梨园戏曲等非遗文化,推動“一村一品”群众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艺队伍56支,推出原创话剧《梦乡村》《五和赋》等文艺作品20余个,坚持举办梨花节、踩山会、丰收节等乡村节会。完善农村15分钟健身圈,推动镇街全民健身广场、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民小组健身路径工程“三个全覆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季、健身月、健身日和农民运动会等活动,培育运动健康文化,展现农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涵养良好乡风民风,播下文明“金种子”
坚持弘扬新风正气、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两手抓,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建成三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105个,注册志愿者达4.3万,打造志愿服务品牌20个。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创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最美家庭7个,市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64个,文明村镇创建率达到89%。坚持“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并举,开展党员干部送法律进农村活动,全面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行“四议两公开”决策制度,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深入开展文明乡风提升行动,广泛推进“十抵制十提倡”宣传教育,建立“一约四会”,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创新“网格化+智能化+信息化”治理模式,配备“四员一长一队”1655名,实现社情民意在格中掌握、治安防控在格中加强、矛盾纠纷在格中化解、便民服务在格中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有效加强,群众安全感指数连续7年居全市前列。
四、聚焦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成果,打造乡村振兴标杆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必须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万盛如期高质量完成7个贫困村、1812户6298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坚持政策稳定、队伍不散、力度不减,扎实做好巩固衔接各项工作,努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努力打造全市乡村振兴标杆。
(一)加强政策保障,推动有效衔接,促进乡村振兴
万盛坚持有序衔接、平稳过渡原则,用足用好5年过渡期政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延续一批、优化一批、调整一批的“三个一批”帮扶政策台账,每年固定安排1亿元并确保土地出让收入的20%用于“三农”工作,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消除63户脱贫不稳定户和57户边缘易致贫户共383人的返贫风险,返贫率为0,返贫堤坝进一步筑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构建“1+8+56”三级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坚持既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又集中精力、选点突破,打造绿水村、凉风村、鱼子村为代表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形成特色化、差异化、互补化的乡村联动发展新格局。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推进有力
办好农村的事情,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万盛建立党工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区乡村振兴局,设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工作专班,全面统筹协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委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大力开展全区基层党建示范镇、示范村创建,深入实施雁阵领航、德润善治、破茧除壳、同心圆梦、输血供氧“五大计划”,推动村党组织、群团组织、产业组织、帮扶组织、自治组织等“五大组织”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健全完善帮扶机制,组建乡村振兴帮扶集团对口帮扶8个重点帮扶镇村,组织12支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健全完善统筹指导、常态化调研、督查考核等机制,严格督查考核,营造齐抓共建良好氛围。
(三)加强队伍建设,构筑人才支撑,强化智力支持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万盛坚持把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选贤育能、招才引智。依托党校(行政学校)主阵地加强对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基层干部培训,锻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实施回引返乡人才、培育在乡人才、引导入乡人才的“三乡人才”培育工程,引进青年人才239名,回引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1613名,以高素质人才引领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经营型、生产型、服务型三类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带头人等1190人。建立城市人才定期服务乡村、青年干部到农村培养锻炼机制,建成市级新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基地5个,以及专家大院、示范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个,深入推进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区建设,搭好乡村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作 者:中共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